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寫給明年現在的自己》
時間如流水,轉眼又是一年,回頭看去年現在的自己,仿佛還在昨天。
去年的那篇博文,如果認真去讀的話,你會發現我是帶有情緒的,對自己以及對所看到人和事不滿的一種情緒發洩,寫出來的目的更多的是去鞭策自己,并給以後的自己看,是以也沒釋出出來,但出乎意料的是還有很多人去看,激勵自己又能幫助他人,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幸福感。
人生的真正意義在于何種意義或何種程度上擺脫自我。
“我希望在下一年現在的時候,去看現在寫這篇文章的自己,對于上面那段話,我已經走出了第一步,這個很重要。”,這是我在去年留給現在自己的一段話,去年是第一步,今年是第二步,回顧第一步的曆程,其實有很多的感受要說,下面說到哪是哪,因為今天星巴克的人很多,也很吵。
去年說了微網誌,今年來說微信,微信我也用過,但那要追溯到 2013 年,之後就沒怎麼用過了。去年過年回家,去我們市裡逛街買衣服(美邦,不是優衣庫),試完衣服準備結賬,美女店員說,微信掃一掃加關注,可以打折哦,然後我拿起裝逼利器 iPhone 6,翻了僅有的兩頁應用後,愣沒發現微信,然後美女店員在一旁就像看“外星人”一樣的看着我,最後很無奈收了我原價的錢。
我告訴自己不去刷朋友圈,但還是忍不住點開那個該死的應用,我告訴自己隻看一集電視劇,但結果不到一兩天就看完了全集,我告訴自己隻打一局遊戲,但不知不覺撸啊撸到天亮,我告訴自己看完這章小說就去睡覺,但明天卻曠工罰了一天工資。。。
我們還年輕,我們有的是本錢,但回顧這些年,我們發現最寶貴的青春時光,都浪費在了不該浪費的事情上,奮鬥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安慰自己的一個幌子,欺騙現在的自己可以,但欺騙不了未來的自己,是以,有句話說的很對: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正在努力奮鬥的你!
曾經有一個記者問科比:“科比,你為什麼如此成功?”,科比反問記者:“你知道洛杉矶淩晨 4 點的樣子嗎?”,記者搖搖頭。。。科比的成功和洛杉矶淩晨 4 點的樣子,好像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如果你淩晨 4 點去洛杉矶的斯台普斯球館看看,就知道這是為什麼了,下面是《科比的謬斯》中的幾段自述:
- 人們必須做出抉擇,如果你想在某個領域實作卓越,你必須做出抉擇,我們都能成為各自領域的大師,但前提是你要做出抉擇,我的意思是。。。
- 你願意犧牲(通往大師之路過程中的)時間,比如陪家人、和朋友搞基、成為知己、做個好兒子、侄子之類的,這一路的犧牲你要做出抉擇。
- 我知道沒什麼能阻止我,對于 18 歲的我來說,籃球就是生命,你不可能強過我,因為你沒我那麼花時間在藍球上,即使你想,你也做不到,因為你還有其他牽絆,其他分散你精力的責任,是以我已經赢了。
再回到這段話上來,我覺得科比做了很好的诠釋,我想你應該也有些感觸了,如果沒有,那你真是麻木太久需要清醒了,其實,我平常都是用這些方式來激勵自己,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每件事物也有其獨特的一面,關鍵在于你自己怎麼去看待它,是僅僅娛樂自己,還是汲取營養反哺自己?在于你看待它的态度,态度會決定你接下來所做的事情。
當你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他繁雜的事情你需要屏蔽掉,有時候,别人會覺得你是一個怪胎,比較自我,和他們感覺不是一類人,這時候你需要告訴自己,我正因為和你們不一樣,是以我才能專注的做好一件事,你們在刷朋友圈、追劇、打遊戲、看小說的時候,而我在寫代碼、寫部落格,是以我們不一樣。
看到這,是不是有點不屑呢???如果是,請接着讀。
大家都知道“溫水煮青蛙”的故事,那什麼是溫水?什麼是青蛙?我覺得這兩者和公司環境沒有半毛錢關系,溫水其實是那隻青蛙自己倒的,有人常常抱怨說,公司沒有一點的技術氛圍,天天就跟混日子一樣,然後我也跟着混日子了,這真是公司的問題嗎?如果你真這樣認為,那麼你就是那隻青蛙,勇于跳出“溫水”的青蛙,并不一定指的是跳槽,公司雖然沒有技術氛圍,但并沒有阻止你去學習,如果你能在這種環境中,去獨立學習,我覺得這種青蛙比跳槽的青蛙更加勇敢和堅韌,畢竟跳槽是希望公司改變你,而這種卻是自己在改變自己,這是兩種态度。
