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述民俗新年“番外篇”來了!讓我們一起歡歡樂樂過虎年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歲聿雲暮,萬象更新。還有兩周時間,虎年春節就要到來,從1月17日起,封面新聞将陸續推出“歡樂民俗過虎年”系列報道,以名家口述民俗的形式,将代表辭舊迎新、吉祥如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春節進行多元度解讀。

春節不僅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凝聚着華夏人民的情感寄托,更是“吃喝玩樂”的代名詞,但如何在春節大假期間耍之有道,放松而不放縱?請持續關注“歡樂民俗過虎年”,您的這個新年一定會過得虎虎生風!

名家說年俗:他們的春節講述充滿鄉愁

中國人的文明,不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羁絆,更是人和天地之間的一種深情。 作為百節年為首的春節,是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封面新聞自去年“歲首”開設了“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文化專欄後,無論是普通網友還是學者專家都紛紛給專欄投稿,在一篇篇溫情似水的文章中,他們記憶中的民俗故事,不管是年俗節氣,還是山川風俗都和大家娓娓道來。這次“歡樂民俗過虎年”則是這個詩意專欄的“番外篇”,我們鎖定的主題隻有一個,就是虎年春節。

戲劇家魏明倫、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川劇表演藝術家陳智林、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紅、作家常小琥等各路名家将做客“歡樂民俗過虎年”,他們将輪番講述春節對塑造中國人精神内涵有何重要影響,以及他們童年的過年回憶,春節應該如何吃好喝好玩好等諸多方面,而親情和鄉愁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另外,從1月18日起,封面新聞還将陸續推出有趣的民俗海報,讓大家更直覺了解我們傳統的年俗。臘月十六倒牙,臘月二十三祭竈,臘月二十九立甘蔗,這些年俗你都了解嗎?

是猛虎還是“萌虎”?揭秘古人身邊的各種“虎”

春節是一個延續了上千年的古老節日,而很多鮮為人知的春節民俗沉默在了曆史的瀚海中。我們現在過春節要寫福字、貼春聯、吃餃子、走親戚,但古人是怎麼過春節的?湖南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也将為大家分享我們老祖先“過春節的那些事兒”。

2022年是虎年,作為十二生肖裡面唯一的猛獸,其實和春節很搭,因為傳說春節就是因為吃人猛獸“年”而來。東漢民俗學家應劭在《風俗通義》上的記載,漢代民間在除夕過年之際,流行在門上畫一對虎形,至于“年獸”和老虎之間有什麼聯系?相信“歡樂民俗過虎年”的專家會給大家說道說道。

老虎也是中國人崇拜的一個古老圖騰,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原已有了龍虎造型。河南濮陽西水坡原始墓葬中的龍虎圖像是用蚌殼精心擺砌而成的。而2021年三星堆“再醒驚天下”,其中也有祭祀坑發現了造型萌萌哒的老虎雕像,此外還有驚豔的金箔虎:遍體壓印了“目”字形的虎斑紋,四肢收縮,尾巴上翹,嘴巴大張,像是在與敵人對峙時咆哮一樣,看起來兇猛又威風。

是不是包括巴蜀先民在内的古人崇拜虎,最後老虎才進了“十二生肖榜單”?來自三星堆博物館和重慶三峽博物館的專家也将會揭開謎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