天天看點

這屆年輕人,去“便利店”買愛情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這屆年輕人,去“便利店”買愛情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年輕人的脫單形式越來越多樣。”

本文來源 “燃次元”(ID:chaintruth),騰訊創業經授權後轉載。

出品/燃财經

作者/闫俊文

編輯/鄧雙琳

越來越多創業者盯上了“年輕人脫單”這門生意。

12月中旬,一家名為“脫單便利店”的門店在北京王府井in88開業,毗鄰Prada、Cartier等奢侈品牌店,它與“失戀博物館”、“獨角獸星空藝術館”、“減壓博物館”共同組成了王府井情感經濟的一環,加起來的面積約有三四百平米,單季度租金幾十萬元。

根據店員描述,脫單便利店門票價格原為49.9元。但開業有優惠,門票是19.9元,可以選擇一個瓶子寫下自己的資訊,放置到标着“星座”的木龛中,付3元即可帶走一個瓶子。

此外,脫單便利店還陳設着老錄音帶展示牆、拍立得9.9元拍照等打卡服務。

“沒幾個人,因為剛剛開業,現在在搞活動。”一位營業人員說。燃财經在工作日蹲守兩個小時,發現客流量的确很少,隻有兩三個人進入了星空藝術館參觀,脫單便利店進入人數為0。

但在上海、重慶等地,脫單便利店的生意頗為火爆,目前加盟店超過10家。美團APP顯示,位于上海市南京東路的上海脫單便利店位列上海超高人氣景點排行榜第14名,僅次于上海之巅觀光廳、外灘等景點,累積有5.7萬人消費。

燃财經在美團搜尋“上海脫單便利店”發現,該店成人門票單價49.9元,學生票45元;而多景點(比如加失戀博物館或者星空藝術館)聯票為79元或者99元不等,另外提供9.9元的許願膠囊票、34元的成人邂逅膠囊票,以及15元的拍立得票等服務。

按照上述資料估算,以客單價在50-100元為例,美團APP内消費數量為口徑,從2020年4月上海脫單便利店正式上線計算,脫單便利店營業額在285-570萬元,每月營業額約為13-26萬元之間。

脫單便利店生意營運主體公司表示,如果僅僅是脫單便利店,一個月能有十幾萬元營業額,如果再加上星空藝術館、失戀博物館等,投入五六十萬元,五六個月就能回本。

“脫單的概念比較寬泛,是一個交友+擴列的過程,脫單便利店打的就是這個概念。”脫單便利店的一位高層說。

但脫單也好,交友也好,這并不是一門新生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以脫單或交友為主題的線上交友平台此起彼伏。

例如2003年成立的世紀佳緣、2011年成立的陌陌、2014年上線的探探,以及2016年上線的以“靈魂交友”為口号的Soul,他們都有過風靡一時的“輝煌時刻”。

Z世代人群的崛起,對于社交的需求更為旺盛。根據國海證券統計,中國Z世代人群數量為2.6億,他們個性十足,他們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忠實使用者,在中國移動社交網際網路中,Z世代使用者占比從2015年的32.3%提升至2020年的36.4%,Z世代在移動網際網路平均花費長達4.8小時,高于全國平均的4.3小時。

與傳統交友模式不同的是,Z世代年輕人對于社交有更為鮮明的個性需求。一方面,他們比父輩更忠實網際網路、更頻繁使用網際網路,比如遊戲、文娛、消費等;但另一方面,他們更渴求新奇、個性鮮明的交友管道。

線上的社交生意随着使用者泛化以及追求商業利益,不可避免走向變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覺到,依靠網際網路,他們很難交到真正聊得來的朋友,更别說脫單。

商業總是很敏銳,在此背景下,線下社交開始得以迅速發展,劇本殺、脫單便利店等多形态得以興起。然而,這種“線下脫單”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1

加盟費10萬,目前有十幾家加盟店

被“脫單便利店”吸引前來的顧客,大多是95後、00後。

出生于1997年的王圓是位“北漂”,她在小紅書上看到北京王府井這家“脫單便利店”,便立即過來體驗。王圓說,北京的節奏太快了,她需要一些能夠開拓交友圈的新方式,大部分北漂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社交圈子正在逐漸縮小,是以她很樂意嘗試這樣的新方式。

