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劉備是劉邦的後代,不過到他那一輩時,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他的這層身份,當時要不是靠親戚接濟,劉備可能就上不了學了,如果上不了學,他當時能感歎的,恐怕隻有鞋價賣不上去,而不是國家興亡。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朱元璋比劉備還差一截,他的祖上都是一般人,是以最初在他的心裡,應該做夢都不敢想當皇帝這回事,第二天能吃飽是他最大的奢望,如果再葷菜管夠,這是在做夢!

那麼兩個底子薄、基礎差的人,為什麼最後都能成功地當上皇帝呢?

公元184年,劉備投筆從戎,開始參軍對陣黃巾軍,公元公元1352年,朱元璋離開了黃覺寺,前去郭子興麾下當兵。這兩個人雖然差了上千年,但是當時他倆的年齡都差不多,一個大約24歲,另一個大約25歲。

估計當時這兩個人都沒有太遠大的理想,他們之是以選擇去戰場讨生活,是因為在其他地方實在是看不到希望,當然,他們更不會想到,他們的這次無奈之舉,卻成就了他們日後光耀千秋的開始。

熟悉劉備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劉備早年的時候,身邊能拿得出手的,武隻有關羽和張飛,文也不過是糜竺等投資人。而當時各路有家底的人都是自立門戶,比如官宦之家的曹操、“四世三公”的曹操......當然也有和劉備一樣缺乏基礎的孫堅。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大家如果仔細梳理這群人當時的情況,就會發現那些有背景有資源的,基本上都是選擇自立門戶,而像劉備和孫堅這樣“一窮二白”的,都是靠給别人“打工”為生。孫堅當年能把“三國第一猛人”呂布搞定,但最後卻要看“三國第一纨绔”袁術的顔色,而劉備就更不用說了,他幾乎把當時大哥都給拜了一遍。

而在千年之後,朱元璋的事業表面看起來是青雲直上,但實際上也是一言難盡。朱元璋的第一份“顯赫”工作,是郭子興的親兵九夫長,而當時郭子興早已經不是剛創業的小老闆,而是占據了一方的濠州之主。

看過帝王傳的朋友都知道,誰創業的時候沒有一幫自己的班底,那個創業初成的人不是任人唯親,朱元璋雖然有點“小才”,但是那些老員工會讓你這個新人茁壯成長,他郭子興把養女嫁給你,就真的能把你當自己人,天下事從來沒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隻是如同飲水,冷暖自知。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網上曾有一個曆史愛好者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古代的開國之君為什麼都喜歡屠戮功臣?”

古代實行的是“帝王制”,雖然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在涉及古代的藝術作品中,都能聽到“君權神授”,但是真正跟皇帝一起打過天下的人都知道,龍椅上坐着的九五之尊,也曾跟他們一樣抱怨過社會,也曾擔心過自己的未來,也曾有着各種各樣的問題......什麼各種靈異事件,都是人為造出來。

你當上這個皇帝,不是因為老天爺照顧你,而是我們把你捧上去,我們捧的起你,也能拉的下你,而且大家都曾在一個馬勺裡混飯,為啥你能在龍椅上那麼爽,我就不行呢?

開國之君的經曆,陪伴他的大臣們幾乎全都經曆過,他們之間唯一的差別,就是皇帝最後成了君,而他們成了臣。而皇帝作為“過來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到底是怎麼來的,是以他也知道自己的開國勳臣有多麼大的力量,那麼為了我家的長治久安,你們這些可能威脅我家的功臣宿将,就隻能“犧牲”一下了。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這種“正常”的排擠,其實不光出現在開國之君,和開國大臣之中,任何一個社會團體都會出現類似問題,隻不過形勢和内容會有些許的差距。

是以朱元璋在郭子興的麾下表現越好,他就越待不住,最後隻有自立門戶,而劉備也是一樣,他一開始就想自立當皇帝嗎,你借他個膽子他都不敢,他最初就是想在亂世中混口飯吃,但是因為他想的到更多,是以就積極表現,但是稍微一露頭,又會被“主家”敲打。

公元207年,在諸葛亮的鼓勵下,47歲的劉備決定自主創業,畢竟馬上就到了退休的年齡,“保安隊長”的工作也不好找了。公元1364年,37歲的朱元璋,已經離開了容不下他的郭氏有限公司,開始借着小福王的招牌,自立為吳王,由此,兩位開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向着最終目标沖刺。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不過此時的他們并非輕裝上陣,劉備當時雖然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但是自己的實力還很有限,如果不是孫權有年輕人的“沖動”,如果不是曹操已經被之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那麼劉備這個剛确定的目标,可能就會夭亡,是以當時劉備的心情應該是興奮和忐忑的。

朱元璋當年自立為吳王時,雖然已經搞定了陳友諒,但是紙面實力相對最強的張士誠還在,元朝也依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朱元璋的上面還有一個礙事的小福王,是以當時的朱元璋應該對未來也有幾分不确定。

不過人一旦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在執行力上别拉胯,就是最後沒能完全實作,也能至少“發上等願、結中等緣”。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我們來看兩位牛人的表現,劉備自從決定自立門戶之後,先後經曆了赤壁之戰,搶奪益州之戰,收複漢中之戰,夷陵之戰,他最後也是死在了一線,也就是說,劉備在确定目标之後,在去世之前,一直都是“在路上”。

朱元璋雖然相比劉備而言,似乎在後期的戰争中有點“偷懶”,但是你要給古代的皇帝排個名,以勤勉為标準,那麼能排在朱元璋之前的應該沒有幾個,而且人家後來還取消了丞相,可以說天下大事都是他親自審閱。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他倆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倆的經曆豐富,或者是他倆是“窮人家的孩子”非常能吃苦?

劉備開局僅有關羽、張飛,朱元璋也算是白手起家,為何他們能成功

這其實不是我想說的答案,他們成功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恐懼,他們見識過人情冷暖,也經曆過刀山火海,他們清楚地知道,當曆史的浪潮把他們推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如果不向前走,回頭就會掉進萬丈懸崖,是以他們隻能硬着頭皮向前拱,他們不是唯一有這種經曆的人,很多人都受不了這份壓力,是以中途跳崖了,但是他倆堅持住了。

其實不光是他倆,在任何時候,讓我們奮力向前的,都不是希望和欲望,而是深入骨髓的恐懼,恐懼才是一切的源動力,而成功,則需一邊防止被恐懼壓垮,一邊持續向前邁進,不要怕,不要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