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有一省,易出精兵,朝廷都害怕,專門劃一塊土地給其使用

當需要稱贊一支部隊作戰勇敢的時候,人們常常會使用“虎狼之師”的稱号來贊譽對方。然而在中國曆史上,在這個省份裡,卻真的有一支令倭寇聞風喪膽的“狼兵”存在。

中國有一省,易出精兵,朝廷都害怕,專門劃一塊土地給其使用

在明朝時期,生活在廣西的壯族人,有時被中原王朝稱作為“俍人”,他們為了防範匪患,曾建立過自己的自衛武裝,屬各個土司管轄,這些地方自衛武裝,就被稱為“俍兵”,不過慢慢地,又從“俍兵”喊成了“狼兵”。

狼兵從組建之初,就以作戰兇猛而著稱。不僅如此,他們的武器還非常特别,主要以“狼筅”、“鐵标”為主,同時還配備有少量的獵槍。其中的狼筅,類似于狼牙棒,擊殺能力超強;而鐵标,由六支小箭構成,箭頭上抹上毒藥,殺傷力非常強。這三種武器組合起來,在一百步開外,狼兵會使用鳥槍射擊敵軍;在三十步之内,會使用鐵标射殺對方;如果是近距離肉身戰的時候,類似于狼牙棒的狼筅就能夠發揮出無窮的威力了。

中國有一省,易出精兵,朝廷都害怕,專門劃一塊土地給其使用

正因為狼兵彪悍的性格和獨特的作戰武器,是以在抗擊倭寇的時候,他們首先就想到了調用狼兵抵禦倭寇。

《明英宗實錄》載:“廣西總兵官、都督山雲奏:‘左、右兩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為賊所憚。若選委頭目,起領前來屯種一帶近山荒田,斷賊出沒之路,不過數年,賊徒坐困,地方甯靖矣。臣已會巡按禦史三司等官計議,誠為長便,乞如所言,量撥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

中國有一省,易出精兵,朝廷都害怕,專門劃一塊土地給其使用

此時正是正統二年,通過地方官的提議,狼兵第一次被納入了中原王朝的視野,從最初的剿匪開始,逐漸作為一支主力軍使用。《明世宗實錄》載:“提督兩廣侍郎張臬奏:逆賊張琏勢甚猖獗,臣以調集狼兵十萬,與福建、江西會兵進剿,分定信地。”

在剿匪時,明朝朝廷一下子征調十萬狼兵,由此可見,在地方治安維護上,狼兵成為了明廷手中的一張“王牌”。

中國有一省,易出精兵,朝廷都害怕,專門劃一塊土地給其使用

從此開始,狼兵不僅在廣西省内負責剿匪事宜,每當其他省份匪患或倭寇戰事吃緊的時候,狼兵也被派上了前線。

比如在抗倭上,《明世宗實錄》載:“廣西田州土官婦瓦氏引土、狼兵應調至蘇州。總督張經以配置設定總兵俞大猷等殺賊。奏聞,诏賞瓦氏及其孫男岑大壽、大祿,各銀二十兩、纻絲二表裡,餘令軍門獎賞。”

但随着明廷對狼兵的重用,這支軍隊的弱點也暴露了出來,畢竟他們不是朝廷編制的正規軍隊,缺乏必要的紀律限制,是以有些時候,在剿匪之後,狼兵也順帶騷擾當地的百姓。

中國有一省,易出精兵,朝廷都害怕,專門劃一塊土地給其使用

《萬曆野獲編補遺》載:“土司兵最不宜釣,其擾中國甚于胡虜。嘉靖間倭警,調陽麻兵,調瓦氏狼兵,俱贻害東南最慘,而終不得其用。流賊戲謂我民曰:吾輩來,不過為汝梳;彼土司兵乃為汝篦矣。蓋诮其搜剔之愈密也。”

因為難以有效管轄狼兵,慢慢地明廷也放棄了對狼兵的使用,給他們劃出一塊土地,以屯田為主,這樣就極大削弱了狼兵的戰鬥力,是以從明朝末年開始,狼兵也逐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參考資料:

《萬曆野獲編補遺》、《明世宗實錄》、《明英宗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