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博物館失竊案:收藏中國文物最多,而今大量中國珍寶不翼而飛

英國博物館失竊案:收藏中國文物最多,而今大量中國珍寶不翼而飛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

中國珍寶神秘失蹤

2004年10月30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從業人員在例行巡邏時,突然發現中國33号展櫃中的珍品不翼而飛。他們立即向警方報案。英國警方接到大英博物館的電話後立即趕到案發現場。

通過對現場的偵查,英國警方發現展櫃的玻璃完好如初,而且展櫃的安全警報也沒有響起。同時,警方也沒有發現展館有被強行進入的迹象。那麼盜賊是如何拿走這些珍品的呢?對此,英國警方判斷這個盜賊擁有相當高超的偷盜技巧。不過,相關負責人史密斯女士卻不贊同警方的說法,她認為小偷的技巧并沒有多高超。她表示小偷可以用簡單的玻璃切割工具切開玻璃,然後将這些珍品拿出來放進衣兜裡就行了。

之後,大英博物館通過檢查以及在警方的協助下證明,博物館内損失了約15件中國文物,失竊時間為10月29日。

相關的記者也向史密斯女士詢問了一些有關盜竊案的問題。如記者提問道:“大英博物館中有看守文物的警衛,而且也有防止盜竊發生的安全警報裝置,即便小偷的手法再娴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時機,不可能輕易被盜走”。這名記者還舉了中國上海博物館的例子,裡面的警衛人員随處可見,根本沒有讓小偷作案的機會。

對此,史密斯女士回答:“大英博物館中的警衛并不是在固定的位置工作,他們需要在走道裡巡視。而且由于安全警報的花費較高,中國館33号展櫃并沒有安裝此項裝置。”

史密斯女士的這番話說明了倫敦大英博物館存在資金、人力方面的問題,這也是中國珍品失竊的一個因素。

英國博物館失竊案:收藏中國文物最多,而今大量中國珍寶不翼而飛

失竊案懸念重重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證明中國文物被盜後,英國媒體在11月2日進行了相關報道。然而,外界對這起盜竊案的說法各有不同,讓這起盜竊案顯得懸念重重。

出于某些原因,大英博物館丢失文物的數字一直在發生變動。

最初,相關媒體報道失竊的中國文物有7件,之後又有其他報道稱15件。對此,大英博物館竟然也無法确定具體的數字。據稱,這些文物都比較小,有些文物是成對展出的,是以進行統計比較困難。

最後,博物館證明了一共丢失了15件中國文物,包括一對青銅腰帶扣、一枚玉墜、一隻金獅子等。雖然大英博物館未對這些文物進行估價,但是它們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這讓博物館非常歉疚。

随後警方人員聲稱,文物是在10月29日上午10點到第二天上午10點之間丢失的。但是盜賊沒有強行打碎展櫃,也沒有觸動相關的安全警報系統。是以,可以判斷這名盜賊是在向公衆開放的時間潛入展館作案的。

據悉,若将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全部展館參觀一遍,大約要走4公裡,雖然館内有警衛人員巡邏,但是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而且雖然每個展館有兩名負責人,但是他們還要回答參觀者的問題,對盜賊并沒有多大的震懾力。

此外,有些展館很少有人去,展櫃中也沒有安裝單獨的報警裝置,這也讓盜賊有機可乘。而且中國館的33号展館是大英博物館中最長的一個展館,長約110米,有很多監視盲點。還有一點,中國館離博物館的後門很近,這對小偷來說友善逃脫。

英國博物館失竊案:收藏中國文物最多,而今大量中國珍寶不翼而飛

這起案件還有一個懸念就是這批文物的買家是誰。英國警方認為這起案件或許同另外一個博物館發生的盜竊案有聯系。

同年10月4日,維多利亞和阿爾貝特博物館的一個展出中國文物的展櫃被盜賊打開,丢失了價值約為6萬英鎊的文物。這些文物的材質多為墨玉和青玉,誕生于10世紀。警方認為,這批盜匪是有組織的,很可能是某個喜愛玉器的人幕後操作的。

而史密斯女士也表示,全球失竊的文物和藝術品大約在12000件。最國中國文物所占的比重比較小,但是近些年來中國文物失竊的數量在不斷上升。對此,她認為這是市場需求量增大造成的,很多人會利用盜竊來平衡這一需求。

此外,随着中國内陸經濟迅猛發展,很多人步入富翁的行列,他們當中很多人都通過購買的方式,期望将中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歸還祖國。對此,英國媒體嘲諷大量購買文物的人是一群“暴發戶”,但是西方媒體卻對這種行為予以肯定。是以,警方猜測很有可能是某些買家看中了這批文物,而後雇傭了這批盜賊。

英國博物館失竊案:收藏中國文物最多,而今大量中國珍寶不翼而飛

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一共約有218家博物館,共收藏了163萬件中國文物精品。而民間收藏的中國藝術品則要遠遠超出這個數目。在歐洲國家當中,英國是收藏中國文物數目最多的國家,而大英博物館則是最中之最。

大英博物館于1753年建立,其規模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約700萬件的文物。

其中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的藝術品和文物占了兩萬多件,包括中國各個時期的書作、畫作、刺繡以及明清時期的瓷器等。而最為珍貴的文物當屬漢代玉雕馭龍以及由唐朝人描摹東晉顧恺之的《女史箴圖》、宋代的漢三彩像和敦煌的經書。

英國博物館失竊案:收藏中國文物最多,而今大量中國珍寶不翼而飛

大英博物館還收藏了中國最為著名的海外流失文物中的《金剛經》,這本經書在公元868年印刷成冊,是世界上儲存最為古老的标注年份的雕版印刷品。1900年,英國人斯坦因在敦煌将這本經書帶回本國。

據悉,中國流失在海外的衆多文物多是在舊社會時期外流的,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外國侵略者強行帶走,二是一些外國人士盜取,三便是中國人同西方人勾結将這些文物低價賣出。

是以,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多是19世紀到20世紀之間,被英國人搶奪、偷盜以及騙取而來的。如1860年英國在火燒圓明園時趁機搜刮了《女史箴圖》、白玉馬,20世紀初斯坦因從敦煌騙來的經書以及各種珍貴手卷等。

英國博物館失竊案:收藏中國文物最多,而今大量中國珍寶不翼而飛

著名演員張鐵林曾經說:“外國的博物館裡展示的是全世界的展品,而我們的博物館裡展示的隻有自己的東西,沒有外國的東西,這是我們的缺失,這是中國的局限性”。

随後遭到網友指責:“你們大英博物館這麼多件中國文物是怎麼來的,張鐵林你難道不清楚麼?”

分享神奇案件,了解未解之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奇案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