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夷長技以制夷,李提摩太眼中滿清變革維新失敗的原因

李提摩太(原名Timothy Richard),出生于英國威爾士一個普通鐵匠家庭。成年後他成為了隸屬于英國浸信會的傳教士,并于1870年12月來到上海,開始了他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師夷長技以制夷,李提摩太眼中滿清變革維新失敗的原因

李提摩太獲馬耳他騎士勳章後的留影照

李提摩太在中國的行為方式很像他的先輩利瑪窦,他并沒有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而是主動學習東方文化,他穿起了儒服、學習漢語、研學儒家經典。這樣主動和積極的姿态,讓他在那個視洋人為蠻夷的時代,很快就赢得了滿清的一些好感。

借此他很快就在山東多地建立了浸信會和共濟會教區,傳教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相對于傳教,他在滿清政治上的影響更為曆史所重視。原因是他認同“利瑪窦規則”,即在滿清傳教的關鍵是“吸引滿清進階知識分子和上層官員等社會精英”。

是以李提摩太借助滿清的“洋務運動”,利用自己的身份積極與滿清的官員合作并提供幫助,以此和很多朝廷官員(如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荃、左宗棠、康有為等)建立了良好的關系。良好的關系讓這些官員願意和他溝通交流,聆聽他的政治見解。

另外李提摩太個人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幫助滿清變革并強大起來,是以他也主動利用這些關系來傳播自己對于滿清革新的見解。

李提摩太創立了“廣學會”,在他的管理下“廣學會”成為了當時最大最重要的新式出版社。借助廣學會,李提摩太翻譯出版了很多西方思想、曆史、政治類的書籍,如:《天下五大洲各大國》、《百年一覺》、《歐洲八大帝王傳》、《泰西新史攬要》、《新政策》等等。

師夷長技以制夷,李提摩太眼中滿清變革維新失敗的原因

現存的萬國公報

他也經常在《中國時報》和《萬國公報》上發表他的政治主張與見解。戊戌變法大部分改革方案實際就來源于,李提摩太的建議。

對于戊戌變法他認為如果要成功離不開三個條件:第一,皇帝和皇太後應團結并相向而行;第二,帝黨和後黨,要合作而不是互相鬥争;第三,滿清以儒學為核心的價值觀不能排斥西方文化。

為此他告誡康、粱等人戒驕戒躁,應先理順各派分歧和關系,做好相關準備後再行變法。然而變法即鬥争的傳統,讓革新派聽不進去他的建議,戊戌變法最終以慘烈的結局收場。

1898年12月15日,李提摩太在寫給香港的友人謝缵泰的信中提到維新變法的失敗,他認為滿清改革失敗的原因是盲目的排外思想,不認為西方的幫助是善意。

他們心中所期望的西學西法,是海陸軍的戰術、槍炮的制造,想用西法抵抗西人,時有排外的思想,要把外人逐出中國……

無論是中國是列國,若不維持和平,想用武力強權,為政治根本,未有不失敗者,但願中國在改革時期,要和輯人民,不外常常講求如何和睦,中外以誠實相交,這樣,那一切幸福必相因繼續的而來了……

李提摩太所說的排外思想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鴉片戰争爆發後,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張。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這種主張從根本上還是認為滿清在國體、制度、文化等各方面上是正統的上朝。隻是在個别技法上不如蠻夷罷了,大清隻要學會了這些必然能夠統禦萬國。這實際上也是朝廷能夠順利地接受并開展“洋務運動”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個主張或者說理論,也有其非常明顯的謬誤之處。“師夷”的目的是為了“制夷”,請問“夷”為什麼要教你來“制”自己?如果是認為“夷”太蠢,想不明白這點,那麼又能從這麼蠢的“夷”身上學到什麼呢?

而且從古代的社會倫理來說,拜師是為了“制師”,這就是有違尊師重道傳統的不道德行為。既然拜了師,就應該認可對方并虛心學習。反之,如果你不認可對方,為什麼拜師,自甘堕落麼?

師夷長技以制夷,李提摩太眼中滿清變革維新失敗的原因

向洋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排斥洋人,這導緻滿清非但無法正視洋人,反而會盡可能地妖魔化洋人,即便是優點也本能地視為缺點。例如同樣是智商高,但是對于厭惡的人來說,那就不叫聰明叫奸詐。而學習一個重要目的不就是學習别人的優點麼?

