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年關将至,手機市場的戰火再次燃起。從新聞報道來看,今年的手機圈相比往年還要更加熱鬧。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往廠商們紛紛在處理器、移動影像、螢幕素質、快充續航方面展開競争不同,這一次各家廠商的戰火開始燒向了折疊屏,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縱觀全球,折疊屏手機正在逐漸成為手機市場的一大趨勢。進入12月以來,OPPO、華為和榮耀紛紛端出了自家新品,在此之前,小米和三星也都推出了自家的新品折疊屏手機。不僅如此,還沒有推出可折疊裝置的其他各家廠商也始終在對這片藍海市場虎視眈眈,計劃在年内完成折疊屏賽道上的布局。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在此之前,折疊屏手機曾經一度被消費者稱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産品。然而,随着相關産業鍊的成熟,折疊屏手機如今正步入密集釋出期,消費者的選擇也開始變得豐富起來。借此機會,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在過去的一年裡折疊屏市場發生的種種大事,順便展望一下折疊屏手機的未來趨勢。

熱鬧的折疊屏市場

為2021年的折疊屏市場打響頭炮的,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華為。2月22日,華為舉行了新品釋出會,正式釋出新一代折疊屏手機華為 Mate X2。該機搭載麒麟9000 5G處理器,配備徕卡四攝,内屏尺寸為8英寸,外屏尺寸為6.45英寸,配備4500mAh電池,采用55W華為超級快充,起步價達到了驚人的17999元。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作為去年華為的旗艦折疊屏産品,華為Mate X2采用了和前代産品截然不同的開合方式——内折疊,同時該機還采用了獨特的不對稱機身設計和“雙旋水滴鉸鍊設計”,前者使得整機在展開後呈現一個平滑的坡度,使用者握持部分手感上佳,不會産生“失衡”的感覺;後者則讓産品能夠實作完全無縫的折疊操作,讓整機在展開後内屏折痕更淺,觀感更佳。

盡管這款産品售價不菲,但是獨特的産品形态,加上稀缺的麒麟9000 5G處理器,還是讓它成功賣到斷貨。直到今天,5G版本的華為Mate X2在二手市場依然要賣到萬元以上。艾瑞咨詢資料顯示,截止去年12月1日,華為折疊屏成功占據了中國折疊屏市場的7成份額,可見這款産品的成功。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另外一家手機巨頭去年都做了什麼。9月1日,三星電子舉行Galaxy新品中國釋出會,推出了三星Galaxy Z Fold3 5G與三星Galaxy Z Flip3 5G兩款折疊屏智能手機,兩款産品均搭載了最新的三星螢幕以及骁龍旗艦處理器,定價也維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水準線上。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不同于華為,三星沒有選擇在鉸鍊上下功夫,是以兩款産品的折疊形态和前代産品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這次三星将S Pen和全新UDC屏下攝像頭技術帶入到了折疊屏手機中,使用者不僅可以使用S Pen來實作大屏書寫,讓展開後的體驗更加完整,而且屏下攝像頭技術也讓展開後的視覺觀感得以提升。

最重要的是,三星解決了折疊屏手機的防水問題,三星Galaxy Z Fold3 5G與三星Galaxy Z Flip3 5G兩款産品均支援IPX8防水等級。以往的折疊屏手機因為機身結構設計原因,導緻防水幾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而三星通過全新的封裝技術和不同部位的獨立防水設計,讓使用者在日常使用中也不用擔心偶發性浸水事件,這使得大家對于可折疊手機的信賴度有所提高。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除了這兩家傳統廠商,去年還有很多廠商加入折疊屏市場,小米算是其中動作比較快的一家廠商。3月30日,小米正式釋出了首款折疊屏機型——小米MIX Fold,該機配備骁龍888處理器,采用了8.01英寸AMOLED可折疊柔性内屏,起售價9999元,也是當時起售價最低的橫向折疊屏手機。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在華為、三星面前,小米無疑是折疊屏手機的新手,對比兩家廠商的新品,小米MIX FOLD确實還存在很多瑕疵,例如外屏設計過于狹長,折疊後不友善使用;例如内屏沒有UTG玻璃,鉸鍊設計也很原始,導緻折痕相對比較明顯。不過小米确實是第一家将橫向折疊屏手機帶到萬元以下價位的廠商,這也使其成功攬獲了一批想要嘗鮮的消費者。

