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軍武次位面》作者: 煙火人間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随着新中國經濟的騰飛和崛起,我們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國際上這個大家庭裡也扮演着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咱們國家在地球村的人緣也是相當不錯的,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80個國家跟咱們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系,在亞洲範圍内,也有46個國家跟中國建交。

但是就偏偏有這麼一個亞洲國家,是唯一一個不與我國劃界、不與我國建交的。不僅如此,這個國家連美國、俄國也不鳥,幾個世界大國它是一個也不搭理,這個“牛*”國家就是——不丹。

不丹的全稱叫不丹王國,咱們大清國都亡了一百多年了,它還叫王國呢,那麼這個王國在哪呢?

打開地圖,找到咱們偉大的祖國之後,往西藏那個方向看,您各位看仔細了,考驗眼力的時候到了,它就在中國和印度之間,位于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國土面積隻有3.8萬平方公裡,面積大概跟咱們的海南島差不多,人口大約有75萬,是亞洲最小的國家之一。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不丹的位置(圖檔來自标準地圖服務)

雖然不丹現在沒有跟中國建交,但是在曆史上不丹跟中國的關系那可真稱得上是“剪不斷理還亂”。

最早提到不丹地區的文獻出現于吐蕃王朝的松贊幹布時期,那時候的不丹連同藏南一起被統稱為“門隅”。

7世紀吐蕃王朝在不丹中部的布姆塘河谷修建了強巴寺,又在不丹西部帕羅河谷修建了克楚寺。修了寺院之後又派軍駐紮,是以這兩座寺院的建立不僅代表吐蕃王朝對不丹宗教上的統治,也表現了對其軍事上的統治。

後來,随着吐蕃王朝的土崩瓦解,大量西藏的僧侶逃難到不丹境内,其中藏傳佛教的噶舉派跟不丹當地一些部落首領、貴族結成了聯盟,逐漸成為了執掌世俗權力的教派,在這個過程中,藏傳佛教對不丹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不丹人的生活習俗、語言文化還很西藏人民非常地像。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西藏地區也被納入了元朝的版圖,成為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國的一部分,在西藏歸入元朝後,不丹也成為了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是以,中國文化也給影響了不丹不小的影響,這一點從不丹國旗上的“中國龍元素”就能看出。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不丹國旗

1616年,西藏的主巴噶舉派内部因為“竹欽活佛”的轉世歸屬産生了沖突,沖突很快發展成為鬥争,鬥争中熱龍寺住持阿旺南傑失敗被迫南下,就逃到了不丹這個地方(清代稱不丹為布魯巴克)。

阿旺到了當地之後,很快就獲得了當地主巴噶舉派的支援,于是他開始利用宗教的力量,逐漸統一了長期處于割據狀态下的不丹,在1637完全控制了不丹地區,這就是現代不丹王國的雛形。

阿旺南傑統一不丹之後,開始仿照西藏的管理模式治理不丹,他本人成為了最高的政教權威,自稱“夏仲”,意思就是“足下,閣下”。他當了老大之後,任命了自己的近侍擔任二把手,成為第八或者第四,負責處理全國的大小行政事務。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阿旺南傑

1651年阿旺南傑圓寂,不丹内部的僧侶和世俗兩大集團長期積累的沖突爆發,不丹内部是以陷入混亂。此後,不丹進入了世俗領袖德布王和僧侶領袖達瑪王共同治理國家的二進制制時代。

1730年,不丹的第十任德布王米旁旺布與不丹西部的首領噶畢頓珠發生了沖突,結果噶畢頓珠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根本就不是米旁旺布的對手,無奈之下,老噶開始向隔壁的西藏求救。

當時西藏已經在大清朝的版圖之中了,收到鄰居老噶的打出的“sos”之後,清朝駐藏大臣馬喇和藏王頗羅鼐立馬派遣軍隊介入了不丹的内部沖突,很快就平息了内亂。

内亂平定之後,沖突的雙方都派遣使者來大清國朝見,都希望能得到清王朝的認可和支援。當時在位的雍正皇帝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于是一面賞給米旁旺布“額爾德尼第巴”稱号,一面賞給噶畢頓珠“掌管事務之噶畢頓羅布”稱号,分别頒給印信和敕書,你倆誰也别折騰。自此,之後不丹所有的德布王繼位都必須按規制獲得清朝冊封才算數。

就在不丹人打算安安穩穩過日子的時候,英國人又來了。

17世紀以來,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南亞次大陸進行殖民擴張。1772年,東印度公司駐孟加拉總督派兵攻打不丹南部,不丹軍隊節節敗退,很快英軍就占領了不丹的幾個地區。不丹方面趕緊向西藏求救,西藏6世班禅馬上給這位總督寫了一封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總督收到信後,立刻停止了對不丹的繼續進攻。當然,并不是被這封信說服的,因為英國人終極目标是西藏,由于目前條件還不成熟,給了台階就下了。

