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些時候,一個看似小小的舉動,就可能在日後留下很嚴重的結果。

不僅僅是現在,其實在過去的曆史當中,也有很多的人,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十分具有深謀遠慮,為後人帶來了很多的便利,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在曆史上,劉邦去世後,張良向呂後辭行準備離開,而這個時候的呂後哭着挽留他,也正是這一挽留,換來了後代2000年的平安。那呂後為何要這樣子的挽留張良呢?張良和呂後之間發生了什麼呢?張良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這還要從這段曆史的詳細脈絡說起。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呂後的為人性格

呂後其實原名為呂雉,是劉邦的原配妻子。也正是在呂後的支援下,劉邦才能夠打下一片江山,順利稱王。

當時,劉邦還是一個普通人,而呂雉家庭地位都很優越,兩人其實真的是門不當戶不對,而劉邦成功地娶了呂雉為妻子後,也順利的利用了呂雉家庭人脈和關系,進而進一步的實作自己的雄心,成為了一代帝王。而呂雉此時名正言順的就成為了皇後。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雖然呂雉是一個女子,但是并不是一個軟弱的角色。反而可以說,呂雉也是一個非常有手段,非常剛毅的皇後。

在政治上,呂後也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就比如,她主張沿襲“與民休息”和“無為而治”的政策,而這些做法後來事實證明也是行之有效,有很大的貢獻。同時,她也鼓勵生産,并且提倡減田租和少賦稅,是以是減輕了人們的很多的壓力。

并且,呂雉也十分的果敢兇狠,衆所周知,古代殘酷的刑罰“人彘”,其實就是呂雉所發明。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正如劉邦對呂雉的評價一般:“呂後真而主矣。”

可見,呂雉雖然深居後宮,但其實,不僅僅是掌管後宮的大權,其實在政治上也不少為國家和劉邦出謀劃策。

是以,呂雉其實并不是普通的女性,那這樣一位風雲人物,為什麼會如此地挽留張良呢?

想必其中肯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還是要從張良這個人繼續分析起來。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謀聖張良,一生精彩

張良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的曲折,但同時也是精彩萬分。

張良其實一開始出生于一個名望的家庭,父親十分的有地位。而後來在張良長大後,他的一生也是經曆過了很多的大起大落,可以說十分的颠沛流離。

而他也在遇到劉邦,投靠劉邦後,生活有了好轉,才能讓實力和抱負得到了展示。并且成為了西漢的開國功臣。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而張良其實也是十分有能力,很受劉邦重用的人。甚至張良被後世評為了初漢三傑,可以說張良在漢朝一直都是忠臣良師。

并且張良也十分的謙遜,在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後,要給開國大臣們進行獎賞,而此時的張良,雖然是開國元勳,但是卻十分的謙遜,很多當時的大臣都開始趁這機會想要搶功,争奪一些獎賞,而張良此時卻說,自己當一個留侯就可以了。也不和别人一起搶購田産。面對名譽,張良一直保持這一種謙卑的态度。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尤其在後來,當張良發現劉邦開始對身邊的大臣有所猜疑的時候,也是果斷地選擇了隐居,不再插手過多的國事。

是以可見,張良不僅在政治上,軍事上幫助劉邦開國,立下了大功,能力非常的強大,與此同時,他也不在乎外界的名譽,是一位靠得住的大臣。

而也正是張良自身的優點,導緻後來在劉邦駕崩後,呂後,這樣一位堅韌剛毅的女子,也會苦苦地挽留他不要離開。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劉邦離世,挽留張良

後來,劉邦登上皇位,正所謂,皇帝的孩子總會陷入權利的紛争,劉邦的兒子們也是。

在當時,由于呂後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受到了别的嫔妃的孩子的威脅,是以,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的太子的地位。呂後此時就想到了張良。

這個時候的張良為了能夠安穩度日,不被卷入紛争之中,已經隐居很久。而這日,往常一直十分張揚跋扈的呂後卻哭着找他,請求他能夠幫自己想方法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其實一開始,張良不想再參與其中,但是他又心系國家,知道劉盈其實宅心仁厚,日後也有能力成為一個好的君主,于是處于對國家未來的考慮,還是同意了呂後的請求。

就這樣,張良為呂後出謀劃策,最終幫助呂後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在劉邦不久病死駕崩後,劉盈作為太子也順利登基。此時呂後對張良十分的感激,是以很想提拔張良。可是,此時的張良再次選擇了拒絕,因為他明白,呂後其實不是等閑之輩,如果自己再次身居要位,其實終究有一日還是會被懷疑,進而惹上殺身之禍。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是以說,正是由于呂後當時的苦口請求張良,才有了後來她的兒子順利繼位,以及自己的地位和子孫的生活也能夠榮華富貴。

而之是以,呂後不惜一切地請求張良,其實也是因為張良的确是一個很有能力的謀士,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結語

通過對張良的能力和呂後性格的分析,想必也能夠了解,為什麼呂後的一次請求,就能夠換來自己的子孫2000年來的安穩和平安了。畢竟在當時母憑子貴的社會,如果劉盈沒能成為皇帝,其實呂後也就喪失了地位和權利。

劉邦死後,張良向呂後辭行,呂後哭着挽留,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正所謂:“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而張良其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能夠經曆過如此多的大起大落,但是依舊不屈不撓不放棄,最終成功地成為一代有名的謀士,并且得到劉邦的重用,同時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其實就可以證明,他真的是一位很有能力和才幹的人,并且具有很強的政治遠見和抱負

而之是以能夠讓呂後如此堅毅的女子屈身請求,也可以看出,張良的能力和地位,其實是非常的高的。

正所謂:“曆史其實是要給後人留下教訓”。是以,以史為鑒。在當下,人們紀念張良的同時,也要明白,學習張良的精神,能夠不争不搶,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