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還記得《家有兒女》中這一幕嗎?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劉星抱怨媽媽沒“逼”他,如果當初逼他一把,他也許也能成為一個才藝雙全的小明星。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父母都“不懂事”,都不願意逼迫孩子,一句“孩子不喜歡就不要逼他了”解決所有麻煩。

以下這段話,想必每個琴童家庭都不陌生:

“媽媽,就再彈一遍行嗎?”

“媽媽,太難了,我不想學了。”

“媽媽,我困了,現在沒辦法集中注意力。”

......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每到這個時候,家長便要跟孩子“鬥智鬥勇”一番。有時候看着委屈到淚眼汪汪的孩子,心軟的家長便開始妥協:

“算了,孩子不喜歡就别逼他了。”

但是,殊不知這一時的心疼,将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今天要是“算了”,明天也會“算了”,但是唯有教育和成長,必須堅持,必須“逼一把”, 不能算了。

現在逼你我心疼

不逼你以後更心疼

前段時間,奧運首金00後“清華學霸”楊倩頻上熱搜。無數光環加身的她簡直可以原地封“神”。

可觀衆隻看到了她成功背後的萬丈光芒,卻看不到她背後無數次的企圖放棄。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12歲那年,嶄露頭角的楊倩進入了高手如雲的青奧隊,面對巨大的實力懸殊和一次次的被擊敗,她無數次産生了放棄的念頭。

每當她向爸爸委屈的哭訴時,楊爸爸總是态度堅定地說:“不行,你不能放棄。你想想你當初有多熱愛射擊。再堅持一下吧!”

在爸爸的“逼迫”下,她隻好咬着牙堅持下來。後來她考上了清華大學,每天既要訓練,又要上課。忙得沒法休息的她想到了放棄學業。

這次楊爸爸再一次逼着她堅持下去:“讀書,任何時候都不會錯。”

就這樣,楊倩也同樣咬着牙把學習一點一點完成了,從來沒有挂過科。這才有了如今的清華大學奧運冠軍——楊倩。

想必,沒有一個家長在“逼”孩子的時候不心疼,但是他們更明白,有些事情必須逼着孩子去做。因為,現在逼你我心疼,不逼你以後更心疼。

年少時所有的輕松

長大後都是遺憾的深坑

如果問:那些“沒被逼”的孩子長大後會感謝父母的仁慈嗎?

絕大多數人都會連連搖頭,然後一聲歎息。

是啊,多少成年人的後悔,源于年幼時期的放棄。而這樣一份放棄,原本有可能被父母阻止。

《清華學霸教子經》裡的一句話:“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常态,主動是非常态。”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當孩子“不主動”的時候,如果父母一時心軟,同意孩子就此放棄,那這樣換來的不一定是孩子的感恩,反而有可能是一生的埋怨。

因為從小“沒被逼”的孩子,雖然得到了一個輕松快樂的童年,可餘生等待他們的将會是碌碌無為的人生,和午夜夢回時的悔不當初。

遵循規律

循序漸進"逼"孩子

也許有人會說,“逼孩子”太殘忍,會讓孩子有一個不快樂的童年,甚至産生負面影響。

事實上,現代教育理念中,“逼”的概念,不是一味的強硬和逼迫,而是在遵循教育規律中不斷前行。

那麼,在“逼”孩子的過程中,該如何既有效又不傷害孩子呢?

01

注重引導,勝過強硬

郎朗學習鋼琴,一開始也是被父親逼着學習,被瘋狂的父親逼急了,郎朗和父親爆發冷戰,曾經有三個月的時間都不碰琴。後來,父親痛定思痛後,改變了自己的方法,變強硬為引導、鼓舞,郎朗才重新拾起鋼琴,從此人生開挂,一發不可收拾。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在“逼”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一個“懂”孩子的父母很重要,不能一味的強迫,要學會變通,适時“威逼利誘”“恩威并施”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02

用心陪伴,給予回報

在“逼迫”孩子學習時,父母的用心陪伴,會成為孩子堅持下去的動力。

但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3點:

放心手機,全身心陪伴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習慣時不時看手機,有的甚至是全程都在看手機。這樣的陪伴,不僅會幹擾到孩子的注意力,可能還會讓孩子産生你不重視他的感受。

在陪伴孩子時,要盡可能放下手機,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在意,他才能更願意堅持下去。

給予孩子及時的回報

父母的陪伴,可不僅僅為了不讓孩子感到孤單,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練習過程中給予他們回報。除了孩子自己,父母也是做出回報的重要人選。

這首曲子哪裡錯音了?這遍彈奏哪裡聽起來沒那麼流暢?這一遍你可以彈的更好的?

這些隻要父母用心,都能給出一些回報。而這些回報會讓孩子找到問題,并不斷進步。

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後悔。

可是相比于一時的累,餘生的悔更難以承受。

是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該“逼”孩子一把,别讓他們在該辛苦的年紀過早選擇了安逸,否則等待他們的将會是深深的懊悔。

隻有從小“被逼”着長大的孩子,才會鍛煉出強于常人的毅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樣的孩子在成年後,才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才能過上向往的人生。

從小“被逼”和“沒被逼”的孩子,人生真的截然不同嗎?

END

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艱難,今天的父母一定更要有更強大的内心,為孩子堅持正确的教育。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隻有抗住了年少的苦,才能體會到未來的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