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第二配件廠”?珠海小廠的求變之路

說到魅族,小雷對這個品牌其實有着十分複雜的感情,人生第一台智能手機就是魅族MX2。圓潤的手感與獨特的小圓圈Home鍵配合出彩的系統設計,直接讓當時的小雷路轉粉,變成一個死忠“煤粉”,後續又陸續購買了MX3、MX4、MX5和Pro7等多款魅族的旗艦手機。

但是,從魅族Pro7開始我的主力機就從魅族變成了其它品牌,熟悉魅族品牌的機友們應該都知道原因。後續雖然一直有關注卻沒有再購買過魅族的手機,直到去年買了一台魅族18,再一次體會到了魅族在系統與手機設計上的用心,但是那種與其它品牌完全不同的特殊感已經失去。

蘋果“第二配件廠”?珠海小廠的求變之路

不過,如果真的要對智能手機的外觀、形态進行讨論,如今的大多數智能手機都隻是在系統、配置上有所差別,外觀的差別則是主要展現在後蓋的設計上。至于形态,從十年前開始,同時期的智能手機在形态上就幾乎是一緻的,直到折疊屏手機的出現,讓我們見到了一個新的形态。

咳咳,有點扯遠了,說回魅族的釋出會,在1月13日的釋出會上,魅族釋出了許多新品,但是卻隻有一款手機,而且是死而複生的魅藍為我們帶來的百元機。沒有新的魅族數字系列旗艦,沒有新的中低端系列産品,而是推出了多款設計出衆的數位周邊産品。

說實話,很難相信這是一個手機廠商在新年的第一個釋出會,除了蘋果之外,很少有廠商在新年的第一個釋出會上會隻字不提新的旗艦産品,甚至釋出一堆周邊産品乃至于“競品”廠商的手機配件,難怪有網友調侃:“魅族現在就是蘋果最大的配件廠商”。

雖然是調侃,但是其中多少透露出了魅族的一些無奈,在極度内卷且趨于飽和的中國手機市場環境下,許多手機牌都開始擴充子業務。從周邊配件到筆記本電腦,手機品牌進軍其它行業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對于魅族來說,開拓配件市場也許會是它的另一條生路。

求變中的魅族

從魅族的動向不難看出,他們正在尋找手機以外的增長點,需要尋找一個新的市場來支撐自己的研發團隊,而且,這個市場最好能夠發揮魅族在設計方面優勢,同時又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研發與成本。

那麼,最适合的市場是什麼呢?綜合考慮後,大多數人也許都會給出同樣的答案:數位周邊。魅族在聲學、設計等方面有着不俗的積累,論技術實力也比大多數的配件廠商更加雄厚,而且手機廠商通過使用者資料調研出來的結果,能夠更好的定位到使用者的需求。

而且,在此之前魅族的不少周邊産品就已經在數位産品市場裡掀起過搶購的熱潮,比如Lifeme系列的雙肩包,藍牙音箱和解碼耳放等,隻不過彼時的魅族主要精力還在手機市場,很多産品都隻推出了一代或是疊代一兩次後就不再更新,被HiFi發燒友津津樂道的解碼耳放更是在停産後被炒上高價。

蘋果“第二配件廠”?珠海小廠的求變之路

是以,憑借魅族的研發實力,在相關領域确實是能夠有所建樹的,而且手機廠商進軍配件市場其實早有先例,甚至以此為跳闆進軍更多的市場,為品牌生态鍊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不少讀者也許已經猜到小雷說的是誰,沒錯,就是現在多數網友則是親切的将其稱為“小米雜貨鋪”的小米。最初的小米隻是開始進軍充電寶、手環等手機衍生配件,經過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小米生态鍊和小米産品圈,米家和小米有品更是成為不少年輕一代選購東西時的必看商店。

