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遼沈戰役|共産黨圍點打援攻錦,國民黨失策進退兩難

解讀遼沈戰役|共産黨圍點打援攻錦,國民黨失策進退兩難

解讀遼沈戰役(3):圍點打援,共産黨火速攻錦;是退是守,國民黨插翅難逃

按照當時的曆史現實,東北國軍隻有暫時固守築有堅陣的城市的能力,出擊作戰并且戰而制勝已經是完全不可能了。這種情況下老蔣指令集中兵力撤守錦州,不僅可以與華北國軍銜接,還可以把林彪的七十萬大軍徹底封閉在關外,進而保證華北的穩定。從戰略上來講,這是有其合理成分的。當然撤守錦州也不是沒有風險,但是再大的風險,也總比被林彪占領了以後再妄圖東西對進收複錦州要容易得多。

解讀遼沈戰役|共産黨圍點打援攻錦,國民黨失策進退兩難

剛剛結束長達一年的出國旅行考察,上任東北“剿總”總司令的陸軍副總司令衛立煌二級上将(所謂出國考察,其實不過是老蔣剝奪了他的兵權把他攆出了國),作為征戰了幾十年,指揮過三分之一國民黨軍隊的進階将領,這點道理他不可能不懂,卻始終拒絕執行這一指令。半年前參謀總長陳誠雄心勃勃地就任東北行轅主任,企圖和林彪決一死戰,結果部隊被殲得稀裡嘩啦。有此前車之鑒,衛立煌始終堅信,隻要他不出擊,不移動,林彪就拿他沒辦法。此時林彪确實也因為他堅守不出而找不到實施運動戰的戰機。固守沈陽的戰略被衛立煌發揮到了極緻,任憑哪個據點被圍被殲他也不出援,眼看着沈陽成了一座孤島。

衛沒能把沈陽主力撤至錦州,其原因十分複雜甚至令人費解,但有兩點是肯定的:第一,不能扔下長春的十幾萬弟兄不管。而如果由沈陽出兵接應長春突圍然後一起撤防錦州,則“猶如縱井救人,長春即不能救,沈陽也必定亂得站不穩陣腳”;第二,龐大的兵力,還帶着家眷辎重,步行每天能行進五公裡就不錯了。背遼河、繞陽河、新開河三條大水側敵行動,一旦遇到攻擊豈不是大人哭孩子叫?還沒走到錦州就有被分割圍殲的可能。到時候撤守錦州未成,沈陽主力也送掉了,這曆史責任由誰來負?這兩點是他與老蔣抗衡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東北國軍到了這種地步,攻不能攻,守不能守,連撤都不能撤了。“為今之計,沈陽唯有固守以自保。至于長春方面,目前請政府加強空運。”至于空運的運力如何以及機械及燃料的花費,關他一個戰區總司令什麼事?

解讀遼沈戰役|共産黨圍點打援攻錦,國民黨失策進退兩難

林彪大軍集結錦州城下的時候,第九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曾提出一個相對較好的建議:共軍集結主力圍攻錦州,長春周圍和遼南是以相對空虛。而沈陽近三十萬國軍駐防集中,兩天内就可以集結完畢。一舉奔襲占領營口,一可以從海上得到必要的補給,二可以經盤山、溝幫子向北打解錦州之圍,三形勢不利時可以從海上撤退。同時長春也可以趁機突圍集結沈陽。

事實上老蔣已決心放棄東北,但又不對衛講明,他需要部下把這個建議提出來他再作出勉強準許的樣子以推卸責任。當然這樣的建議是沒有人敢于提出來的。林彪已經向錦州撲過來了,整個東北岌岌可危。他的意圖已不僅僅是單純從東北安全撤退,而是要在錦州與林彪來一次決戰,消耗林彪實力,否則華北就有問題。是以他拒絕了廖耀湘的建議,強硬地指令衛、廖出沈陽西進,配合葫蘆島東進部隊夾擊我軍,廖無奈率兵西出。

解讀遼沈戰役|共産黨圍點打援攻錦,國民黨失策進退兩難

此時在錦州以西塔山阻擊葫蘆島東進兵團的我東野四縱、十一縱,以四個師擋住了由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的國民黨軍十一個師的輪番猛攻。東進兵團兵力強大,炮火濃密,還有海空軍的火力支援,但直到東北全境解放也沒能前進一步。

因懼怕林彪圍點打援的戰法,廖不是極速向西南攻擊前進,而是先向西,繼而又向北,朝錦州的相反方向而去了。這種行動無論如何看不出其中的玄機,而他的理由是:錦葫部隊尚未會師,東西夾擊共軍的戰略在時間和空間上還無法協同。此時應先占領彰武、新立屯一線并破壞鐵路,切斷共軍補給線,給圍攻錦州的共軍造成混亂。對此我軍早有準備,為了不刺激廖耀湘迅速增援錦州,林彪甚至決定把彰武縣城讓給他。毛澤東對廖兵團興師動衆的增援行動更是抱以極大的蔑視:隻要他一占領彰武,必然費去五天時間,到時候再想增援錦州也不可得。

解讀遼沈戰役|共産黨圍點打援攻錦,國民黨失策進退兩難

經三十一個小時激戰,錦州解放,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所屬第六兵團附第六十軍一八四師被殲。新八軍軍長沈向奎逃出戰場,範及第六兵團司令官盧浚泉、九十三軍軍長盛家興等被俘。東進兵團的将領們獲悉後,心驚膽戰地等着林彪調頭來打自己。此時老蔣僅以有六成的把握就指令廖、葫部隊收複錦州。有六成把握就敢決戰?他不是急糊塗了就是老糊塗了。中央和林彪認為,隻要全殲廖兵團,東北大局将定,遂決定堅決阻住東進兵團,等廖兵團再進一步,待其離沈陽更遠時,圍攻錦州的主力轉身向其發動攻擊予以殲滅。

廖忽然發現,前面的錦州突然沒了,後面的沈陽也有了相當的距離,整個兵團在曠野上呼嘯的寒風中進退兩難,國民黨統帥部又開始了各有所私的緊急磋商。将帥之間有不同觀點實屬正常,但是如果發生在共産黨内部,很快就會形成統一的意志和堅定的行動,在國民黨内部則會演變成無休止的争吵。老蔣堅持收複錦州,衛堅持固守沈陽,廖堅持退據營口。最後唯一達成的共識是:不管進錦州、退營口、回沈陽,都必須先把黑山打下來。

作者:焦豐,感謝作者授權文章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