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建曆史名人堅守的“福”,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本文來源:新福建」

福建,是全國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而福建人對“福”的了解,也有着比字面概念更廣闊和深遠的意義。儒家的集大成者朱熹,不戀官場,在福建多地講學,不僅福澤一方,思想理論更是影響後世,還有作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說出“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的林覺民……從古至今,福建人用自己對“福”的了解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甚至整個民族。

朱熹:講學傳道,福澤八閩

《宋史·朱熹傳》中寫道:“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說的是朱熹在考中進士後的五十年裡,外地做官二十七年,朝中做官僅四十日。朱熹不留戀官場,而是将時間都用在著書立說做學問上。他四處設館,講學傳道,傳福四方,足迹遍布全國各地。在南平、漳州、福州等地都有朱熹開辦的書院,門徒更是遍布福建各地。在他的影響下,福建書院興盛,向學氛圍濃厚,朱熹及其追随者形成了閩學學派,對後世影響深遠。

朱熹不僅在福建教書育人,福澤一方,還在福建多處留下了“福”。在福州市永泰縣嵩口一處崖石上,有一個“福”字題刻,據《永泰縣志》,此為朱熹題字石刻。而在福州市區的烏山,也有一個字徑4.25米的“福”。據《烏石山志》記載:“在雙峰夢下,宋朱文公(朱熹)楷書福字丈餘,镌石。”但原先的福字因年久被毀,2009年4月在烏山北坡紫清園重建福字坪時,将永泰的朱熹“福”字題刻拓于白猴洞左側的大岩石上,左邊镌刻着朱熹晚年字号“晦翁”。在福山郊野公園,高約4.4米的巨大“福”字,則拓自烏山的朱熹“福”字,它是福州迄今最大的“福”字摩崖題刻。

福建曆史名人堅守的“福”,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烏山朱熹手寫的“福”

朱熹創辦的書院許多保留至今,題刻的“福”字也成為市民、遊客瞻仰的名地。這位出生于福建尤溪,被譽為孔子之後第一儒的儒家聖人,如今仍在以他的方式影響着這方土地。

福建曆史名人堅守的“福”,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福山郊野公園,高約4.4米的”福“,拓自烏山上朱熹的“福”字

林覺民:犧牲吾身,謀福天下

從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林覺民,在參加廣州起義前,寫下了《與妻書》,表達了對妻子陳意映的無盡愛戀,以及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深沉的愛,其中一句“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更是道盡了為謀天下人之永福,犧牲個人幸福的大愛精神。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林覺民出生在三坊七巷。1907年,林覺民東渡日本留學,後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24日深夜,廣州起義前3天,林覺民夜不能寐,他提筆将對妻子說的話寫進了信中。1911年4月27日,林覺民參加廣州起義受傷被俘,後被槍殺于廣州天字碼頭,年僅24歲。

不久後,身在福州的陳意映收到了革命黨人輾轉送來的小包裹,裡面是兩封家書,其中一封便是《與妻書》:“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别矣!……”信中流露出“吾至愛汝”而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複雜情感,将一己之愛擴充到對普天下之愛,既纏綿悱恻又有“為天下人謀永福”的豪情萬丈,如今讀來仍令人熱淚盈眶。

林則徐:苟利國家,禍福不避

民族英雄林則徐上司的“虎門銷煙”震動世界,而他那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更是彪炳千秋。其中蘊含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福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财富。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林則徐出生于侯官縣左營司巷(今福州中山路19号)。林則徐13歲考中秀才,19歲考中舉人。1811年,26歲的他第三次參與會試,考中進士。1839年,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赴廣東禁煙。之後,鴉片戰争爆發,林則徐遭構陷、指責,被革職,發配新疆伊犁。1841年,在赴戍途中,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時,林則徐滿腔憤懑作詩《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兩首,寫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其中展現的不計較個人禍福,願為國家獻身的铮铮鐵骨,至今撼動人心。

如今,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林則徐紀念館(林文忠公祠)中,禦碑亭兩側柱子上正刻着這兩句千古名句,遊客往來熙熙攘攘,多會在此停留。這位福建人的禍福觀,仍發揮着它強大的影響力,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福建曆史名人堅守的“福”,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林則徐紀念館中,禦碑亭兩側柱子上刻着林則徐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