雖然有網友認為此時魅族才開始模仿小米進軍配件市場“有點晚”,但是在小雷看來并非如此。随着手機市場的擴大及使用者量的增加,實際上配件市場每年都有着不小的增長,而且,使用者對于配件廠商并沒有太高的忠誠度,往往是從價格、設計、實用度等方面出發進行選購,更有利于新品牌的進入。

是以,魅族最終選擇了數位配件與周邊作為自己的下一個目标市場,同時還開拓了Lipro的智能照明市場。從魅族目前釋出的産品來看,實際上已經成功引起了不少使用者的關注,從iPhone手機殼到磁吸無線充電散熱器,從聯名音箱到無線機械鍵盤,基本都是目前比較受歡迎和實用的品類。

蘋果“第二配件廠”?珠海小廠的求變之路

而且,魅族還很巧妙的利用了衆籌的方式來進行售賣,一方面可以了解使用者對于産品的喜愛程度,一方面可以降低魅族的庫存壓力和生産成本,後續也可以根據預售衆籌的資料調整備貨量和後續的産品研發。

另一方面,魅族也在尋求與時尚潮流品牌的合作,将自己的技術與潮牌的IP進行結合,以此來吸引新一代的年輕人的注意,打入時尚潮牌的市場,讓自己的品牌能夠與時尚、潮流等元素綁定,對于魅族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小雷看來,魅族的選擇可以說十分巧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一方面也能夠讓品牌擁有新的賦能,引來手機圈以外的關注,如果能夠以此提升手機産品線的網絡關注度,那麼更是一手妙棋。

魅族的生存政策

對于魅族來說,雖然還有着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和一群忠誠的粉絲(在某項調查中,魅族粉絲的忠誠度是最高的),但是如果不能打開路人的市場,擴大自己的使用者群體,魅族的未來或許将會是一個慢性死亡的過程。

從複活魅藍品牌線到進軍各種周邊配件市場,其實都是魅族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手機産品線的努力,隻有引入更多的助力,保持品牌的活力并且提高知名度,魅族才有翻盤的機會。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魅族的主力業務仍是手機,但是配件産品線的重要程度應該超過了大多數網友和魅粉的預料。當然,如果配件市場能夠真正有所起色,那麼日後與手機産品線平起平坐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一切終歸還是要用市場佔有率和實際成績說話。

雖然許多手機愛好者及從業者都對魅族小而美的堅持叫好,但是如果無法讓産品被更多的使用者所熟知,讓更多的使用者關注,那麼結果隻有一個——失敗。至少就目前而言,魅族首先需要的就是提升品牌認知度,打開更多的使用者市場和得到更多使用者群體的關注。

蘋果“第二配件廠”?珠海小廠的求變之路

而在提升品牌認知度的過程中,不管是做數位周邊還是成為iPhone“第二配件廠”,都隻是達成目标的一個方式。是以,雖然有不少魅粉自稱“破防”,但是在小雷看來如今的魅族如果不想成為第二個諾基亞,突破與改變就是必然的。

而且,像努比亞、黑鲨這樣有着一定技術積累的廠商,在配件領域同樣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比如努比亞的氮化镓快速充電器,憑借出色的協定相容性和性能獲得了許多使用者的好評,小雷與編輯部的不少同僚都在使用,還有諸如黑鲨的散熱背夾,在小雷同僚撰寫的散熱背夾橫評中也是以出色的效果獲得了好評。

其實,如今不少的手機廠商都在主戰場以外的領域開拓市場,而且不少都獲得了很好的使用者回報。是以,手機廠商進軍配件市場,其實不是孤例,而且是一條成而有效的道路,小米的“雜貨鋪”就證明了手機廠商其實并不需要被綁死在自己的手機生态中,而是可以以此為立足點,打造出基于自身品牌的一個産品生态鍊和品牌認可。

不過,小米的模式并不好複制,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獨特的機遇,但是對于受困于增長困境的其它中小型手機品牌來說,魅族的道路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至于能否成功效仿,那就要看技術積累和設計理念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