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名将施琅上書進攻日本,卻遭康熙駁回,隻因這3點緻命原因!

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謂最強,不但對外打擊了侵略者,對内統一了主權,而康熙帝在位是跟是平三藩,收台灣,捍衛了國家的統一,當時鄭家小朝廷的降将也是當時清朝海戰最強的将領施琅曾經向康熙皇帝上書,建議攻打日本,以求長治久安,而後也可效仿明朝出海,打通海上絲綢之路,在我們看來這是強兵富國的良策,可為何卻遭到了康熙帝駁回了呢?下面就由小編着重分析一下。

清朝名将施琅上書進攻日本,卻遭康熙駁回,隻因這3點緻命原因!

原來,在康熙繼位初期,蒙古準格爾部就對滿清八旗虎視眈眈,一向不服從清朝的調遣,而遠在西伯利亞的沙俄,也就是羅刹國也對大清虎視眈眈,不斷侵擾我國邊境,對我國雅克薩地區可謂是垂涎已久,而對内則是有鳌拜這個不穩定因素,以及吳三桂這個随時可能反戈一擊的藩王,還有施琅的舊主台灣鄭經也對大清邊境侵擾不斷,對此,清朝可謂是内憂外患,再加上黃河泛濫,百姓苦不堪言,而康熙幸得伍次友指點,井然有序的處理着國政,按部就班的把這些因素解決,這才有了大清盛世,并且,康熙對這些不穩定因素都采取了不一樣的手段。

清朝名将施琅上書進攻日本,卻遭康熙駁回,隻因這3點緻命原因!

康熙對準格爾部采取安撫政策,對羅刹國,甚至雅克薩都采取了讓步手段(羅刹國後來自己非要挑事康熙才又派人把他打回去然後簽條約)之是以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康熙把所有重心都放在了治理中原上,這才讓内憂外患的大清得以喘息,而海戰名将施琅的本事我們都清楚,他被稱為海霹靂,乃是收台功臣姚啟聖的弟子,而清朝得以收台全憑姚啟聖策反了施琅,那麼再次回到最初的問題,康熙因為什麼駁回施琅請戰日本,小編認為原因有三。

清朝名将施琅上書進攻日本,卻遭康熙駁回,隻因這3點緻命原因!

一:曆史原因

在元朝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打下的疆土可謂是世界第一啊,鐵騎橫掃亞洲,并且将版圖擴大到了歐洲,可謂是天下無敵!而忽必烈當時的實力也沒能拿下日本,是因為全國竟然沒有一個精通水戰的将領!忽必烈征日本帶的大多數是騎兵,打算登陸後用鐵騎橫掃日本,結果到了地方人困馬乏,是以被日本擊敗,而康熙認為當時的國力不如元朝,雖說有施琅這樣的名将,可也不足以冒險。

清朝名将施琅上書進攻日本,卻遭康熙駁回,隻因這3點緻命原因!

二:用人原因

施琅畢竟是鄭家朝廷的降将,雖說收台灣有功,可施琅投效大清也沒幾年,故此康熙對他不得不防,萬一施琅帶兵遠征,然後擁兵自立,再加上施琅水戰的能力,幾乎是海洋霸主了!故此康熙不會傻到讓一個降将去打日本,就算施琅打下了日本,很可能也是給他人做嫁衣!

清朝名将施琅上書進攻日本,卻遭康熙駁回,隻因這3點緻命原因!

三:根本原因

日本沒在康熙考慮範圍内。康熙是個統觀全局的君主,除鳌拜、撤三藩、收台灣、平葛爾丹、治理黃河水患,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施琅的對日作戰計劃根本就不在他的目标範圍之内,如果冒然攻打日本沒準會給周圍的羅刹國以及準格爾部帶來可乘之機,且不說施琅能不能打下來還又是一個原因,再加上日本德川幕府與大清百年相安無事,康熙也沒必要為了那點小地方去捅日本這個馬蜂窩。

清朝名将施琅上書進攻日本,卻遭康熙駁回,隻因這3點緻命原因!

是以,由此三點,這就是康熙駁回施琅攻打日本的原因,對此你們怎麼看呢?究竟是康熙害怕施琅自立還是害怕打不過日本呢?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你們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