至于網際網路社交平台,王圓表示,她身邊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想交友,但不想通過不靠譜的社交APP,上面的虛假資訊太多,更讓他們對相親結婚沒什麼興趣。

當燃财經問及是否擔心資訊洩露時,她表示“留資訊的人是我,但是否添加的選擇權也在我手上,再者說,這個年代,還擔心什麼資訊洩露。”

其實,線下的“脫單便利店”同樣資訊混雜。燃财經在“脫單便利店”的“留言簿”上發現,一個人留下了自己的資訊以及微信,但另一個人在旁用紅筆寫道:“此人是個微商,謹慎添加”。

燃财經以“加盟”為由,聯系到“脫單便利店”的從業人員,一位從業人員說,他們在2019年創造的“失戀博物館”已經頹勢了,于是2021年他們又創造了“脫單便利店”,在上海測試很成功,一個月純利幾萬元。2021年9月份,公司開放了“脫單便利店”加盟。

這屆年輕人,去“便利店”買愛情

但脫單便利店的閱聽人比較窄,并不适合做深,比如推出“紅娘”業務或者相親單元。他們一位高層上司承認,通過公司調研發現,脫單便利店的閱聽人集中在高中、大學以及新職場人,年齡在18歲至25歲,打卡、遊玩屬性更強一些,并不是一群有着強烈實際脫單需求的人。

是以在門店上,脫單便利店一般搭配失戀博物館、星空藝術館等形式打包開店。他們已經在南京、重慶、杭州、廣州等地開了十幾家脫單便利店,重慶開了一家300多平米的旗艦店,接下來将在重慶開1000平米的“脫單+酒吧+playday”形式的旗艦店。

燃财經查詢“脫單便利店”官網,他們在廣州越秀區北京路步行、南京新街口大洋百貨、上海南京東路、重慶八一廣場等地開設了門店,這些都是城市地标商業區,人流量集中,但租金不菲。

開設脫單便利店收取的服務費從3-10萬元不等,單店第一年收取3萬元,第二年開始收取3%的營業額分成;如果開兩館(如脫單便利店+失戀博物館),加盟費為5萬元,第二年收取3%的營業額分成;如果是區域代理,服務費為10萬元,但可以獲得服務區域内新店60%的服務費以及第二年2%的營業額。

“回本隻要五六個月,别看工作日人流稀少,但周六和周日兩天的營業就可以持平一周的客流、盈利。”一位“脫單便利店”的營運稱。

2

年輕人正在抛棄網際網路交友?

前不久,澎湃新聞報道,世紀佳緣“紅娘”能夠擷取從背景調用使用者資訊的權限,可看到包括浏覽記錄、聊天記錄和個人偏好在内的諸多私密内容。這讓這家網絡婚戀平台受到外界頗多指責。

其實,在脫單這件事上,不少年輕人已經對網際網路交友失去了信心。不管是陌陌、探探還是Soul,都充斥着令年輕女性不适的體驗。陌生人發來一句“約嗎”就可以勸退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

這些社交平台剛成立的時候,擁有一群核心擁簇,但随着使用者群的泛化,泥沙俱下,使用者體驗下降的同時,使用者流失也不可避免。這似乎是所有網際網路産品都要經曆的生命周期。

這屆年輕人,去“便利店”買愛情

後來興起的直播相親交友平台,在2019年和2020年獲得了大發展,據2020年3月披露的資料,伊對已有4000萬使用者,紅娘近5萬人,每月線上相親場次達到1000萬場。2019年,伊對營收近10億元人民币,90%以上來自玫瑰花等虛拟道具購買。

但廈門一位相關行業創業者表示,伴随着監管的加強,這波紅利也正在消退。在2020年以前,他們單月流水200萬元,毛利達到20%。但在2021年,流水正在減少,主要是平台閱聽人正在流失,年輕人不願意進來,且中年單身人士消費熱情不高,大家都認清了這更像是打賞遊戲,是娛樂,不是真正的脫單平台。

年輕人似乎越來越難在網際網路交友軟體上找到“自留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網際網路交友并不是破圈的唯一選擇。

