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表麾下有七大猛将,劉備曹操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斬殺,董卓向漢獻帝上書,派宗親劉表繼任荊州牧。可是從京城到荊州,千裡之遙,沿途土匪多如牛毛,還有南陽的袁術、長沙太守蘇代等軍閥虎視眈眈,劉表無法直接上任。他喬裝打扮,獨身赴荊州,單馬入宜城,這才到達目的地。劉表進入荊州後,同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商讨平定荊州之法,并迅速控制荊襄九郡。

劉表麾下有七大猛将,劉備曹操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演義中,劉表坐擁荊襄九郡,地大物博,兵精糧足,是東漢末年不可小觑的一路諸侯。荊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一帶,在華夏的中心,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荊州牧劉表是八駿之一,占據肥沃的荊州,手下有七員大将。

可惜的是,在劉表病逝後,新任荊州牧劉琮卻一槍沒放,舉起白旗歸順了曹操,丢了大好基業。劉表手下的七大将也分崩離析,曹操和劉備各得三人,而孫權獲得的最後一個卻是最厲害的。

劉表麾下有七大猛将,劉備曹操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歸順曹操的三員大将蔡瑁、張允、文聘

蔡瑁,字德珪,襄陽蔡州人,他的二姐嫁給劉表,兩人是姻親關系,曾協助劉表平定荊州。而張允是劉表的外甥,深得劉表信任。蔡瑁和張允掌管荊州水師,掌握荊州實權,地位極高。在劉表去世後,就是蔡瑁和張允兩人勸說幼主劉琮降曹,劉琮無奈之下,隻能順從降曹。在降曹後,蔡瑁和張允二人成為曹軍中最熟悉水軍的将領,是難得的水軍人才,深得曹操賞識,繼續統領水軍。

演義中,曹操中了周瑜的“離間計”,看了蔣幹帶回去的假書信之後,憤怒之下斬殺了蔡瑁和張允。剛剛斬殺,曹操就反應過來了,可惜人死不能複生,十分後悔。這隻是演義中的相關描述,在《三國志》中,沒有明确蔡瑁和張允的結局。

劉表麾下有七大猛将,劉備曹操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文聘,字仲業,本為荊州劉表的大将,鎮守荊北襄陽一帶。劉表死後,劉琮向曹操投降,荊州文武大員都争先恐後地拜見新老闆曹操,隻有文聘恥于拜見曹操。曹操是一個怪脾氣,對于向自己奴顔婢膝的蔡瑁、張允,不給一點好臉色,對于不肯主動來見自己的文聘,卻非常想得到。

歸順劉備的三員大将黃忠、魏延、霍峻

演義中,黃忠和魏延都是在劉備派出關羽攻打長沙郡之時歸順的,其中以魏延尤其積極。在關羽到達長沙郡時,和黃忠大戰三天,不分勝負。後長沙太守懷疑黃忠和關羽串通一氣,故意不殺關羽,想要對其軍法處置。此時,魏延實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仗義而出,斬殺了太守韓玄,解救了黃忠,開城門歸順了關羽。

劉表麾下有七大猛将,劉備曹操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後黃忠和魏延在劉備入川之戰、漢中争奪戰中,屢立戰功。如黃忠曾斬殺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淵,為漢中争奪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魏延在漢中之戰勝利後,被封為漢中太守,可見劉備對他的信任度。尤其是在諸葛亮北伐之戰中,魏延多次作為先鋒,沖鋒陷陣,可惜的是,最後被長史楊儀斬殺。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他出身于荊州望族,早年間曾随兄長霍笃召集數百老鄉,投奔劉表,成為劉表手下大将。在霍笃死後,霍峻繼承了兄長的軍隊,劉表死後,他跟着劉琦投奔了劉備。劉備和劉璋鬧翻後,劉備帶兵向成都進發,霍峻留守葭萌關。面對劉璋大軍的進攻之下,霍峻率領數百将士堅守一年之久,未能攻下。為劉備最後平定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表麾下有七大猛将,劉備曹操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雖然曹操和劉備各得的三員大将已經很厲害,可是孫權獲得的最後一人卻是最厲害的,他是劉表麾下七名猛将中最厲害的甘甯。甘甯,字興霸,巴郡臨江人,少年時是江邊的“錦帆賊”。後甘甯先後在劉表和黃祖手下幹活,但都沒能受到重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甘甯找到機會,渡江投奔孫權,受到了重用。他在與黃祖、曹操的戰鬥中多次榮立“一等功”,尤其是在“合肥之戰”中,“百騎劫曹營”,大殺曹軍一夜,而自身未折一人一馬。“百騎劫曹營”可以和張遼的八百壯士破孫權十萬大軍相媲美了。甘甯的壯舉被孫權高度贊揚:“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劉表麾下有七大猛将,劉備曹操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結語

劉表手下擁有七大猛将,如果他合理使用,是可以在東漢末年有一番作為的。可惜的是,劉表胸無壯志,隻想着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錯失了大好機會。他的兒子劉琮更加“窩囊”,丢失了荊襄九郡,麾下的七員大将也分崩離析。雖然曹操和劉備各得三人,可是孫權得的甘甯是最厲害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