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芯馳科技:定義汽車晶片“中國速度” 發展迎天時地利人和

集微網報道(文/張轶群)不到3年時間,完成流片、車規最高等級認證和量産出貨,覆寫中國超過70%的車廠,服務250餘家客戶,獲得超50個定點……作為一家初創企業,乘着汽車半導體市場快速發展的東風,芯馳科技創造了汽車晶片廠商的“中國速度”。

這不僅源于10-20年量産經驗的深厚積累,還因有獨到的“芯馳客戶成功模式”,充分展現出“設計響應靈活、開放的研發平台、打通上下遊生态及全面客戶支援”的本土優勢。在日前舉行的芯馳科技媒體溝通會上,芯馳科技首席品牌官陳蜀傑這樣總結芯馳科技的成功秘訣。

産品全場景覆寫

早在2018年,芯馳科技就深入布局汽車晶片,目前已推出覆寫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安全控制和智能網關四大領域的全場景産品。

芯馳科技:定義汽車晶片“中國速度” 發展迎天時地利人和

其中,X9系列智能座艙晶片能夠實作單晶片單品的儀表,到單晶片單品的中控導航,到最多10個高清顯示屏的全功能旗艦座艙的支援,X9P和X9U可以完成目前座艙市場上最高性能的對标。可實作Pin-to-Pin的相容,通過一次設計來完成軟硬體的相容,有助于客戶節約成本。

此外,據芯馳科技副總裁徐超介紹,X9系列晶片還實作了一些智能化的融合,除了人機互動,還可以實作人車路雲的協同,讓車最後變成一個智能化的移動空間,目前已在客戶項目中實作量産。

随着汽車的智能化的演進,中央網關的概念被廣泛提及,通過減少車裡線束的用量,降低車裡總線的複雜度,提升車整個的可靠性,提升資料互動的效率。

芯馳科技:定義汽車晶片“中國速度” 發展迎天時地利人和

據徐超介紹,目前很多量産車采用3-4個處理器裡做的網關,而芯馳科技的網關晶片産品G9系列采用多核異構的架構,一顆網關晶片就內建了3-4個處理器的功能。

“最關鍵的我們沒有用CPU在去做高性能的包轉化,而是自研包處理引擎IP,得到了客戶認可,目前實作了全球第一的水準。”徐超說。

在自動駕駛方面,芯馳科技推出了V9系列晶片,基于CV+AI的環視加前視,即現在ADAS的單單晶片的應用,明年,芯馳科技将推出500—1000tops的面向L4、L5級别的應用。

在MCU車控晶片方面,芯馳科技擁有D級、B級兩款産品,其中,D級産品主要應用于儀表、電子後視鏡、擡頭顯示等領域;B級産品主要應用于T-Box、車身控制、空調、燈光等領域。

發展迎天時地利人和

作為剛剛成立三年的初創企業,芯馳科技的發展速度堪稱驚豔。

2020年Q4,芯馳科技便量産了國内首科16納米的車規處理器,全面超越國際競争對手的同級别産品。去年Q2,芯馳科技釋出全系列車規級的處理器,也實作了在全球同級别産品中性能的領先。

芯馳科技:定義汽車晶片“中國速度” 發展迎天時地利人和

據陳蜀傑介紹,今年3月,芯馳科技将釋出具有ASIL-D級别(最高車規安全等級),并且是全球性能最高的車控MCU。而在今年Q4,芯馳科技将會釋出200Tops算力的車規處理器,并且配套開放的平台和生态系統。

“現在我們定點項目已經覆寫了全國超過70%的車廠,服務了超過250家的客戶,這些客戶中有車廠,有合資品牌,有傳統中國汽車品牌,還有造車新勢力,除此之外,基本上最頂尖的tier1都實作了覆寫。50個定點項目應該說是目前國産車芯中拿到最多的廠商。”陳蜀傑說。

對于芯馳科技目前的發展機遇,陳蜀傑用了“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

首先,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比整個世界的增長速度要快,處在換道超車的過程,在探索汽車智能化方面非常積極和活躍,高性能的智能車規處理器成為核心動力,而缺芯加速了本土優秀晶片企業迎來視窗期。

第二,在晶片研發設計中,芯馳科技進行了很多的本土化的設計,可以提供靈活開放的産品研發平台,并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同時芯馳科技還打造了完整的生态系統,200多家生态合作夥伴,從軟體類的到工具協定類的,到生态視覺,到整體解決方案。

第三,芯馳科技擁有行業内頂級的核心團隊和創始人。芯馳科技兩位聯合創始人都在國際大公司有過20多年以上的經驗,芯馳科技團隊是國内唯一一個有量産車規處理器經驗的團隊,整個研發團隊平均經驗超過12年。

“像如今全球No.1座艙晶片研發的鐵三角從架構、到軟體、到硬體,這些TOP級的研發人員都在芯馳科技。資深經驗保證了晶片從設計到制造的每個環節都很有一個很好的産品傳遞。”陳蜀傑說。

Q2行業産能會回複到正常狀态

近年來,缺芯成為半導體行業普遍遭遇的挑戰。

徐超認為,晶片供應鍊綿長,全球化确實會讓科技的交流更好,但實際上在疫情時期裡,一旦要考慮到面對面地交流去提高效率,一旦要考慮中間的物流,本土化确實是一個解決之道。 在産能緊缺的情況下,供應鍊安全格外重要。目前,全球頂級的車規晶片制造龍頭台積電和封測巨頭日月光都是芯馳科技的重要合作夥伴關系。

在徐超看來,預計今年的Q2會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态。

“但是以後還會有缺芯的情況出現,隻是說随着主機廠跟晶片公司的交流越來越深入,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好處理。”徐超說。

傳統模式上,主機廠幾乎不需要跟晶片公司打交道的,主要交給Tier1來選型即可,這導緻主流電子系統差異化小,同質化嚴重,而缺芯也使得主機廠商在做出改變。

一是建立專門對接晶片的部門,加強溝通,追蹤産能;二是從晶片層級就開始設計備選方案,傳統一般在零部件階段才開始選擇方案。

這樣的變化對芯馳科技而言是重要機遇。

“現在很多主機廠都會在車型規劃的初期時間,就會讓我們晶片廠商過去參與到他們的讨論當中去,我們也會更加地貼近主機廠整個的開發流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呢?因為他們從以前的基于主機廠功能實作的車型定義變成現在基于客戶體驗,使用者感受的車型定義。他需要晶片公司給他更多的建議讓他去靈活地定義它的差異化,定義它的競争點。”徐超說。(校對/Andrew)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