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作月銷3萬台的目标,華為的底氣在哪?

車東西(公衆号:chedongxi)

作者| 曉寒

編輯| 肖涵

就在2021年末, AITO品牌釋出了自己的首款車型——問界M5。這款車不僅搭載了華為的電驅動、鴻蒙座艙等核心零部件,甚至連外觀和内飾設計都有華為團隊深度參與。

既然是賣增量部件,為什麼還要深入參與車輛的研發制造?以及,華為深度參與的問界M5,真的能在高手如雲的中國智能電動車市中分得一杯羹嗎?

就在這些疑問滿天飛的時候,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站了出來——在前些日舉行的一場溝通會上,餘承東與車東西等少數媒體進行了深入對話。

因為手機業務受到美國制裁,華為消費者業務在過去兩年中經曆了極大的困難,但是餘承東絲毫沒有失去信心。

餘承東既坦誠介紹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核心打法與目标,比如華為的目标堅持不變,就是要幫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同時也喊出了一個極其挑戰性的發展目标——AITO品牌目标是月銷3萬台。

餘承東的言語之中,車東西既看到了他擁抱汽車業務的真誠與熱情,但更多的則是要做世界第一的倔強與底氣。

一、堅持不造車定位 多種模式幫助車企造好車

“我們不造車,我們幫助車企造好車。”在交流一開始,餘承東就直截了當地闡述了華為汽車業務的核心出發點。

按照他的說法,在AITO品牌,華為的角色仍然是供應商,隻不過這種合作的模式比較新穎——供應商參與得更多、更深入了。

具體來說,小康負責整車研發、制造等工作,華為團隊則在零部件、設計、使用者體驗、品質管理以及管道方面對其全面賦能,兩個團隊通力合作。

實作月銷3萬台的目标,華為的底氣在哪?

▲問界M5

“我自己也深度參與了M5的造型設計、材料選擇等工作。”餘承東說道,“我們的目标是讓這款車能夠更好地展現出簡約、高端、純淨等極緻的設計理念。”

華為深度參與車輛研發的成績也非常明顯。

一是讓問界M5得以迅速推出,抓住寶貴的市場機遇。二是讓M5在同級車型中具有較強競争力,有實力搶占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我們通過賦能車廠,幫助車企造好車這種合作新模式,為那些與我們深入合作的車企提供助力,幫助他們打造成盈利能力最強、商業最成功的車企。”餘承東堅定地說道。

按照華為方面的定義,與小康的這種合作模式叫做華為智選模式。

實作月銷3萬台的目标,華為的底氣在哪?

▲問界M5内飾

此外華為還有一個HI模式,就是車企選擇包括鴻蒙座艙、電驅、ADS系統在内的全套華為部件和系統打造車型,但華為僅提供零部件,産品定義和研發由車企主導,華為與北汽極狐的合作就是這種模式。

當然,車企也可以選擇華為的單一零部件或服務,比如車載通信模組、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MDC計算平台、電驅動系統等等,這方面可以說國内主流車企幾乎都是華為的合作夥伴。

二、AITO品牌要月銷3萬還有兩款車在路上

雖然車企與華為有多種合作模式,但最能代表或者顯示出華為汽車業務實力的顯然就是華為智選模式。

AITO作為這一模式的首次嘗試,餘承東對其寄予厚望。

據其介紹,AITO在2022年還會推出兩款新車,一個是問界M5的純電版本,另外還有一個中大型SUV。

“依靠這三款新車,我希望AITO的月銷量能夠超過3萬台,今年能夠挑戰30萬台的銷售目标,明年則希望與合作夥伴一起挑戰百萬台的銷量。”談到銷量預期時,餘承東給出了這一資料。

對于操盤過上千億美元業務的餘承東來說,對汽車業務顯然也定下了一個極高的目标。

餘承東之是以敢這麼定,與其發展理念和過往的成功經驗密切相關。

實作月銷3萬台的目标,華為的底氣在哪?

