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作者 | 樊登讀書 · 問心淺笑

主播 | 樊登讀書 · 童童

"

親愛的書友們,晚上好~

歡迎來到樊登讀書人物欄目——《群星》。

品讀群星閃耀 · 體驗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歡迎您的持續關注~

今天出場的主人公,是一對不平凡的夫妻。

他們身份特殊,一個是集政治家、學者等多重身份的“另類皇帝”,一個是位居中宮,卻從不參與宮鬥的“斯文皇後”。

看上去全然不同的兩個人,卻用一生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好的感情。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對帝後CP -乾隆和富察皇後的婚姻故事~

“春風秋月兮盡于此,夏日冬夜兮知複何時?”

在各個影視劇中扮演“大豬腳子”的乾隆,其實是一個用情至深的人,他甚至沒有大男子主義,所有的深情溢于言表:

他稱富察皇後為“孝賢皇後”,贊歎其是“曆觀古之賢後,蓋實無以加茲”;

他一生寫下四萬多首“流水賬”般的詩詞,但寫給富察皇後的每一首,都包含深情與藝術;

富察皇後去世後,他親手在其墓地周圍種下樹木,并時常去陵墓前,念叨自己的近況,直到去世。

到底是什麼樣的神仙愛情,讓乾隆深情至此呢?

其實,這不過是一場“交換”成功的婚姻。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作家塞缪爾說:

“婚姻的成功取決于兩個人,而一個人就可以使它失敗。”

因為對于婚姻來說,愛沒有用,相愛才有用,雙向奔赴最有用。

乾隆和富察皇後的婚姻,便是一場動人的雙向奔赴。

那年,乾隆17歲,僅是愛新覺羅 弘曆、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父親雍正已開始為他物色妻子,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乾隆的妻子,也是未來的皇後,一國之母。

左挑右選,最終,雍正標明了富察家族的一位女子。

富察家族是滿洲上三旗中的首旗——鑲黃旗,富察氏的曾祖父是順治皇帝的近臣,祖父則為康熙皇帝主掌财政,頗受重視,其父親也是察哈爾總管。

如此累世高官,其家族女子自然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且不說富察氏出衆的才情、過人的樣貌,單是那帶着書香的氣質,便讓小小的弘曆怦然心動。

出身高貴卻無大小姐脾氣,相貌絕倫卻不自視清高,這樣的富察氏,正是乾隆夢想中的白月光。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盡管兩個人是包辦婚姻,但從掀起蓋頭的那一刻,愛情便誕生了,一見鐘情,一眼萬年。

愛她,就給她最好的!

乾隆把這句話诠釋得淋漓盡緻。

他一繼位,便把富察氏立為皇後;自己曾被雍正賜予“長春居士”的稱号,

那富察皇後在紫禁城的住所,便叫“長春宮”,在圓明園的住所,叫“長春仙館”。

愛屋及烏,乾隆皇帝繼位做的第二件“家”事,便是秘密立儲,把寫有富察皇後兒子永琏名字的密書,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成為公開的秘密。

這還不算,乾隆對于富察皇後家人的封賞,亦超出情理。如《清宮詞》記載:“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澤古無倫。”

乾隆如此深情,富察皇後的愛,也在細節中處處呈現。

有一次,乾隆身上長了個疖子,需要時常換藥,富察皇後擔心宮女把握不好力道,弄疼乾隆,便搬到乾隆的寝宮側室,從奉茶到換藥,事無巨細,一一親為。

直到百日後,乾隆痊愈,富察皇後才回到自己的宮殿。

這些細小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一件又一件累積起來,足夠在另一個人的心裡,築起一道愛的高牆,守護彼此的婚姻。

一段好的婚姻中,離不開感情的互動,唯有雙向奔赴的表達,才不會讓婚姻的熱度冷卻。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人生而孤獨,婚姻則是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獨屬自己的另一半,讓我們的内心得到了解。

這樣的婚姻,如同為我們披上堅硬的铠甲,在這充滿荊棘的人世間,不畏前路。

身為皇帝的乾隆,并沒有世人想象中的随心與任性,他從小跟在康熙的身邊,接受的是魔鬼式訓練。

盡管乾隆極具天分,學習很快,但他依然勤奮有加,不僅每天早早去書房讀書,下午結課後,依然會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埋頭苦讀,可謂:

“日課文一首,雖退居私室,亦不敢自懈,手披心繹,欲力迫古作者”。

是以,乾隆不僅精通四書五經,對于《史書》、《漢書》,乃至唐宋八大家之文,亦頗有研究。

康熙對此很滿意,但作為未來的繼承者,僅擁有學問還是不夠的,大到治國之道,小到騎射,均需要勤奮練習。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世人隻見乾隆不為帝位憂心的惬意,卻不見他為帝位付出的努力。

而與乾隆有着相似經曆的富察皇後,卻極為了解乾隆的處境。

她知道自己不僅是乾隆生活中的伴侶,更是事業上的夥伴,她了解乾隆的抱負,乾隆亦懂得她的善良。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無風無浪時,他們會一起吟詩作對,策馬射箭;風起浪湧時,他們彼此能夠抵禦風雨,把看不見的後背,交給對方。

“絕倫轶巾帼”是乾隆對富察皇後的贊譽,富察皇後則把了解和包容,投放在與乾隆有關的所有事情中:

對婆婆鈕钴祿氏孝敬有加,如若生病,從不假手于人;

對後宮妃嫔和其子女照顧有加、心存寬厚,讓“宮鬥”無處遁形。

對乾隆的話中意,更是了然于心。

一次秋獵,乾隆感慨,說起先祖創業的艱難日子,衣服的裝飾品,都隻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

富察皇後把這話記在心裡,回去後便用鹿尾絨毛做了一個荷包送給乾隆,以示其不忘先祖節儉本色。

乾隆很感動,一直佩戴着這個荷包,“上甚重之”。

我喜歡的,正好你也歡喜;你所說的,正好我全都懂。

這便是乾隆與富察皇後恩愛多年的秘訣。

文學家基爾 凱絲勒說:

“婚姻就好比橋梁,溝通了兩個全然孤寂的世界。”

這樣的婚姻,可以滋養我們的精神,讓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倍感溫暖,有更多的自信接受未知人生的挑戰。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闱内政,全資孝賢皇後綜理。……十餘年,朕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後之助也!”

面對盛世,乾隆把一半的軍功章,遞給了富察皇後。

在他心裡,富察皇後的陪伴和了解,成就了自己的寬厚和開朗,愛讓他的内心豐盈,溢出溫柔,成為一個仁慈的君王。

即使雍正留給乾隆一個富足的國家,乾隆亦胸懷抱負,想要超越祖輩。

富察皇後則是乾隆的強大助力。

她不曾把自己局限在後宮女子情愛中,更不去争奪誰高誰低,她心裡所裝的,是和乾隆一起治理好國家,成為天下女子的表率。

“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禦珠翠。”

富察皇後不僅在穿衣用度上節儉,還會親自學習養蠶織絲的技術。

為了鼓勵群眾崇儉去奢,乾隆九年,蠶壇初建,富察皇後便率領權貴女子去行親蠶禮;她還令人給蠶絲染上顔色,做成衣服,送給皇帝。

盡管粗糙,但乾隆依然喜歡,不僅穿着這件衣服上朝,還鼓勵大臣們也如此這般。

乾隆遇到煩心的事情,富察皇後也會跟着憂心,盡可能地出一份力,如乾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所寫:

“憶十三年來,朕無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後實同此同欣戚也。”

這裡的先皇後,指的便是富察皇後。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自古深情不壽,也許是老天爺覺得乾隆的前半生過于順遂,一揮手,便收走了他所愛的人:

富察皇後先後失去兩個兒子,終承受不了打擊,身體每況愈下,享年36歲。

那是一段悲痛交加的日子,乾隆困疑自己沒有嫡子繼位的福分,卻還會耐着性子去安慰富察皇後;

富察皇後滿是喪子的傷痛,卻還會勸慰乾隆安心朝政。

為了讓富察皇後散心,走出喪子的陰霾,乾隆定制了繼位以來的第一次東巡計劃。

一路上,他們如平常夫妻一般攜手前行,還登上泰山,觀賞初雪,一切美好如初戀。

然而到濟南時,富察皇後卻病倒了,但她不想因為自己而耽誤東巡的計劃,極力要求啟程,乾隆思來想去,便選擇了不颠簸的水路。

隻是,富察皇後依然在某天夜裡,病情加重,去世了。

這一年,乾隆的世界崩塌了,他的性情大變,溫和不再:

在富察皇後的喪事上出現一點纰漏,便會嚴懲不貸;

喪制期間,有大臣沒有遵守舊習,剃了頭發,便會清理出局;

甚至他覺得其中兩個兒子哭得不夠真摯,便暗示二人不能繼承大統。

也是在此後,他一改溫和治國政策。

人們這才知道,富察皇後的離開,對于乾隆來說,不僅是失去了一位生活中相伴的妻子,更是失去了精神上獨有的戰友。

乾隆是幸運的,在這場包辦婚姻中,他遇到了一位“配得上”的人,如棋逢敵手,勢均力敵。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一份好的婚姻,從來不是互相看着對方,而是兩個人一起看向同一個方向,這便是同心同向;

一段好的感情,從來不是誰付出誰收獲,而是兩個人站在一起,成就彼此,這便是同心同行。

真正好的婚姻,是“等價交換”

“吉地臨旋跸,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

與富察皇後已分離48年,但乾隆的思念從未停止。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乾隆和富察皇後卻用一生告訴我們,真正好的婚姻,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立體且豐滿。

因為好的婚姻,就是“等價交換”:

交換彼此的關愛,讓愛不是誰的獨角戲,才能在愛與被愛中,看見生活的芬芳;

交換彼此的了解,讓愛沉入到彼此的靈魂,才能在互相包容中,感受心的滋養;

交換彼此的價值,讓愛擁有1+1>2的力量,才能在人生路中,前往更高的地方。

這才是婚姻的本質,真正的門當戶對。

點個「在看」,願我們皆能在這袅袅人生路上,擁有這樣一份“等價交換”的婚姻,愛不被辜負,情不被怠慢,互相成就更好的人生。

作者 | 問心淺笑,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寫别人的故事,過自己的人生。

欄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鄭向北

圖檔 | 本文圖檔來源于《延禧攻略》劇照,侵删

音樂 | 陳悅《綠野仙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