鴉片戰争之後,英國人開始加速對不丹的入侵。1864年,英不戰争爆發,不丹傾全國之力反擊英國和印度軍隊,但是由于實力相差太多,最終還是戰敗。1865年11月,英國強迫不丹簽訂了《辛楚拉條約》,不丹不但割讓了2000平方千米土地,還被迫開放邊界口岸,從此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就在簽訂此條約的時候,西藏還是大清國竟然都渾然不知,當事後西藏和大清得知之後,愣是屁也敢沒放。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圖為英軍攻打不丹東南部的德旺吉裡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随着大英帝國對南亞次大陸的控制力越來越弱,不丹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也風起雲湧,最終在猛男烏顔·旺楚克帶領下重新走向了獨立和統一。

1907年,他廢除了不丹最後一任的布王,自任國王,建立了不丹王國。他自己集政教大權于一身,并規定國王之位世襲罔替,不丹地區由此成為了中央集權國家,烏顔·旺楚克也被認為是現代不丹王國的締造者。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烏顔·旺楚克

實際上,一直以來不丹都沒有放棄對西藏和大清國的幻想,他們一直希望大清可以出面調停,給不丹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機會。

但是後來不丹人終于明白,自己根本指望不上大清國,于是就開始向英國人靠攏,雙方在1910年1月8日對之前簽訂《辛楚拉條約》進行了重新修正,簽訂了《普納卡條約》,條約規定,不丹王國在對外關系上需要接受英國的“指導”。

名義上叫指導,說白了就是不丹王國的所有外交活動完全都要聽英國的,以後你想跟誰建交,想定什麼樣的外交政策,想如何進行商貿往來等等,一切全都得看英國的心情。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不但奇特的對外關系開始出現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英國再也不是那個說一不二的日不落了,随着國際地位的下降,曾經的殖民統治也土崩瓦解,南亞次大陸就在其中。

1947年8月15日印度的獨立結束了英國在印度幾百年的統治,數百年的殖民使得原來一盤散沙的印度一躍成為了南亞大陸的執牛耳者。

而緊鄰印度的不丹王國就慘了,剛送走了約翰又迎來了三哥。1949年8月,印度跟不丹簽訂了一份《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條約裡規定,印度将繼承英國的權利,繼續對不丹進行“外交指導”,不丹也隻能如當年同受限于英國一樣,受限于印度,這種情況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英國和印度非要指導不丹的外交呢?是不丹自己不會外交嗎?

當然不是,這就要說到“指導外交”背後的意義了。

這就要把時間倒回到1648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曆史性的大事,就是歐洲三十年戰争正式結束。

在此之前,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以及法國、瑞典、巴伐利亞這一衆諸侯邦國發現打來打去打了三十年,并沒有解決什麼問題。

于是打累了的大家就坐在一起開了個會,史稱“威斯特伐利亞和會”,這次會議被認為是歐洲曆史上最早的一次國際會議。會議最終的結果是各國簽訂了一份《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這份條約内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主權國家的觀念被西方廣泛認同并接受,這也是當今世界的通用準則之一。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到了後來,拿破侖·波拿巴在法國稱帝,并用戰争的方式向歐洲輸出革命,歐洲的這些個封建君主們害怕有一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于是就組成了反法同盟,共同抗拒法國。

拿破侖戰敗之後,戰勝的歐洲君主們在維也納召開了新的會議,重新确定了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和國家體系。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又一次出現了變化,國家的外交權利也被認為是行使國家主權的一種方式,但又不是“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權”。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圖為維也納會議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國家控制了另一個國家的外交權利,那麼就代表這個國家可以在“不侵犯”他國主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控制這個國家。

是以,不管是英國還是印度,都樂此不疲地要對不丹進行所謂的“外交指導”,名為指導,實為控制。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外交指導”也不是白白聽你瞎指導,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附加條款,比如指導國負責被指導國的國防和行政開支等等。在2007年的時候,印度和不丹就簽署了一份新的《不印友好條約》,裡面就規定了不丹軍隊的所有開支、裝備以及政府雇員開支都由印度方面承擔。

那麼為什麼三哥甯可花錢也要知道呢,指導不丹到底能給印度帶來什麼好處呢?

