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孔子

被尊奉為“萬世師表”的孔子,由于儒學正統有助于封建統治,孔子及其家族受到了曆朝曆代君王的推崇,其子孫後代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綿延不絕繁衍至今。

說起孔子後代名人,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個來。比如第20代孫孔融是東漢末年的大儒,第74代孫孔繁森是感動中國的援藏幹部、第75代孫孔祥熙是蔣介石的财政部長、第76代孫孔令輝是頂級的乒乓球運動員等等。

參看孔子家族的世系,不難發現,在孔子56代孫之前,孔子後代既有單名的,也有雙名的,家族興旺但名字龐雜無章;第56代孫之後,家族起名似乎就有了一個參照——字輩。

很顯然,這個字輩不會是孔子生前給後代規定的。要說到孔子家族的字輩排行,那必然繞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建文帝朱允炆。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朱允炆

建文帝禦賜8字輩分排行,孔家湊成一句五言詩

字輩排行這一習慣由來已久,目前公認的說法是起源于宋代,在明清時期普及開來,多為人丁興旺的大家族所使用。宋太祖趙匡胤就給自己這一支的後代規定了字輩排行,連同自己的“匡”字,構成了一個14字的小對聯:

“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

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頫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代孫兒。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給自己的孩子們安排了字輩排行,注意,是給每一個兒子都安排了字輩排行,這一點當爹的倒是不偏心。

比如他給接班人朱标這一支的字輩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皇太孫直接就叫了朱允炆。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以後來篡位成功的燕王朱棣這一支,分到的字輩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是以朱棣之後的皇帝,分别叫做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钰、朱見深......

老朱家自己用得開心,也不忘記配合他們統治華夏的儒家吉祥物——衍聖公家族。孔子是在宋朝被封為衍聖公的,到了明朝初年才用上了字輩排行,不得不說,老趙家還是摳了點啊!

建文帝時期,頒布了一道聖旨,禦賜給衍聖公家8個字的宗譜字輩排行,友善老孔家規範起名:

公、彥、承、弘、聞、貞、尚、胤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萬世師表匾額

由于明朝開國以來,襲封的衍聖公已經兩代了,分别是孔子第56代孫孔希學和第57代孫孔讷,是以孔家人就申請把“希”和“言”列在了朱允炆禦賜的8個字前面,湊成了10個字:

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

這一句五言詩,你要說有什麼深刻内涵,那孔家上下都是文化人,自然能夠幫朱允炆解釋得雲裡霧裡,咱們普通人看了,你當做是文化人的順口溜即可。

清朝時期避諱改字,袁世凱賜字孔家不認

朱允炆禦賜的8個字,也就夠8代人使用,很快就不夠了。到了第65代孫孔胤植襲封衍聖公的時候,孔氏宗族的下一代都生出來了,皇家禦賜的字輩剛好用完。

沒轍啊,總不能把孩子再塞回去吧?于是衍聖公孔胤植上奏朝廷,請求再給續上10個字。當時在位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檢,一看孔家的折子,欣然應允: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于是孔家的字輩又續了一輪,這一趟生下來,有的分支生得慢一點,字輩從明朝末年一直用到了咱們建國後。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乾隆畫像

可若是生得快一些,那麼明末續上去的10個字輩,很快就又不夠用了。在愛新覺羅家這邊,各種避諱沒完沒了,動辄就變成了“文字獄”。即便是衍聖公又怎麼的?還是得避諱,老老實實改名字吧。

于是之前的那20字宗譜輩分排序裡,因為乾隆名叫弘曆,康熙名叫胤禛,是以“弘聞貞尚胤”要改成“宏聞貞尚衍”。同治二年,輪到第75代衍聖公孔祥珂為下一代着急了,字輩又用完了,于是奏請朝廷又給續了10個字:

令德維垂佑,欽昭念顯揚。

清朝皇帝禦賜的字輩,直到今天都還沒用完,但是中途卻有一個人橫插一杠子,他就是袁世凱。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袁世凱複辟

1915年,大清早已經亡了好幾年了。然而袁世凱不願意當民國的大總統,非要倒行逆施幹起複辟勾當。洪憲稱制以後,老袁心血來潮,覺着自己也算是開辟了一個新朝代,于是就打算給孔家人續上新的字輩,最好直接跳過滿清賜的,直接用俺老袁給的!