到了2021年底,我們在三個星期内迎來了三款全新的折疊屏手機,整個折疊屏手機市場一下子就火熱起來。除了華為的縱向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和榮耀在次年釋出的Magic V以外,這個月最受關注的自然還是OPPO曆時4年打造的首款折疊屏手機Find N,該機不僅采用了OPPO自研的精工拟椎式鉸鍊技術,而且還大膽地打破了正常折疊屏手機的螢幕比例,起步價格更是低至7699元。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出,OPPO Find N的産品設計理念和傳統折疊屏手機有些許不同,該機更加注重合起來時的單手操作體驗,整機展開後的内屏尺寸為8.4:9,更接近正方形,整機275g的重量讓這款産品更加接近于正常的旗艦手機,讓使用者能輕松将其放進口袋或包中,作為日用機來使用。

憑借合上小屏、打開大屏的特殊尺寸,精緻的質感,優秀的折痕控制和遠超預期的低價,OPPO Find N瞬間吸引了大量關注度。近日,OPPO官方宣布,OPPO Find N折疊屏的預約量已經突破100萬,而且該機型自上市以來一直供不應求,僅京東平台12月就賣出了2.2萬台,位列折疊屏品類銷量榜首位,可以說OPPO進軍折疊屏市場的首次嘗試很成功。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總的來看,在智能手機發展遭遇産品瓶頸之後,具有全新概念的折疊屏手機終于迎來升溫。業内人士指出,在華為、三星等手機品牌引領下,折疊屏手機已逐漸完成消費者培育,随着産品技術不斷成熟,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廠商完成了折疊屏産品部署,希望借此探索新興市場、完成産品更新和品牌更新。

來自面闆供應鍊研調機構DSCC的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達到260萬台,環比增長215%,同比增長480%。在此之前,2020年全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也就280萬台。不斷加快的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增長速度,證明折疊屏手機市場确實正在迎來快速成長階段。

折疊屏的未來走向

盡管折疊屏手機的發展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認的是,直到今天折疊屏手機依然存在着不少問題。不管是更加脆弱的螢幕素質、更易損壞的機械結構、幾乎沒有的防水性能還是高昂的維修費用,其中的任意一項缺點都能勸退不少消費者,這也讓折疊屏手機的普及面臨着重重阻礙。

不管從廠商的動作來看,還是從整個市場的導向來看,個人認為在技術的更新疊代下,折疊屏手機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今,2022年的第一款折疊屏手機榮耀Magic V已經面世。本人做事講究以小窺大,通過這款産品的配置資訊,我們能不能看出一些折疊屏手機的發展趨勢?在2022年,折疊屏手機究竟會出現哪些變化呢?讓我們娓娓道來。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1、國産柔性屏要起勢

折疊屏手機的生産難度很大,這算是一種公認的事實。盡管從表面上看,折疊屏手機和直闆手機的差別,隻是将一塊直闆螢幕進行了接近90度的彎曲而已,但是這個彎曲卻給手機設計和制造的難度提高了一個量級。

過去的折疊屏手機,普遍受到了柔性OLED螢幕産能的影響,不僅出貨量少,良品率也不高。進入2021年後,華星光電、深天馬、維信諾等國産螢幕廠商都在加速投資建設柔性OLED螢幕工廠,最近釋出的榮耀Magic V就用上了京東方的高刷柔性OLED螢幕,而小米MIX Fold也已經用上了華星光電生産的柔性OLED螢幕。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盡管目前國内廠商生産的柔性OLED螢幕還存在着一定的技術缺陷,例如螢幕硬度不夠,沒有高重新整理率等。可以預見的是,國産螢幕廠商的加速投産,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折疊屏的産能問題。随着國内廠商技術不斷提升,未來的折疊屏手機也會更多采用國産的柔性OLED螢幕。

我們可以相信,國産廠商應該會把柔性螢幕的量産成本降低到一個比較"正常"的水準,雖然比起普通螢幕成本依然相對較高,但至少達到了讓更多消費者可接受的級别。不僅如此,根據業内人士分析,國内廠商的柔性OLED産能爬坡與市占率正在快速提升,預計2022年中國成為OLED最大産能國,全部滿産後總産能将超過50萬片/月,有效解決柔性OLED螢幕的産能問題。