這屆年輕人交友似乎更青睐線下體驗。根據頭豹研究院統計,對于90後和00後而言,分别有48.3%和47.6%的人每周至少參與一次線下娛樂,如劇本殺。

劇本殺在2019年、2020年風靡一時,根據央視财經報道,2019年,國内劇本殺門店數量從2400家飙升至12000家門店,一年增加了萬家門店。據美團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劇本殺相關實體店已經突破3萬家,業态從一線城市下沉至二三線城市。

艾瑞咨詢估算,2019年,劇本殺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長江證券估算,整個劇本殺市場最終規模超過600億元。

一些新消費品牌也在打年輕人交友的概念。比如在2021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Helens海倫司小酒館,在官網上,他們宣稱緻力于打造年輕人的線下社交平台,直營店主打10元以内的啤酒品牌。

不管線上上還是線下,海倫司都全面迎合年輕人社交文化,比如在抖音上策劃“告白小隊”、“聚會遊戲指南”等社會遊戲;線上下門店,則發起萬聖節“鬼混派對”社交空間等,強化年輕人社交空間屬性。

一位社交領域專家認為,Z世代在社交平台上的“交友”需求勝過婚戀需求,脫單并不一定最後要找個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們更需要擁有一個朋友或者圈子,劇本殺的興起正是契合了年輕人社交的需求,是以得到資本和商業的青睐。

“線上無成本的比對、聊天,讓人們押注的情感寄托比較弱,犯錯成本低,是以人們受到道德譴責的規則少;而線下會面,不管是物質投入還是精神投入,都讓人們的交友動力變得比線上更充足。”上述專家表示。

3

監管趨嚴,脫單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雖然年輕人越來越青睐線下交友,但線下交友這門生意仍然充滿挑戰。

上述創業者說,他的一位朋友開了類似“脫單便利店”的門店,但苦于沒流量。這位朋友甚至采用了男收費、女免費的模式來推廣,但依然營運了幾個月就關店了。

相較于劇本殺,脫單便利店變現鍊路短,使用者往往用完即走,複購率很低,平台不能進行二次服務,失去了延伸變現的機會。正如上文提到的脫單便利店公司高層所說,他們并不注重後續,年輕人來玩,打卡就足夠了。

脫單便利店以“線下營運,線上推廣”的方式來運作,根據上述營運人員說,一般脫單便利店花費1-2萬元,邀請100多個素人小紅書部落客就可以實作口碑的發酵。

但如果做深度開發,比如推出紅娘或者相親套餐,則會陷入“世紀佳緣”的套路,并且風險變得不可控,年輕人也很難接受。

另一個變量則是監管。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政策将限制社交平台騰挪的空間。2021年11月1日,《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實施,加強了網際網路平台、商家等對個人資訊擷取的監管,加大對詐騙、色情等的打擊。

脫單行業仍在持續進化,元宇宙也盯上了脫單生意。

這屆年輕人,去“便利店”買愛情

《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說,如果你已經放棄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愛情,擁有Tinder、Match.com和OkCupid的Match集團概述了收購Hyperconnect平台後的利用計劃。這是提供元宇宙約會經驗的“Single Town”背後的平台,它仍在測試中,可以讓單身人士的虛拟形象在各種虛拟位置交際。

Meta公司(前身為臉書Facebook)于12月初開放了其元宇宙平台“Horizon Worlds”,但在測試期間,一名女性測試者說,有一個陌生人試圖在廣場上“摸”自己的虛拟角色,她在虛拟世界裡遭到了性騷擾。“這種(不适的)感覺比在網際網路上被騷擾更為強烈。”

社交APP單身酒館創始人陳奕龍表示,“交友問題早已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灰犀牛,它背後影射出很多社會問題,但我看到的社交公司沒有一家在認真研究這個問題。”

網際網路不是萬能的,尤其是在滿足人感情方面。對使用者來說,走出家門口,勇敢地認識新朋友,或許是脫單最佳的途徑。

但對創業者來說,脫單這門生意如今是否還能進場、規模能夠做到多大,仍然需要好好斟酌。圖檔

*題圖來源于燃财經拍攝,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王圓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