▲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

此前,他曾提出過“定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的發展理念,即如果追求二流水準,可能連三流、四流都做不到。如果追求第一,則遲早會變成第一。

在采訪過程中,餘承東在談及M5的使用者體驗、賦能合作夥伴時,均提出了要做到“世界第一”的目标。可見在汽車業務發展上,他仍然也在堅決貫徹這一理念。

在實作目标這件事兒上,餘承東和他掌管的華為消費者BG也确實打過不少勝仗。

最著名的要屬華為消費者業務起步之初的2015年,當時消費者BG定下的目标是2020年實作千億美元的營收。但在餘承東的帶領下,2018年就提前完成了目标,成為科技圈一段傳奇故事。

三、智能汽車核心部件全布局終端BG能力足

手機與汽車畢竟有着本質差別,華為在手機或者消費者領域的成功經驗,真的能撐起2022年銷售30萬台、2023年銷售百萬台的雄心壯志嗎?

當把視角拉高,即可看到餘承東的底氣可絕不僅僅是過去的成功經驗與一句發展理念。他的底氣實際上來自于華為多年來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全面布局,以及消費者BG團隊在工業設計、打造使用者體驗以及品質管理方面的全面能力積累。

多年以來,華為的汽車業務從通信子產品起步,逐漸擴充到了傳感器、作業系統、座艙與自動駕駛晶片、電驅動、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諸多領域,并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集中力量為車企提供增量部件。

基于在無線電、光通信、晶片、AI、作業系統、軟體算法等方面的長期積累,華為智能汽車BU研發出來的各種零部件與系統在業内均處于一線水準。比如華為的ADS高階自動駕駛,是全球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個敢于公開展示城市點對點L2自動駕駛能力的企業。

華為消費者BG的産品線涉及手機、平闆、智能電視等諸多品類,且在全球多個國家都有不錯的銷售表現。攻下中國和全球市場,讓消費者BG積累了高端智能裝置的設計、研發、制造、銷售全方面的經驗。

智能電動汽車正是一個帶有輪子的智能終端。華為一手掌握着智能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一手掌握着智能裝置的研發經驗。兩者結合起來賦能給車企,自然就能打造出具有競争力的優質車型。

再加上華為遍布全國衆多城市核心區域的幾千個銷售門店,将優秀的車型賣出去自然不是問題。

所有這一切,正是餘承東敢于設定這一宏偉目标的真正底氣。

四、華為背水一戰 必須成功

餘承東在溝通中坦言,華為被制裁後因為沒有晶片,高端手機的出貨量大幅下降,讓消費者BG的營收規模銳減。

而參與到正在快速發展的智能汽車産業之中,顯然是彌補消費者BG營收下滑,甚至讓其實作新飛躍的關鍵所在。

“華為有強大的零售體系,如果不用就浪費了。幫助車廠賣車,幫助合作夥伴獲得商業成功,這樣也會帶動我們車BU零部件的大規模銷售。”關于整個汽車業務的運轉邏輯,餘承東這樣說道。

實作月銷3萬台的目标,華為的底氣在哪?

▲問界M5鴻蒙車機

另外,智能汽車作為IOT裡的最大号終端,随着銷量的增多也能夠成長成智慧出行生态,提升華為其他終端的使用者體驗。比如華為手機、手表可以控車,車上的導航、暢連視訊電話可以與手機、平闆無縫銜接,賬号和體驗也可以互相打通。

“這是我們華為生态的巨大優勢。”餘承東點評道。

不管是從行業發展大勢,還是華為自身的能力積累、生态來看,發展智能汽車業務——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既是最适合華為消費者BG的一條上升之路,也是在美國制裁陰影下必須要選擇的一條突圍之路。

對于掌管華為消費者BG和汽車業務的餘承東來說,必須成功。

而不管是從餘承東的眼神、言語裡,還是華為團隊拿出的成果來看,華為的赢面都不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