2、水滴型鉸鍊要普及

除了柔性OLED螢幕,鉸鍊應該算是折疊屏手機上第二重要的零部件。如何在手機這種“寸土寸金”的産品中實作精密制造和控制,如何讓展開後的螢幕觀感盡量平整,成為了各家廠商都在思考的問題。

作為折疊屏手機的先驅,三星在三代産品上都采用了U型鉸鍊設計。這種鉸鍊設計的特點是設計比較成熟,會有一條相對較深的螢幕折痕,而且整機無法完全折疊上。從實際的産品來看,盡管經過了三代産品演進,但是在最新的三星Galaxy Z Fold 3上,折痕和螢幕平整度仍然很難說達到了好用的要求。

為了解決螢幕合不攏的問題,摩托羅拉在兩年前推出了水滴形鉸鍊設計,正式揭開了鉸鍊的另外一條發展道路。吸取了前代的設計方案,華為在去年年初推出了華為Mate X2,獨特的雙軌水滴型鉸鍊機構,間接解決了螢幕彎曲半徑過小帶給螢幕的實體性折痕,讓折疊屏手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進入下半年,我們可以看到包括OPPO、華為和榮耀的新機全部采用了水滴型鉸鍊設計,其中OPPO Find N更是在7699元的價位實作了UTG玻璃和水滴鉸鍊設計。無縫折疊、無痕展開的螢幕讓折疊屏手機看起來更像是一款成熟的産品,這為折疊屏手機進入主力市場提供了條件。

從OPPO Find N來看,水滴鉸鍊設計是一項成本合理、可以廣泛應用的優秀設計。預計進入2022年後,更多廠商會去采用這種鉸鍊設計,其中不乏小米、藍廠、摩托羅拉等即将推出新品的廠商,就連傳聞中的蘋果折疊屏iPhone據說也會采用這種設計,隻是三星是否會就此放棄自己優化多年的U型鉸鍊設計還是未知之數。

3、産品價格持續下降

仔細回顧一下以往的折疊屏産品,三星Galaxy Fold售價15999元,三星Galaxy Z Flip售價11999元,華為Mate X售價為16999元,甚至就連最便宜的柔宇FlexPai 2也要9988元起。不得不說,折疊屏手機過高的售價,絕對是阻礙折疊屏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過,進入2021年來,由于前文所述的柔性OLED螢幕産能提高、折疊屏供應鍊中零部件良率的提升,以及相關物料成本的降低,我們可以看到折疊屏手機的成本正在不斷下降,而這下降的成本也反映在了産品價格上,小米、OPPO和榮耀最新釋出的折疊屏手機,都将折疊屏手機的價格下探到了1萬元以下。

特别是OPPO Find N,低至7699的起售價不僅在公布時迎來全場歡呼,更是打破了折疊屏手機均價萬元的市場現狀,将折疊屏這種高端玩物直接拉到了普世大衆的層面,讓一些過往對折疊屏不看好的使用者主動嘗試折疊屏手機。有OPPO Find N珠玉在前,未來的折疊屏手機也會再三思索定價,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件好事。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經過三年發展時間,如今折疊屏市場的盛況正在推動上中遊供應鍊的技術更新。通過市場化的疊代,來逐漸推進材料等領域的更新,進而降低核心器件的成本,再反哺下遊市場,推動市場爆發。

根據業内人士分析,近年國内在超薄玻璃方面的投資也在不斷加碼,随着本土新增工廠的落地及量産,折疊屏的成本将快速下探。随着産業鍊的逐漸成熟以及終端廠商的推動,安卓折疊屏手機市場正在打開,預計到2022年折疊屏手機的價位就有可能打破5000元大關,并且還将持續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各家安卓廠商紛紛将折疊屏手機的價格下調,但是對比目前主流安卓旗艦手機的定價,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舉個例子,榮耀最新推出的折疊屏手機榮耀Magic V起步價達到了9999元,而此前熱銷的旗艦手機榮耀Magic 3系列起步價是4299元,差價達到一倍以上。因為産品用料的差異,折疊屏手機很可能永遠都達不到“親民”的價位段。

4、更多折疊形态顯現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星似乎并不滿足于單純的折疊裝置。在CES 2022展會上,三星展示多款概念裝置,其中,三星Flex Note是一塊超大折疊屏裝置,該裝置展開時相當于 17 英寸超大平闆,折疊後相當于 13 英寸筆記本電腦。