袁世凱賜的這10個字輩,分别是:

鼎新開國運,克複振家聲。

就這10個字兒,還不隻是給孔子家的,還分給亞聖孟子的後人和孔子的弟子顔回和曾參的後人,四家人一起用同一套。

當時這四家用沒用不好說,但随着袁世凱一命嗚呼,他發的字輩四家态度一緻:不予承認。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不過清朝覆滅民國建立是曆史事實,改朝換代了必然也得請新政府給續上啊,第76代衍聖公孔令贻就準備給北洋政府上報自己拟定的字輩,一口氣寫了20個字。

然而還沒等呈遞給北洋政府,衍聖公家就扯起了白布。一年多後,遺孀陶夫人報請北洋政府審批,通過了衍聖公家族新續上的20字輩排行: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彜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孔令贻早年和溥儀的英語老師莊士敦合影

從第56代可用到第105代,目前孔家後人第幾代了?

綜上,可以盤點一波孔氏家族的宗譜輩分次序: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彜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一共50個字,管50代人。那麼目前已經用到了第幾個呢?答案是第28個“念”字輩。上世紀末,孔子家族後人曾經在香港注冊了一個協會,專門負責統計全球範圍内孔家後人的資料,以便修繕一本最具權威性的族譜。根據他們前些年給出的最新資料,孔子後裔的最新一代已經用上了“念”字,是孔子的第83代孫。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在封建社會,世家大族并不少見,但是像孔子這樣傳承有序并且曆朝曆代都受殊榮的家族,卻并不多見。得益于皇家禦賜的輩分和這些世家大族的推廣,按字來排輩分成為中國各地大家族的一種常見傳統。比如筆者本人就是光字輩的,上一代是學字輩,下一代得是仕字輩。

這樣的輩分排名,本意是為了友善辨識輩分,讓長幼尊卑有序,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往往偏離了最初的預想。

還是拿衍聖公家裡來舉例,孔家人裡面,很可能年紀小的輩分大,輩分大的反而年紀小。生活中也不少見,見個面喝喜酒,一群老大爺鞠躬歡迎一個小孩,這都是輩分差異懸殊所緻。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這種輩分差異,往往讓年輕人不知所措,這不是一塊錢可以搖得明白的。

是什麼導緻的這種差異呢?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如果你這一支特别能生育,一連生了五六七八個兒子,那麼很可能出現這樣的場面:你的長子的兒子都開始操辦婚宴了,而你最小的兒子,卻還需要每天換尿布。甚至于,老幺可能和老大的孫子一個年紀。這種多子多孫的生育時間差,導緻了本支内的輩分差異。

而經濟因素又是導緻旁支之間輩分差異的重要原因。有的支系财力雄厚,12歲左右可能便成婚當爹了,那麼百年之間他們家就可能繁衍出5、6代人來;而生活困頓的支系,往往家貧而無妻,得很大年紀了才結婚成家,如此百年之内不過是3、4代人。

這也是為何,新中國的好幹部孔繁森,竟比民國的巨富孔祥熙輩分高一輩。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孔祥熙

落魄的旁支,為何改名換姓才能進孔府當傭人?

差距是慢慢拉大的,老孔家這種人丁興旺了2000多年的大家族,就更差得離譜了。

在封建社會,孔府内是不準許收孔家同族的人當傭人的。不為别的,就是因為輩分懸殊導緻主仆見了面分外尴尬。

你想啊,孔府上下都是經濟雄厚的,生育換代的速度極快,而其他落魄的旁支換代速度就慢了許多。招納個同族的孔姓傭人,你剛想對他劈頭蓋臉發個火,結果一問名字,按輩分算人家是你爺爺輩兒的叔公,這還了得?慣着傭人,威嚴盡失,怒罵叔公,道德淪喪。這哪是請了傭人入府?這是請來了祖宗。

不是去超市1塊錢可以搖明白的!孔子家族綿延2000年,主人管仆人叫爺?

孔府老照片

不過,再怎麼枝繁葉茂,也隻不過是主幹,旁支的孔子後人生活窮困潦倒的多得是。在孔府裡打雜,生活待遇還不錯,怎麼能夠混進去呢?不少旁支的孔家後人,幹脆就改名字,把代表輩分的那個字隐去,更狠一點的人直接把姓氏都給換了,就為了能夠入府當差。

是以,那時候旁支窮人唯一的倔強就是:我比這些闊親戚輩分大!僅此而已。

你們那兒也有宗譜輩分排序的傳統嗎?你的下一代還會遵照族譜規定的來起名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