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花煜寒|文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2021年可謂是國産劇大放異彩的一年,各種類型的劇集層出不窮。

雖是如此,卻總會因為題材或内容的關系,導緻故事内容被删減或修改。

這就讓許多劇集出現了劇情前後不連貫,總會被一些“較真”的觀衆拿來吐槽。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反觀較為小衆的台劇,卻因為沒有這樣或那樣的限制,湧現出許多精緻化、國際化的劇集。

而且在題材上也更為多樣化,比如文學作品的改編、女性題材、曆史題材、懸疑探案或犯罪、還有非異性之間的感情生活等等。

這些劇集的出現極大改觀了近些年我對台劇的刻闆印象。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從一些影視劇的評分或評論平台上來看,之是以台劇會得到許多觀衆的喜歡,除了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之外,還有一些是普遍國産劇所沒有的特質。

特别是一些在國産劇中無法正面表達的劇情與内容,像是尺度太大的犯罪與破案,還有非異性之間的感情問題等等。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更多的是那些觀衆完全接觸不到的生活領域,他們帶給觀衆的神秘感與吸引力是最強大的。

比如原生家庭中的故事、消防員的真實生活樣貌,還有那些陌生的時代與曆史背景下,人文與景觀的描述等等。

這些内容如果無法在一種開放與不設限的狀态下拍攝,是無法展示其真實樣貌的,也就無從談起對觀衆是否有吸引力了。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1、《茶金》 評分:7.4

《茶金》可以說是一部比較冷門的劇集,在D瓣上隻有兩千多人參與評分,雖然兩千多人的評分并不差。

不過這也能了解,畢竟這是一個具有濃重本土氣息的故事。

無論那讓人動容的時代氣息,還是那由傷口所造就的“東方美人茶”,都隻有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才會有感覺。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雖然是一部相對冷門的作品,但這并不妨礙觀衆給出極高的正面的評價。

單從劇集本身來講,導演對于“小故事、大曆史”的駕馭功力是非常了得的。

除了這樣的大格局之外,《茶金》的邏輯性與節奏感也是讓人給出極高評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除了大局觀層面之外,《茶金》最讓人感動的點是對于女性力量崛起的描寫。

這是一種極具真實感的展現,完全沒有“開挂”的成分混雜其中。

這與許多國産劇不同,表現看似像是“大女主”,其實内心隻是個“瑪麗蘇”完全不同。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茶金》中的每位女性角色都有屬于自己的理想與志向,但并沒有走向那種不切實際的勵志路線。

他們真實地再現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每個人的身不由己。

最讓人感到開心的是,女主角并沒有出現整天隻顧着談戀愛的毛病。

對于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戲,更多的是點到為止,處理的可謂是恰到好處。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2、《華燈初上》 評分:8.1

對于《華燈初上》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化,多少有些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思。

從優點面來看,《華燈初上》是一部結合了愛情與懸疑兩大元素的懸疑愛情劇。

特别是劇中對80年代酒店内部的氛圍營造,可以說是極具美術視覺上的考究。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但他的缺點或是被吐槽最多的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那就是劇中的女性角色全都在圍着渣男打轉,雖然号稱是一部懸疑劇,但劇情的重心完全不在懸疑上,而是完全放在了男人物間的感情糾葛之上。

像是一些連國産劇都不屑使用的老梗,更是層出不窮。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可就是這樣一部看似“爛透”了的劇集,為何還會有如此之高的評分呢?

從一些網友的評價中或許可窺一斑:“好看是好看,技法也好,但最無聊就是兩個媽媽桑搶男人……”。

或許是林心如主創的原故吧,要知道傳統言情劇的戲碼她可是再熟悉不過了。

隻是将這些戲碼放在40多歲的酒店媽媽桑身上,真是合适嗎?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3、《天橋上的魔術師》 評分:8.7

對于許多不熟悉台式文學的普通觀衆來說,這部《天橋上的魔術師》也許會有很高的觀看門檻。

特别是再對台式文化也不太關注的觀衆,在沒有讀過吳明益小說的情況下,會産生這一部奇幻劇的感覺。

甚者會産生劇中的基調甚是詭異之感,你完全無法弄明白劇中那些關鍵詞指代何意,有種在看導演打啞謎的感覺。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從類型上來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無法找到國産劇中的對标作品,他并不是傳統類型劇可以劃分的,是以他注定了小衆也注定了不會成為爆款。

但如果你願意沉下來看《天橋上的魔術師》,其實可以從中更加了解那個島上究竟在發生着什麼。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就像劇中的“中華商場”所蘊含的故事與意義一樣,這種以時代背景為基礎的情感其實更容易讓觀衆産生共鳴。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何嘗不是有着像“中華商場”一樣的存在呢?

