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文化|來清流,享“清”福——非遺帶您迎福納福

“福”文化|來清流,享“清”福——非遺帶您迎福納福

清流自2017年被納入閩西客家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以來,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截止目前,清流共有10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3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40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在清流衆多非遺項目中,不乏有在春節期間舉行的獨具清流特色的民俗活動,當地人通過這些民俗活動,抒發内心的愉悅,寄托對幸福的追求及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春節将至

一起來感受

清流非遺民俗中的“福”文化

“福”文化|來清流,享“清”福——非遺帶您迎福納福

長校拔龍

長校拔龍流傳了近千年,是正月期間一項集祭祖、娛樂、體育競技等于一身的綜合性客家民俗活動。長校拔龍所用的龍是闆凳龍,每節龍燈由各家各戶自行繪制而成。拔龍活動中,擡龍頭與擡龍尾的人會往反方向奔跑,雙方互相角力,直至龍身被拔成幾段,然後接上再拔,反反複複,直至大家力盡方休。2018年,長校拔龍入選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長校拔龍入選福建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文化|來清流,享“清”福——非遺帶您迎福納福

靈地舞青獅

靈地舞青獅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是靈地當地特有的、群眾熱愛、健康有益的遊藝競技項目。從正月初二開始,各個“打廠”(國術館)的師傅就會帶着徒弟們,擎着獅頭、拿着練武用的大刀、耙頭、鈎刀、鐵尺和棍棒等到各家各戶拜年,同時表演國術。舞青獅大都采用低樁矮步,前後二人,有跌撲、翻滾、跳躍、掻癢、過橋、跳台等模仿獅子的動作,并與鑼鼓、钹等打擊樂配合。2018年,靈地舞青獅入選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文化|來清流,享“清”福——非遺帶您迎福納福

溫郊滾燈

溫郊滾燈已傳承數百年,是溫郊鄉溫家山人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節都會舉行的民俗活動。滾燈,顧名思義就是地面上滾動的燈,它的外形酷似車輪,以毛竹為主原料制成。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三,每晚鑼鼓一響,村民們便自發出門滾燈。元宵節後,最後一天滾完燈,村裡的長者們就把滾燈帶到村口處,擺上供品,舉行謝燈儀式。2020年,溫郊滾燈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文化|來清流,享“清”福——非遺帶您迎福納福

記者:楊玉婷

編輯:李曉婷

稽核:吳火招

複審:伍平位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