首先,不丹位于喜馬拉雅山山脈的東段南部,位于中印之間,戰略位置跟尼泊爾一樣重要。同時,不丹與印度北方西裡古裡市之間存在一條“西裡古裡走廊”,這裡聯系着印度的東北六邦,一旦印度失去了不丹這道“屏風”,那麼整個印度東北部的安全都可能會受到威脅。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圖為西裡古裡走廊位置(圖檔來自标準地圖服務)

其次,由于不丹與中國邊界劃定也一直有争議,而中不兩國想要商定解決邊界問題,首先就是兩國首先得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是以印度通過“外交指導”控制不丹,使其不與中國建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埋雷”,日後印度可以随時以不丹為借口,跟中國搞“邊界争端”。

而一旦中國與不丹建交,那麼勢必會加強不丹與中國的交流,尤其是商品貿易往來,這樣一來就印度對于不丹的控制就會減弱,再往下發展,可能會破壞印度對整個東部地區的控制。

由此可見,不丹雖然又小又窮,但是其戰略意義卻非同凡響,而中國和不丹的外交關系就像一塊多米諾骨牌一樣,能帶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連鎖反應。

基于以上的諸多因素,也就明白了為什麼不丹至今都沒有和我國建交了。

當然,除了這些外部原因之外,還有不丹本身的内部原因。

前面說過,不丹先後跟吐蕃和西藏關系密切,幾百年來的佛教的傳承,使得不丹全國有接近80%的人都是佛教的忠實信徒,在宗教的影響下,他們追求“六根清淨,無欲無求”的生活,也就是現在非常流行的“佛系”。

佛系到不丹的全國GDP的90%都是靠農業和林業支撐起來的,工業化程度極低,自然資源幾乎完全沒有開發。

是以不丹也保留了世界上少有的大量原始風光,其森林覆寫率高達72%,可以說是風景宜人,美不勝收。是以,這裡成了旅遊的勝地,每年都有來自全世界的旅遊愛好者來到不丹。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不丹人安逸地生活

按照常理來說,有這麼好的自然資源,好好發揮一下,搞搞旅遊,世界人民到你這玩一圈,吃飯住宿買東西,一來二去,不論是國家财政,還是老百姓的腰包,不都鼓起來了嗎?

但是人家不丹人卻偏偏不這麼想,他們覺得錢卻是賺不完的,而土地和環境要比金錢重要千萬倍,用環境來換錢不劃算,于是不丹就對進入不丹旅遊的人數進行限制,每年最多不能超過7500人。

直到1999年,不丹才有了一台電視,是世界上最後一個開放電視和網絡的國家,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率更是低到30%和5%,全國隻有一個機場,沒有鐵路。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不丹全國唯一的帕羅機場

落後的經濟和封閉的環境使得不但全國的GDP隻有約25億美元,這個數字平均下來還不如咱們國家西部的一個貧困縣。

很難想象,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裡,居然還有不丹這麼一個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地方。

如果你來到不丹,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遍地的工廠,沒有嘈雜的車輛,隻有青山綠水旁那一個個充滿鄉土氣息的村莊,在蔚藍的天空下,炊煙袅袅升起,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不丹村莊

在他們眼中,能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過度追求欲望隻會讓自己陷入深淵,無法自拔。

是以,即使不丹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是其幸福指數卻在國際上數一數二。

無欲無求的人生态度讓不丹很早成為了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就算沒有印度的“指導”,他們也不太願意跟其他國家打交道。截止到目前,不丹也隻是跟22個國家建交了而已。

由于中不兩國一直以來都沒有正式建交,是以兩國的邊界争議也一直沒有解決,兩國邊界長約600公裡,邊界争議地區一共為6處。1984年以來,中國多次試圖通過談判來解決中不之間的邊界争議,但是談來談去也沒談出結果。

直到1998年,中不兩國才簽訂《關于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甯的協定》,商定在邊界問題解決前,兩國各守一邊,互不打擾。是以,目前中國不兩國之間也是隻存在着一條傳統的習慣線而已。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圖為中部兩國争議地區

雖然不丹是沒有跟中國建交,但是不丹跟中國關系一直還是不錯的。1971年,不丹就在聯合國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投票投了贊成票;1979年以後,兩國上司人每年在國慶還會互緻賀電。

在2012年邊界談判中,中不兩國也都曾公開提到“建交”,但如今很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多大進展。

到了2021年,事情迎來了轉機。去年的10月14日,中國與不丹經過商讨談判,最終簽訂了關于加快中部邊界談判“三步走”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

亞洲唯一至今都不跟中國建交的國家,背後原因,居然是這個?

▲中國政府代表、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在北京簽署《關于加快中部邊界談判“三步走”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

備忘錄的簽訂将能夠加快兩國邊境問題的談判,也為未來兩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

由此也可見,不丹也正在逐漸嘗試着擺脫印度,恢複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為維護和發展本國的利益而不懈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