北京的“東安市場”、上海虬江路的“音像城”等等,那些消失在時代深處的商場同樣有着引發人們共鳴的故事。

隻是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很少會有人用這樣亦真亦幻的視角呈現在大、小銀幕之上。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4、《逆局》 評分:8.3

由于網絡時代下的資金與技術流動性非常大,有些時候你很難嚴格區分一部劇集到底是何地生産的。

《逆局》就是這樣一部品,他改編自大陸小說《追兇者》,卻是有島上班底打造,同時還是一部面向亞洲市場推廣的原創劇集。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部劇集中的尺度就成了其中最大的賣點或是亮點。

一些在普通國産劇中無法看到的犯罪場面,在《逆局》全數上演,而且是完全無删減的呈現。

隻是從觀衆的評論上來看,這似乎也成了《逆局》唯一可圈可點的地方。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從案件的偵破上來說,劇中的邏輯處理有着不少牽強之處,警察的人物設定更趨向于工具人。

再加上高開低走的劇情,尤其是到了後期更顯得有些拖沓不前。

不過,或許是“迷霧劇場”本身今年也沒有什麼上得了台面的作品。

反而讓這部走國際路線的《逆局》有許多不錯的可看性,要知道單單“女警黑化”這種設定就不是你在國産劇中可以輕易看到的哦。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5、《火神的眼淚》 評分:9.1

這是一部以消防員為主的職業劇,而這種職業劇一直都是國産劇中的“弱項”。

不是披着職業劇的外衣談戀愛,就是對英雄事迹的主流叙述。

而《火神的眼淚》不僅在職業與溫情之間做出了非常不錯的平衡,還融入了社會與民生的話題。

這無疑讓看多了國産職業劇的觀衆,對《火神的眼淚》産生了許多的好感與期待。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更讓人在看過《火神的眼淚》之後感觸頗深的是,劇中用很大的篇幅來認真探讨一個行業從業者的真實處境。

從客觀的角度為觀衆講述這些故事,不僅指出了制度上的缺陷,也呈現出許多意想不到的人間百态。

甚至一些不願被人提及的職場性别歧視等問題,在劇中也都有呈現。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6、《俗女養成記2》 評分:9.3

其實《俗女養成記2》會有如此之高的評分并不意外,但也讓人多少有些意外。

雖然《俗女養成記1》就曾被評價為“神作”,但很多時候續作的成績或口碑都很難達到前作的程度,更别說還能超越前作了。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之是以《俗女養成記2》有着如此好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展現出一種“有愛”的親情觀。

這是一種在國産劇很少見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于國産劇中那些重男輕女、婆媳關系的演繹手法。

像劇中陳嘉玲這樣一個被大家疼愛着的女兒,簡直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在《俗女養成記2》中的女性角色,當他們站在各自人生的十字路上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做出了有違觀衆“正确價值觀”的另類選擇。

這種在普通國産劇中十分少見的劇情走向,才是《俗女養成記2》最讓人心動的地方。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雖然陳嘉玲的故事,看似乎合乎情理又顯得不太現實,但這卻是“隻有母親才懂母親”的最好诠釋。

那種母女間在彼此崩潰之時,所展現出來的強大力量,雖不見得是所有大齡女性該有的歸宿,但卻向我們展現出陳嘉玲背後的那一群人。

那一群如此深愛着她的家人們,或是才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人吧。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寫在最後

寥寥數千字,難以全面評價與解析台劇的好與壞。

筆者希望觀衆能站在一個理性的視角來看待如今的台劇,雖然他已沒有了當年瓊瑤劇的無限風光,更是變得越來越小衆化。

但這并不妨礙其中的好作品被我們所看到,特别是那些我們在國産劇中無法看到或無法講述的故事。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這或許才是“日漸凋零”的台劇或港劇,在面對國産劇這樣一個強大“對手”時該走的路吧。

而這些小衆的台劇或港劇中,那些閃光點或是被觀衆所認可的叙事手法,是否該是國産劇虛心學習的呢?

最後還是非常日漸壯大的國産劇能越拍越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被唾棄或摒棄。

為何這6部“台劇”會被熱捧?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