早在CES 2020上,聯想就曾釋出全球首款2K OLED折疊屏筆記本電腦ThinkPad X1 Fold,可惜這款産品最終因為性能太差導緻評價不高。如今,随着十二代酷睿低壓處理器的到來,輕薄Windows裝置的性能得到飛躍性提升,一款可用的折疊屏筆記本似乎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并不遙遠。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再來看看其他産品,三星Flex S/G是兩款采用了三折面闆的折疊裝置,完全展開後可以獲得更大的顯示空間。根據外媒爆料,三星正在計劃推出折疊平闆電腦三星Galaxy Z Fold Tab,該機主打的賣點在于折疊後的便攜性和展開後的視覺效果,我們有望在今年看到這款産品。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最後,三星還展示了一款側滑式卷軸屏裝置Flex Slidable,這款産品和此前OPPO在未來大會上展示的卷軸屏裝置非常類似。

卷軸屏可以說是繼折疊屏後各家廠商對于螢幕擴充的另外一種嘗試,兩種技術都可以在一個裝置上實作兩種或以上的螢幕尺寸顯示,滿足手機在不同用途下的體驗需求,但是卷軸屏的螢幕沒有折痕,而且螢幕尺寸變化時不用打斷正在使用的狀态,用起來更加舒服自然。

單純從産品理念的角度來看,卷軸屏這個設計幾乎無可挑剔。現在看來,阻擋這種設計量産的最大問題很可能就是零部件良率和成本問題。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或許依然看不到卷軸屏量産機的出現,但是三星的概念展示,确實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拓展顯示空間的可能性,也讓我們對于未來充滿期望。

如何從“嘗鮮”走到“常用”?

問,折疊屏市場好起來了嗎?

從各家市調機構的調查來看,折疊屏市場顯然是好起來了。根據DSCC最新調研資料顯示,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在今年四季度從260萬台提升到380萬台,預計明年的出貨量将會接近2000萬部。從上面的資料不難發現,折疊屏手機将成為未來智能手機新的增長點,是消費者換機的重要動力,也是以吸引了更多廠商入局。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然而,盡管新品疊出,但是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上,折疊屏手機仍然是一個非常小衆的選擇。從價格上看,不論是三星的Fold系列/Flip系列,還是小米的MIX Fold、微軟的Surface Duo系列,在上市後價格都有着相當大幅度的跳水。從銷量上看,小米MIX Fold 12月的京東銷量資料是4600台,而Redmi K40的同期銷量是這款産品的20倍以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小雷為此特地詢問了幾個對數位感興趣的朋友,他們的結論居然令人驚訝地一緻。

“除了螢幕折疊了,我不明白折疊屏手機與普通手機到底有什麼不同?”

折疊屏手機拐點已至?

從廠商的角度來看,折疊屏手機的存在意義非常明顯,那就是通過展開螢幕來彌補手機螢幕過小帶來的不足,讓手機取代平闆和電腦的部分功能。這樣使用者就不再需要攜帶多款産品,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隻要一款折疊屏手機就足夠人們的日用、娛樂、辦公需求。

然而,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折疊屏手機的本質依然還是一款“手機”。當然,它能展開變成平闆電腦,但這可是安卓平闆的應用生态,很少有應用開發者對安卓平闆做過産品的獨立适配,就更别說折疊屏手機的獨立适配了。因為螢幕增大,閱讀體驗确實有所提升,但是因為螢幕比例問題,遊戲、影音娛樂的體驗反而會打折扣。

盡管華為、三星、榮耀和OPPO都表示在自己内容生态的适配上下了一番功夫,各種分屏、折疊、懸停操作初看确實十分驚豔,但是折疊屏手機的實際體驗依然很難脫離傳統手機的影子。個人認為應用生态的建設,關乎着未來折疊屏手機能否真正從小衆走向大衆。

就目前的産品和使用者需求看,目前折疊屏産品在手機重量、電池續航等方面依然有所缺失,但是各家廠商在硬體設計、軟體适配和互動體驗上付出的心血值得肯定,如今的折疊屏手機在可用性、易用性、實用性方面已經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相信在2022年,折疊屏手機一定能更上一層樓,真正從“嘗鮮”走到“常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