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個江西人,在大明與緬甸之間,上演了一段忠勇與背叛的家國故事

作者:豫章節度使

#曆史##江西##雲南##緬甸#

大明隆慶六年,1572年,已經征服了泰國寮國的緬甸東籲王朝雄主莽應龍繼續向北擴張,蠶食大明西南邊陲,并招誘大明雲南行省隴川(今屬雲南德宏州)宣撫使多士甯。多士甯不從。

當年,多士甯遭隴川宣撫司記室(書記官)嶽鳳毒殺。大明萬曆元年,1573年,莽應龍率緬軍攻略隴川。嶽鳳引導緬軍屠戮多氏宗族,并與附近的芒市(今屬雲南德宏州)長官放福聯姻,與其一起投奔緬甸。此後,嶽鳳勾結緬甸為患大明西南,蠶食大明雲南邊陲。

三個江西人,在大明與緬甸之間,上演了一段忠勇與背叛的家國故事

緬甸大帝莽應龍

莽應龍嘉獎嶽鳳之功,收其為養子,另其統轄隴川故地。這位叛明投緬的漢奸嶽鳳,是大明江西行省撫州府臨川人,此前行商至隴川,并與土司多士甯交厚。

萬曆九年,1581年,緬甸大帝莽應龍去世,其子莽應裡繼位。同年,大明遮放(今屬雲南德宏州)土司刀落恩之妻多氏,以其父多士甯及母親兄弟皆被嶽鳳所害,向大明雲南行省控訴嶽鳳罪狀。

三個江西人,在大明與緬甸之間,上演了一段忠勇與背叛的家國故事

莽應龍擴張後全盛期的緬甸東籲王朝

次年,雲南巡撫劉世曾将此事奏聞朝廷。嶽鳳聽得風聲,畏懼天威 逃亡緬甸,求助于莽應裡。大明萬曆十年,1582年冬,莽應裡統領緬甸軍隊侵略大明雲南邊陲。邊地土司求救于雲南總兵官沐昌祚。

萬曆十一年,1583年,大明派出将領鄧子龍和劉率明軍抵禦緬甸。鄧子龍、劉綎率明軍在盞達(今雲南德宏州盈江縣)、騰越(今雲南保山市騰沖市)等地多次擊敗緬軍。

六月,鄧子龍率明軍抵達姚關(今雲南保山市施甸縣)設防,十一月,鄧子龍在姚關擊潰緬軍。随後,劉綎率明軍攻入隴川,大漢奸嶽鳳投降。與此同時,鄧子龍又在灣甸(今雲南保山市昌甯縣)擊破緬軍。

三個江西人,在大明與緬甸之間,上演了一段忠勇與背叛的家國故事

鄧子龍

三個江西人,在大明與緬甸之間,上演了一段忠勇與背叛的家國故事

劉綎

萬曆十二年,1584年,劉綎自隴川出兵,攻破蠻莫(今緬甸八莫附近地區),沿途孟密(今緬甸撣邦西北)、孟養(今緬甸克欽邦莫甯)、木邦(今緬甸撣邦東北)等土司望風而降。大明軍隊直抵緬甸舊都阿瓦(今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下遊地區)城下。緬甸阿瓦總督莽灼請降。

當年二月,鄧子龍在三尖山大破緬軍,平定耿馬(今雲南臨滄)、孟定(今雲南臨滄)、孟琏(今雲南普洱)之地。随後,劉綎自阿瓦還軍于蠻莫,并與孟養、孟密、木邦、隴川等土司盟誓,立碑紀功。

此碑雲:六慰開拓,三宣恢複。諸夷格心,永遠貢賦。洗甲金沙,藏刀鬼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三個江西人,在大明與緬甸之間,上演了一段忠勇與背叛的家國故事

大明萬曆年間雲南行省邊陲

大明以此碑,昭示朝廷與西南邊陲的土司永結盟好之心,宣示大明收複了三宣六慰,鞏固了大明在西南邊陲的統治,震懾了緬甸北上的野心。

該年九月,嶽風父子被獻俘京師處斬。此戰是為第一次明緬戰争,以大明的全勝而告終。此戰過後,緬甸内部發生動亂,泰國在納黎萱大帝帶領下脫離緬甸統治宣布獨立。

然而緬甸東籲王朝國王莽應裡仍然賊心不死,于萬曆十八年,1590年再次北上,進攻大明西南邊陲的各路土司。

萬曆十九年,1591年,大明再次派出鄧子龍領兵,防禦緬甸。這次,大明派人出使緬甸西南方的阿拉幹和東南方的泰國,邀其南北夾攻緬甸。此戰是為第二次明緬戰争。

然而,由于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出兵北韓,直抵鴨綠江畔,威脅大明遼東安危。大明被迫于萬曆二十年,1592年派兵援朝。是以,大明對緬甸隻得采取守勢,放棄了孟養、孟密、孟拱(今緬北孟拱河谷)等土司,将西南地區收縮至木邦和孟艮(今中緬泰三國交界地區)一線。

但是,緬甸東籲王朝經此兩戰,實力大衰。繼泰國之後,寮國也宣布脫離緬甸獨立。随後,東籲王朝爆發内戰,分裂出白古、東籲、卑謬、阿瓦、孟養、蘭納等多股勢力,互相混戰不休。蘭納于1599年成為泰國阿瑜陀耶王朝的附庸,孟養則在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再次歸附大明。

三個江西人,在大明與緬甸之間,上演了一段忠勇與背叛的家國故事

大明江西省南昌府和撫州府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次明緬戰争涉及到三位江西人。除了引起明緬大戰的江西臨川人嶽鳳,鄧子龍和劉綎也是江西人。鄧子龍是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人,劉綎為江西南昌府建立縣人。

如今,曆史塵沙已去,這三位江西人的故事,伴随着國家間的征戰、中國西南邊陲的變遷以及背叛與忠勇的對立,早已化作曆史的煙雲,随着獨龍江伊洛瓦底江的滾滾波濤而去。

參考資料:

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

《明史》

《明實錄》

《滇雲曆年考》

《緬略》

賀聖達《緬甸史》

貌丁昂《緬甸史》

尤中《雲南民族史》

申旭《寮國史》

段立生《泰國通史》

歡迎點贊轉發關注三連哦!我是豫章節度使,與我一道品茶說曆史,煮酒論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