溫水青蛙,怎麼去評判它?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通過時間,如果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你還是沒有什麼進步,像混日子一樣的過着每一天,那你就是溫水青蛙,如果你處在這種狀态中,自己卻渾然不知,那你就是自命清高的青蛙,這是非常可悲的,這種青蛙也是最早容易死的。
張召忠(我喜歡的一個軍事專家)曾經說過:我從當兵以來,有一個習慣我一直保持着,如果一件錯事發生了,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我當時在北大學阿拉伯語,有一個顫音發不出來,但别的同學都能發出,是以這是我自身的問題,後來我就看醫生手術解決了。其實,從張召忠講解軍事欄目開始,就伴随了很多的質疑聲,因為他說話不“靠譜”,對很多時事做了錯誤的預判,有人甚至給他冠以“中國國家戰略忽悠局局長”的稱号,雖然有這麼多不好的聲音,但他每次講解軍事的時候,還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沒有一點的脾氣,為什麼?因為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錯了就承認錯誤并改進,沒什麼大不了,這是一種勇氣,也是進步的首要條件,如果敷衍錯誤,我覺得也是在敷衍自己。
除此之外,也要有質疑的态度,質疑别人,更要質疑自己,什麼意思呢?說白了就是,别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自己想當然等同于胡扯,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你所質疑的觀點,你可以去找資料,也可以自己去實踐,總而言之,最後你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交代,不要敷衍自己。我自己的方式就是先找資料,然後自己去實踐,最後用博文的方式論述出來,其實,我寫的很多博文都是這種方式,比如《魅力 .NET:從 Mono、.NET Core 說起》,這一篇博文我就是在質疑自己:為什麼連 .NET 應用程式是怎麼運作的?都不知道。
說的有點多,如果你能看到這,我會非常開心的。
世界很大,又很小,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相同的,關鍵在于發現的眼睛,上面我說那麼多的生活示例就是這樣,如果不嫌多,我再說一個,我喜歡聽落網,為什麼喜歡呢?先看一下落網的音樂是如何選取的:我需要海量的試聽量來來支撐自己進行選曲,是以要求我每天有規律的去試聽大量的新老歌曲,落網每一期的音樂呈現給使用者的雖然隻是十首左右,但是都基本上可以按照這一的層級遞進關系得出這十首音樂:500 首 ~ 300 ~ 100 ~ 50 ~ 30 ~ 10 首。
500 首中選 10 首,你覺得選出來的音樂會差嗎?這種音樂,這種工作态度,是以你沒有不喜歡的理由,然後你再仔細體會下,編輯工作其實是相通的,不管是音樂編輯,還是内容編輯,如果你能在 100 篇博文或新聞中,選取一篇推薦,你覺得這篇博文或新聞,會沒人看,會差嗎?我想不會吧!
再次回到上面這段話,我現在覺得有很多需要挖掘的東西,去年的第一步已經走出,我也不知道對或不對,但不管怎樣,我已經走出了第一步,這個很重要,第二步該如何走,其實堅守自己的本心,做好副标題中的三件事就可以了(寫代碼、寫部落格、學英語),我希望明年現在的時候,來看去年現在的自己,也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觸需要訴說,做個有思想的開發者。
時間:2015 年 8 月 9 日傍晚
作者:蟋蟀
作者:田園裡的蟋蟀
微信公衆号:你好架構
出處:http://www.cnblogs.com/xishuai/
公衆号會不定時的分享有關架構的方方面面,包含并不局限于:Microservices(微服務)、Service Mesh(服務網格)、DDD/TDD、Spring Cloud、Dubbo、Service Fabric、Linkerd、Envoy、Istio、Conduit、Kubernetes、Docker、MacOS/Linux、Java、.NET Core/ASP.NET Core、Redis、RabbitMQ、MongoDB、GitLab、CI/CD(持續內建/持續部署)、DevOps等等。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配接。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網誌
騰訊微網誌
微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