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從豐臣秀吉到東條英機再到麥克阿瑟。所有打算威脅中國的人都選擇從北韓半島入手。說明從先攻北韓是最優解。首先萬曆朝經過張居正的改革國家實力很強大。而且政權穩定反觀日本真是窮的叮當響。要什麼沒有什麼。豐臣秀吉一邊對明作戰一邊還要防止德川家康搞事。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再說技術裝備,明朝用的進口的紅衣大炮至于火繩槍什麼的。萬曆不上朝不代表他不管事也不代表他是廢物,因為一個廢物是不可能和滿朝的人精鬥那麼長時間。至于雙方的軍事素質,明朝的軍隊可是和瓦剌,鞑靼,女真在邊關互砍了幾十年。還有戚繼光帶出來的戚家軍那可真是見了日本人眼都冒光。日本雖然剛經曆過所謂的戰國時代說穿了無非是幾個鄉長帶着村長們打群架。組織個幾萬人的戰争就可以載入史冊大加吹捧了。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雙方基本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至于将領,日本大家都有目共睹,什麼賤嶽七本槍大阪七将星。也隻不過在國内算是佼佼者。到國際賽場上就能看出水準依然有限。是以從各方面比較,日本戰敗已是闆上釘釘,從哪進攻無礙大局。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豐臣秀吉要想赢下這場戰争,靠的不是在哪裡登陸。當時的情況在哪裡登陸都不可能赢,這不是國力的問題秀吉和萬曆雖然都是國家領袖,但是秀吉和萬曆對國家的支配權不一樣。大明名義上都是萬曆的領土,理論上萬曆想殺誰殺誰,想整誰整誰。這就是天子,皇帝,絕對君權。而日本名義上的君主是天皇。秀吉的官位是文職的太閣,而不是武職的征夷大将軍。當然這是因為出身問題不得不做的替代,這就分化秀吉話語權。或者說日本别的大名為什麼聽秀吉的出兵,因為打不過。大明的武将為什麼聽萬曆的,因為他是皇帝。秀吉就像宋江在梁山,名義上他是老大,有鐵杆兄弟,也有和宋江離心離德,梁山上也不是誰都想招安的。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對日本來說,文祿慶長之役已經是江戶之前極為難得的大戰,為準備此役豐臣政權在其國内也做了較為徹底的動員。至于動員結果面子上倒是說的過去,但仍然缺乏馬匹和先進火炮,在征朝前期憑借速勝擊潰準備不足的北韓,但明軍入朝之後便難以再取得土地相較而言這隻算是萬曆三大征之一,更不計明緬戰争等。就明朝武備來說此役雖消耗繁多,仍不及經略北部所用兵力,更何況明朝物資一切自備。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日本則直接擄掠了北韓和平數十年之積累,僅糧草一項就占盡優勢。再加上中朝之間情報管道阻塞,北韓政權在地方基本崩潰,明軍對北韓局勢、各地戰況的重要資訊隻能自己摸索,也影響其實際發揮假設日本于山東或遼東登陸。日本應該不至于錯到選擇長江三角洲登陸,那就真的是撞死了,那麼其面對的就直接是明朝的常備軍,原本花費氣力由四川等地調動的南兵也能省一大段路,同時對明來說就是直接的侵略。畢竟最初時明朝官方是通過北韓使節得知的,早期為探明北韓資訊真假花費不少功夫,憑借明朝水師和北韓水師的實力,萬曆三大征很可能變成甯夏、播州和九州了。

如果豐臣秀吉從其他地方攻擊明朝,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日本的技術水準也就一個火槍和打刀值得說一說。其他的南蠻铠、囯崩、安宅船,名字起的唬人其實都不中用。明朝可以造寶船,雖然寶船不用了但是海軍依然是風帆戰艦為主。而日本的安宅船是劃槳的,機動力上就差了很多。更何況安宅船上沒有炮,不能遠距離輸出,隻能用火槍打。鳴梁海戰日本被李順成幾艘船遊走炮擊就擊沉三十多艘船。要是明軍風帆戰艦一字排開火炮齊鳴,真不知道怎麼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