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中國網·美麗江蘇訊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你是否也想來文保實驗室一探究竟?1月14日下午,媒體一行20多人來到剛落成不久的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了解探秘。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95後的馬鳴遠自複旦大學文物保護專業畢業後,就進入到吳文化博物館工作,在博物館,大家喜歡叫他“小馬哥”。

作為一名“文物醫生”,運用專業知識與科技手段進行文物保護與研究,是小馬哥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上圖中他正在用超音波清洗機為一把即将入藏博物館的青銅劍除塵除鏽。

但其實文物入藏遠非通常了解上的拍照、登記、放進庫房那樣簡單,除塵除鏽隻是衆多流程中的一步,它還需要科技的更多介入。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在除塵除鏽之外,小馬哥還會使用一體式顯微鏡對青銅劍表面形貌進行觀察,用紅外拉曼光譜儀測定劍的結構,最後再用X熒光分析儀測定劍的成分,經過一系列資料采集,配合其他規範性操作和流程,一件青銅劍才能正式成為吳文化博物館的藏品。

而以上這些借助科學儀器進行的文物資料采集工作,都是在吳文化博物館于2021年10月建成的文保實驗室内完成的。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保護與研究并舉

為什麼要建立文保實驗室?

吳地文化燦爛悠久,曆史遺存衆多。目前,吳文化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6800多件套,涵蓋陶瓷器、青銅器、書畫、絲織品、玉石器、雜項等多種門類,以陶瓷器、青銅器、有機質文物為多。

藏品整體儲存狀況良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髒污破損等問題,文保實驗室則可以通過更多新技術、新材料、新理念的應用,一方面更好地對現有館藏進行研究和保護,另一方面為未來新文物的入藏打下基礎。

吳文化博物館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開館,7月初開始即着手籌備文保實驗室,經過一年多的考察調研、論證評審,于2021年10月初建設完成。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除了可以對現有館藏和未來将要入藏的文物進行保護、研究與分析外,文保實驗室的便攜式科技裝置在空間和使用效率上具有顯著優勢,更易于深入考古現場,為一線考古工作提供科研支援。正如去年10月,吳文化博物館與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合作共建了吳中工作站,通過工作站,文保實驗室也将為蘇州的考古科研工作提供更多助力。

高科技加持

文保實驗室長什麼樣?

一進入實驗室就可以感受到滿滿科技感~ 這裡配備了多個“黑科技裝置”,可以從不同的次元對文物進行保護、研究與分析。實驗室根據功能區域設計規劃,分為文物攝影攝像室、文物保護修複室和文物科技分析室三個職能室。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文物攝影攝像室:由攝影攝像裝置和多種輔助裝置組成,承擔文物攝影攝像和三維文物掃描等文物基礎資訊采集工作。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文物保護修複室:由修複打磨工具、超音波清洗工具、體視顯微鏡等多種專業裝置組成,主要進行文物保護修複和日常清洗養護工作。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文物科技分析室:由X熒光分析儀、紅外光譜儀與顯微雷射拉曼光譜分析儀等裝置組成,對文物進行科學無損地資訊采集和分析研究,承擔文物組成結構分析與病害機理研究工作。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關于未來

科技賦能文保發展 社會共享文保資源

在吳文化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中,展示有館藏文物1000多件/套。文保實驗室不僅關注庫房文物,同時也關注展廳文物。利用文保實驗室,吳文化博物館将建成文物儲存環境溫濕度、有害氣體、環境光監控系統,完善有害氣體移動監測功能、展廳和庫房溫濕度控制系統。保障文物始終處于“潔淨、穩定”的環境中。

同時,依托博物館藏品管理系統,按照館藏文物的數量及可能出現的病害問題,完成館藏文物殘損情況統計,可修複程度總結記錄工作,有計劃地分批次、分病害總體處理。

此外,吳文化博物館将依托文物保護修複室,完成展廳文物與珍貴文物必要的清洗除塵與修複養護工作。利用博物館藏品管理系統平台,實作文物清洗修複檔案的資訊統計、管理,真正做到文物修複有檔可查。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吳文化博物館文保實驗室即将面向公衆開放

吳文化博物館還将積極與科研院所、文博機關開展合作,通過文保實驗室,将科研深入到考古一線工作當中。

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其中便着重提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實作文物保護水準全面提升和文物科技創新能力的躍升。文保實驗室的建成正是吳文化博物館在提升文物保護水準和科研能力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從文物的日常收藏管理到文物的展覽利用,從文物的科學分析研究到文物資訊數字化,吳文化博物館将全方位牢固樹立并踐行“文物安全、文物保護”的理念,逐漸建立起“修複、研究、預防”三位一體的文物保護體系,用科技賦能文保發展。

當文物保護遇上高科技

吳文化博物館邀你一起來探秘

現場,吳文化博物館副館長陳小玲表示,吳文化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始終秉持開放創新的理念将博物館資源與社會公衆共享。文保實驗室建成後,亦将作為博物館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面向不同年齡段的觀衆開放。本周六,吳文化博物館将開展首次“博物館文保實驗室探秘”活動,邀請公衆一起解鎖藏在博物館裡的高科技,揭秘文物背後的故事。同時,吳文化博物館也誠邀社會各界人士共享實驗室儀器裝置,共同助力文物保護事業蓬勃發展。(李爽 王敏)

【來源:中國網·美麗江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