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現代,新能源時代還有多少想象力?|汽車産經

撰文 | 陳昊、吳雪

編輯 | 于傑

出品|汽車産經

2021年的中國車市,最終以同比增長4.4%畫下了句号。不過在主流車企銷量上漲的同時,韓系成了下滑最為明顯的那個。

2022年1月10日的新年媒體溝通會上,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祐公布了北京現代過去一年的成績:

38.3萬輛,同比下滑23.7%。

面對這個數字,上任一年多的崔東祐直言:“不盡如人意”。

不過,他似乎并沒有過多地糾結于此。

在這位曾經主導現代歐洲新能源市場開拓的掌門人眼裡,接下來的電動化才是北京現代的發力重點。

“過去的北京現代和未來的北京現代會有所不同”,他信誓旦旦地表示。

那麼在低迷六年之後,這次北京現代能憑借電動化轉身嗎?

北京現代,新能源時代還有多少想象力?|汽車産經

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祐

2023年引入首款電動車,晚不晚?

根據北京現代目前的産品規劃,2023年,他們将在中國市場推出首款全新電動車型。

同時,按照崔東祐的說法,這款車也是在中國市場首發。

對比此前現代車型往往将首發地選擇在歐美市場,這次北京現代确實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做出了改變。

而且據崔東祐表示,這種改變在以後也會成為常态。

例如,除這一車型之外,未來在引入IONIQ 5中期改款車型時,中國市場的時間也同樣不會晚于歐美。

北京現代,新能源時代還有多少想象力?|汽車産經

不過盡管如此,仍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情況——北京現代選擇2023年推出首款全新電動車,相比電動化起步也不算早的豐田、本田,還落後了許多。

按照2021年底釋出的規劃,今年,豐田、本田就将在中國市場上市多款電動車型。

關于這種質疑,崔東祐的說法是,豐田、本田推出新能源汽車采用的是和中國合作夥伴聯合推出的模式,并不是單靠自己的技術力量推出一個全球車型,是以算不上“實質性的推出”。

“北京現代的電動車上市稍微晚點,但是比起豐田和本田不算晚。”

為了說明這一觀點,他列舉了現代在歐洲市場的電動車銷量資料。

資料顯示,2021年1月-11月21日,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100.8萬輛。其中現代品牌為7萬輛,再加上起亞,總共超過了13萬輛。市場占有率13%,僅次于特斯拉(15%)和大衆(15%)。

而作為對比,在歐洲市場從2020年開始,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混動車型的銷量卻随着排放法規的加嚴銷量直降了40%。

言外之意,豐田、本田此前優先發展混動,已經被市場證明是走錯了路。

不過對于這一觀點,豐田、本田不一定會認可。

以豐田為例,他們就曾多次表示,混動是比純電更為複雜的技術,把混動車型的動力總成拆分重組後,就可以得到PHEV(插電混動)和EV(純電動)的動力總成。

甚至在電池領域,豐田的固态電池技術在全球範圍内也處于領先水準。

這樣看來,現代、豐田、本田究竟誰在電動化上技術積澱更深,恐怕隻有等到新車上市再憑市場回報一較高下了。

管道之争:直營 VS 4S店,哪個更好?

不過在産品上市之前,北京現代除了要為自己的産品力宣傳造勢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要提前布局的問題——管道。

衆所周知,與燃油車大多通過4S店體系進行銷售不同,特斯拉和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在入局之初就開創了新的銷售模式——直銷。

以至于像大衆這樣的傳統車企在入局電動化之後,也選擇了直銷的模式。

不過對于電動車和直銷的強綁定,崔東祐卻有不同的看法。

據他介紹,現代在歐洲市場銷售電動車,“100%通過4S店體系進行銷售”。

在他看來,特斯拉及造車新勢力之是以選擇直銷,根本原因在于“這些新興企業如果想跟傳統車企一樣建立一個健全的4S店體系,時間和經費是遠遠達不到的,是以直接彎道超車”。但這種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已經有完善管道的傳統車企。

他進一步舉了大衆在中國的例子:大衆ID系列在引入中國之初采用了直營及線上銷售,但銷量并不理想。反而是下半年回歸傳統銷售模式後,月銷量随之破萬。

不過,關于這一觀點,大衆中國CEO馮思翰似乎并不這麼認為。

在1月11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剛剛明确表示“大衆汽車要建一批ID.旗艦店,進一步擴大ID.的專門城市展廳”。

除大衆之外,現在豐田、本田、日産等大部分傳統車企未來采用何種形式銷售電動車還沒有定論。不過,如果要走傳統4S店的銷售模式,就有一個必須克服的問題——如何穩住價格。

從目前的市場回報來看,回歸4S店銷售模式的大衆走得并不成功。有消息顯示,大衆的電動車在銷量上升的同時,成交價也出現了大幅下降。

而這個問題對于此前一直被質疑“以價換量”的北京現代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

寫在最後

2022年,北京現代即将迎來成立的20周年。

崔東祐說,“現在北京現代全體員工都在盡全力,盡一切辦法緻力于恢複北京現代原來的頭部位置。”

但在努力之後,北京現代今年的市場表現能夠有多大的變化,沒有人能夠确定。

不過,在北京現代身上也有一些明确不會變化的東西。

比如在兄弟品牌起亞第一時間選擇了調整股比之後,面對“北京現代會不會有所動作”的提問,崔東祐的回答就很明确:

“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并不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