更重要的是,這種邏輯讓滿清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蠻夷能在“技”上強于“天朝上國”。“技”上的落後,并不是因為沒有去學或者去研究(例如火藥、印刷術),而是學習或者研究的基礎、方法不對,導緻最終的成果不如别人。

不明白這點,即便是學,實際上也隻能學到皮毛。也就是我們古語所說的“畫虎不成反類犬”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是以然”。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曆史按照滿清所希望的實作了師夷技以制夷。首先因為沒有溝通、包容就無法建立互相認同的價值觀和規則,必然還會發生沖突。其次學習不存在一勞永逸,它是動态且不停止的過程。

滿清學會了夷技并将蠻夷趕走了,過段時間這些蠻夷們互相學習促進又搞出了新“技”,請問滿清又該如何呢?

不要說滿清那時候,即便是我們現今也有活生生的例子。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足球就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追上世界先進水準。足協最初的辦法是向“西夷”學習,建立職業聯賽。

雖然建立了亞洲第一的職業聯賽,但是國足的水準卻并沒能走上亞洲第一。為什麼呢?足協又觀察了隔壁的“東夷”,哦,可以派青年苗子留洋深造。于是乎直接派出整支隊伍出國,打造了名震一時的“黃金一代”。

然而現實并不如人意,怎麼辦呢?再把眼光放到“中東夷”身上,咱也搞“歸化”。一時間“滅日揍韓”似乎指日可待了……

隻能說足協折騰了幾十年,還是不願意對照看看自己本身到底有什麼問題,隻想着學夷技以制夷,可能過幾年又要向“南亞夷”學習了。同時學習而且更落後的“東夷”,則是“師夷法以革自身”,是以他們從我們腳下爬起來并站到了我們的頭頂上。

我們說回李提摩太,李提摩太得出這個結論實際上源于他的親身經曆。

光緒初年華北大旱,李提摩太在1878年帶着兩千兩白銀來到山西赈災。但是當時朝廷對洋人固有的仇視和猜忌,很多大臣本能的認為他去山西預行不法事。

其居心則險不可測。彼蓋知近畿等省,災苦甚深,民多愁困,乘間而為收拾人心之計,且得窺我虛實,肆其誅求以逞志于我也。

《請防外患以固根本疏》軍機大臣瞿鴻禨

為此清廷谕令山西巡撫的曾國荃 “婉為開導,設法勸阻”。這導緻李提摩太的赈災還沒開始就陷入了困境。好在曾國荃不是盲目排洋的人,幾天相處之後他意識到李提摩太并無惡意,就改變了态度,對他的行動予以支援,并向朝廷上疏為李提摩太辯解。

此次英國教士李提摩太等,攜銀來晉放赈,疊準直隸來咨,當即分委妥員會同辦理,先在陽曲徐溝,諸稱平順。嗣該教士聞省南災務尤重,願赴平陽散放,亦經分饬照料辦理,均極妥協,并無河南所奏情事。

《曾國荃全集》

師夷長技以制夷,李提摩太眼中滿清變革維新失敗的原因

李提摩太和妻子着清朝服飾的留影

李提摩太雖然自身帶的銀兩不多,但他卻通過自己的關系和能力向海外通報災情,吸引來大量募捐(外洋赈款20餘萬兩)。從生死線上挽救過來的家庭數目達到十萬戶,得到救濟的人員高達25萬人。

這也是李提摩太始終認為滿清變革不應該以排外為目的的原因。大家建立互信之後,才能互相幫助并實作目的。

不過戊戌變法之後,曆史就沒有再給李提摩太和滿清實踐的機會了。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打下北京後,借口山西殺害洋人太多,分多路進逼山西并逼迫滿清朝廷拿出嚴厲的懲戒措施。危機之下,李提摩太挺身而出,他指出仇殺的根源是民智未開,單純的懲罰并不能解決問題。

他請求各國政府不要擴大傷害,而是拿出部分賠款,在山西等地設立大學,傳播知識、啟發民智。1902年,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的前身)成立,李提摩太也成為這所學校的創辦人。滿清朝廷為了友善他行事,賜予他正式官身。

說明:山西教案,1900年7月9日,在山西省城巡撫衙門西轅門前,毓賢殺死了傳教士及家屬共46人,包括15男20女和11名兒童。其中基督教信徒33人,天主教的主教、修士和修女共13人。由此導緻仇殺在全省蔓延,後統計,山西全省共殺傳教士191人,殺中國教民及其家屬子女1萬多人,焚毀教堂、醫院225所,燒拆房屋兩萬餘間。

1916年5月,李提摩太因身體原因離開中國,并于1919年4月17日在倫敦逝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