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清朝的由盛轉衰為什麼那麼突然?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縱觀曆史,每個王朝的由盛轉衰大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清朝似乎是個例外。

衆所周知,清朝的鼎盛時期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稱“康乾盛世”,這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因而又被戲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樣的,關于清朝的由盛轉衰也有一個曆史專用名詞——“嘉道”中落。

“嘉道”中落,諧音“家道中落”,顧名思義就是說清朝的衰落是從嘉慶和道光兩朝開始的。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由盛轉衰,竟然是無縫連接配接,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清朝的由盛轉衰為什麼那麼突然?

作為盛世之主乾隆皇帝的繼任者,嘉慶皇帝卻被曆史學界公認為是清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當然,也可以說是“罪魁禍首”。

嘉慶皇帝是乾隆皇帝精挑細選出來的皇位繼承人,但怎奈,大清王朝終究是敗落在了他的手中。

平心而論,嘉慶皇帝既非暴君,也非昏君,隻是,對于那個關鍵的曆史時期,他的确是平庸了一些。正如曆史學者張宏傑在《嘉慶“滑落曲線”》一文中所言

“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偉大人物的時候,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卻是一個平庸的好人。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清朝的由盛轉衰為什麼那麼突然?

誠然,嘉慶皇帝宅心仁厚,善待文人,平反文字獄,勤政愛民,體恤臣子,總體上來說确實算是個好人。另外,嘉慶皇帝尤其對官場腐敗深惡痛絕,剛剛掌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肅清吏治,整治貪官,将乾隆寵臣和珅抄家賜死。

說到和珅就不得不提那句著名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據相關史料統計,嘉慶皇帝從和珅家查抄出的财産總額達到了驚人的11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總和。

嘉慶在位共計25年,其中前4年仍由太上皇乾隆掌權,把從和珅家查抄出的15年财政收入分攤到他掌實權的21年裡,按理說嘉慶朝的财政情況不會太差,但事實為什麼卻并非如此呢?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清朝的由盛轉衰為什麼那麼突然?

首先,所謂的11億兩白銀是合計所得,并非真正可以直接使用的銀子或糧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無法兌現的古玩字畫和奇珍異寶。

另外,嘉慶的任性老爹乾隆是清朝生活最奢靡的皇帝,晚年就更加揮霍無度了。是以,嘉慶皇帝登基之初,大清王朝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是隐患諸多,國庫虧空嚴重。這個坑,隻能由嘉慶皇帝來填,這個苦,也隻能嘉慶皇帝自己默默咽下。

更重要的是,嘉慶皇帝的運氣實在差了點,他在位的25年正值國運下滑,各種事端同時湧現。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清朝的由盛轉衰為什麼那麼突然?

嘉慶皇帝當政的19世紀初,正是西方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随着蒸汽時代的到來,英、法、德等西方列強迅速崛起,而嘉慶皇帝受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性格的影響,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白日夢裡,豈不知,一味的守舊和拒絕改革已經讓清朝全方面遠遠落後于西方,長此以往,注定日後是要被西方列強欺辱的。

除了外患,嘉慶時期更是内憂不斷,白蓮教起義此起彼伏,八旗生計和河道漕運等問題日益凸顯,雪上加霜的是,此時鴉片也開始流入了中國,荼毒了百姓的健康,萎靡了官員的鬥志,更為即将爆發的鴉片戰争埋下了伏筆。

綜上,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清朝的突然由盛轉衰既有皇帝的原因,也有國運的原因,真是國運來時洶湧澎湃,國運去時奔流不息,平庸的嘉慶皇帝實在扛不起如此的曆史重擔,是以必然導緻悲劇。

參考資料:

《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