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東吳内亂和叛變事件比較多,特别是後期更是層出不窮,其中大将叛變或叛逃的有韓當之子韓琮、全琮之子全怿、步骘之子步闡等等,宗室叛亂或叛逃的有孫輔、孫秀、孫壹等人,今天就先說一說東吳宗室三次内亂:孫權堂兄被幽禁,侄子叛逃曹魏,侄孫叛逃西晉。

孫輔
孫堅是揚州吳郡富春人,孫氏世代在吳地為官,《三國志》稱孫堅“蓋孫武之後也”,從孫堅年少時為縣吏來看,孫氏應該是當地望族,是以孫氏一門人丁興旺,和孫堅同輩的不少,這也使得東吳立國之後宗室數量衆多。
孫輔是孫堅長兄孫羌的次子,從輩分來說他是孫策和孫權的堂兄,孫策平定江東時孫輔出力不少,曾出任廬陵太守,孫權執掌江東後以孫輔為平南将軍、假節兼任交州刺史,成為握有兵權的一方大員,這也為他心存異心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孫輔以孫權年紀尚輕恐不能保有江東為由暗通曹操,被人告發後孫權将其幽禁至死,不過孫權對其幾個兒子還算不錯,不僅未加罪于他們還讓他們出仕。
孫壹
孫壹的父親孫奂是孫堅弟弟孫靜的第四子,孫壹則是孫奂的庶子,從輩分上來說也就是孫策和孫權的侄子,孫奂234年去世,生前官至揚威将軍、封沙羨侯,死後由嫡子孫承繼承爵位,并以昭武中郎将身份繼續領兵。
赤烏六年(243年)孫承去世,因為沒有子嗣是以爵位由其庶弟孫壹繼承,孫權死後年僅十歲的孫亮登基,權臣諸葛恪把持朝政,孫峻誅殺諸葛恪後孫壹有功由鎮南将軍遷任鎮軍将軍,假節督夏口,手握一方兵權。
孫峻死後其從弟孫綝專權,256年在誅殺滕胤和呂據之後,因為這兩人都是孫壹的妹夫,是以孫綝為絕後患派朱異讨伐孫壹,孫壹于是率親屬和部曲千餘人幹脆北投曹魏,司馬昭對孫壹相當不錯(當時司馬懿和司馬師已死),封他為車騎将軍、儀同三司,并封爵吳侯。
孫秀
孫秀的父親是長水校尉孫泰,孫泰的父親是孫堅第四子、孫策和孫權的弟弟孫匡,也就是說孫秀是孫權的侄孫,孫秀和曹魏的淵源比較深,因為當初孫策平定江東後,曹操為了拉攏孫策和孫氏結親,把曹仁的女兒嫁給了孫策的弟弟孫匡,孫秀身上有曹氏的血脈。
孫秀在吳末帝孫皓時期出任前将軍、夏口督擁兵在外,這引起了孫皓的不安和忌憚,以孫皓暴虐的個性他遲早會對孫秀下手;270年孫皓派親信何定率兵五千在夏口圍獵,這引起了孫秀的恐懼和不安,于是連夜帶着家眷和親兵幾百人北投西晉(此時曹魏已經亡國,司馬炎已稱帝立國)。
司馬氏雖然奪權篡位非議頗多,但是對亡國之君以及敵國投降過來的重臣和宗室待遇都不錯,比如劉禅和曹奂,孫秀也是如此,司馬炎封孫秀為骠騎将軍、交州牧、開府儀同三司,并賜爵會稽公,待遇比十幾年後亡國投降被封為歸命侯的孫皓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