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對楚秦巨鹿之戰有所耳聞。此戰之中,項羽指揮楚國将士以少勝多,最終大破秦軍,敲響了秦朝覆滅的喪鐘。後世對巨鹿之戰評價頗高。而項羽也因為巨鹿之戰,在曆史上永遠地留下了自己的英名。

楚軍為何能戰勝秦軍?一般而言,人們都會說項羽“破釜沉舟”,激勵了楚軍的士氣。誠然,破釜沉舟的确是楚軍戰勝秦軍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并不是楚勝秦敗的全部原因。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了巨鹿之戰楚軍的勝利。
一、英布二萬楚軍切斷了秦軍的糧道
放眼巨鹿之戰,很多人可能會着重關注項羽的破釜沉舟以及楚軍将士以一敵十與秦軍拼殺的場面。但是,還有一個細節是不容忽視的。在項羽與秦軍決戰之前,他先指令英布率領二萬楚軍渡過漳河,切斷了秦軍的糧道。
不要忽視這段文字的作用。在這裡舉幾個例子幫大家了解一下。在此前戰國時期的秦趙長平之戰,四十萬趙國大軍就是因為被秦将白起切斷了糧道,淪為了秦國的甕中之鼈;在此後東漢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曹軍焚毀了袁軍的糧倉,奠定了曹操戰勝袁紹的結局。可見,英布那二萬楚軍切斷秦軍糧道,可以說是給秦軍制造了大麻煩,秦軍的戰鬥力也是以打了不少的折扣。
二、秦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在巨鹿之戰前,秦将章邯在定陶之戰中大敗楚軍,項羽的叔父項梁兵敗犧牲。接着,章邯又北上伐趙,大敗趙軍,把趙王歇和張耳包圍在了巨鹿城。趙國緻書楚國、燕國、齊國求救。
然而,齊軍和燕軍來到巨鹿城下,卻被秦軍吓破了膽,根本不敢進攻秦軍。趙将陳餘曾經派兵救援趙王君臣,結果被秦軍打了個全軍覆沒。張耳的兒子也帶兵前來救援父親。但是他看見秦軍如此強大,也吓破了膽,不敢進軍。
面對如此勝利,就能推測:秦軍此時也開始驕傲起來,認為起義軍不過如此。但是俗話說的好:驕兵必敗。當秦軍被勝利沖昏頭腦,愈發驕傲輕敵、不把起義軍放在眼裡的時候,面對數萬視死如歸的楚軍将士,秦軍必然是猝不及防的,隻能倉促應戰楚軍,結果落了個大敗的下場。
三、楚軍士氣高漲
一開始的時候,項羽并不是這幾萬楚軍的總指揮。楚軍的主将是宋義,而項羽則是他的副将。
但是,宋義不與廣大官兵同甘共苦。在将士們忍饑挨餓的時候,宋義自己卻在大魚大肉。同時,趙國局勢危急,宋義卻遲遲不願意進軍,更是激起了大家的不滿。是以,在項羽殺死宋義後,楚軍上下沒有任何反對之聲。相反,大家都很支援項羽。
随着“全軍公敵”宋義被殺,楚軍的士氣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而項羽的破釜沉舟和他在戰場上的身先士卒奮勇拼殺,又更加激發了楚軍的士氣。這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加贅述了。總之,高昂的士氣,也是楚軍勝利的重要因素。
四、諸侯軍的參戰
在楚秦兩軍交戰之初,諸侯軍都在“作壁上觀”,不敢與秦軍作戰。但是,看見楚軍将士以一敵十奮勇作戰,諸侯軍總算是有了勇氣,沖出營帳配合楚軍剿滅秦軍。諸侯軍的參戰,對于楚軍的勝利,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不過,巨鹿之戰,既展示了項羽的勇,也展現了項羽的謀。一代少年英雄,就此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