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送我國,後公司破産的徐增平,後來如何?

作者:一隻胖頭菊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送我國,後公司破産的徐增平,後來如何?

國太平則身心安,此生隻許報國願。自古中國就講忠和孝,在家不孝順者為逆子,祖國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母親,愛國應該和愛家一樣,是一種高尚的思維也應該是自覺的行動。愛國有很多種方式,隻要盡心盡力地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物力,都是愛國的表現。

有些人的能力比較強,能夠運用更宏大的方式回報祖國,成為愛國代表中的翹楚,比如何鴻燊先生驅資幾千萬購回圓明圓銅首,比如今天我們要談的徐增平先生。

中國航母,保衛祖國

航母的全稱是航空母艦,是在浩瀚海洋上挺進的一種承載飛機的大型水面艦艇,是海洋乃至國家領土的重要護衛工具,被美稱為海上霸主。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送我國,後公司破産的徐增平,後來如何?

航母是目前各國軍備競賽的焦點,是威力最猛、構造最複雜的軍事武器,既有核動力航母,也有正常動力航母,美國常用航母對其他國家施威,當然航母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和綜合實力的象征。

美國擁有航空母艦的數量最多,20世紀初,"朱比特号"即下水試航開始服役。但是中國的航母事業發展得比較晚,1930年國民政府曾經學習西方,提出在中國建造航母的計劃,但是戰争始終沒有結束,國民黨的計劃一直沒有實作。

這一夢想一直拖到21世紀,中國航母第一次出海試航,三年前中國國産航母正式出航,"遼甯艦""山東艦"等介入公衆視線,成為全國人民的驕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走了半個世紀才實作了經濟的複蘇,并在新世紀走向了更大更高更強的境地。我們一直以來都依賴外國技術,後來發現誰也靠不住。

要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需要自立自強、艱苦奮鬥,國家對科研人員大力培養和鼓勵,中國的科技科研成果越來越多,那些科研人員成為中國實力的中流砥柱,那些科研成果成為保家衛國的重要武器。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送我國,後公司破産的徐增平,後來如何?

買艘航母獻祖國

我們都知道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名叫"遼甯艦",它是以烏克蘭"瓦良格号"為模型進行建設的。我們國家為了得到瓦良格号這艘航空母艦,運用各種外交方式手段,可謂煞費苦心。

這艘航空母艦最初是蘇聯打算制造成品的,蘇聯解體後就交給烏克蘭,繼續建造,但是烏克蘭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持續改造。

由此便有了後續的故事,烏克蘭打算将這艘航空母艦賣給中國,美國得知此事之後就一直在攪局。沒有國家希望中國制造出航空母艦,當時中國購買這艘航空母艦采取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商人徐增平果斷出擊,利用2000萬美元的資金,将烏克蘭的這艘航空母艦購回中國。

後來将航母運回中國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土耳其在其附近海峽截住了中國航母,最後中國方面不得不繳納10億美元保證金,這艘航母才于2002年抵達中國港口。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送我國,後公司破産的徐增平,後來如何?

當然這2000萬美元并不是徐增平的個人資産,而是他的公司資産。有人質疑徐增平是在利用大家的利益而為自己謀取名義,但不論怎麼說,徐增平這種為國家發展犧牲利益的勇氣是值得嘉獎的。

很多人手裡有資金,但并不是誰都會做出這樣大義凜然的事情,錢其實都是公共的,隻是暫時在某些人手裡儲存,隻要做事有利于國家和社會,這錢就自有花的道理。

公司破産,現狀如何

據說當時瓦格良号航空母艦,被托運回中國離港的那一刻,烏克蘭老船長淚流滿面,其實在那一刻淚流滿面的還有徐增平。在航空母艦抵達大連港之後不久,徐增平的公司就宣布吊銷營業執照,整體破産。

徐增平出生于1952年,在青島海邊長大,本身就是軍人出身,後來到香港經商,對香港回歸祖國曾做出貢獻,對國家的愛無以複加。他當初成立公司,就是為了以公司的名義購買航空母艦,之後宣布破産是為了能夠将這艘航空母艦無償的捐獻給國家。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送我國,後公司破産的徐增平,後來如何?

破産之後的徐增平,并沒有一蹶不振,他平時要償還之前的債務,期間還努力給清華大學等學校捐款,繼續從事慈善事業。後來當上了香港一個集團的董事長。

作為一名愛國人士,國家也應該保障他的生活順風順水。可能對于經商多年的人來說,錢對他隻是一種工具,一種在大是大非面前自由抉擇的工具。

當我們國家受到外敵侵略的時候,就應該拿出徐增平的這種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為國效力不計較個人得失,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一個重要的前提,自己要能夠承受住最壞的結果。

一事成功,一生隻為良善

徐增平一生做了很多事,但是購買航空母艦并改造成"遼甯艦"一事,足以讓他名垂千古。一百年漫長又短暫,我們沒有太多精力做太多事,把一件事做好就是成功。

現代社會特别浮躁,很多人都急于當斜杠青年,這對精力旺盛的人來說可以實作,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斜杠意味着什麼都會卻什麼都不精。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送我國,後公司破産的徐增平,後來如何?

作為當代青年,應該發揚鑽木取火的精神,找準一個點進行發力,日久天長地堅持,終能走向成功。而每個人的成功頂峰也是時段不一的,有的人年少有為,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一瞬間耀眼,隻要我們做的是善事好事,就不需要糾結于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

芒種芒種,成長日日不同。不論我們走到了哪一個年齡段,都應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帶着一顆赤子之心搞好社會主義建設,也許我們沒有能力像徐增平一樣購買航空母艦。

但是我們可以做好手頭的事,比如維護環境整潔、在國外樹立中國良好形象、傳承中國文化等等,愛國并不隻有一種方式,而是存在于每一顆愛國之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