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2019年,一名孕婦在乘坐西安前往重慶的列車時分娩,從臨盆到胎兒順利娩出,前後僅有10分鐘左右,雖然這位孕婦是生二胎,但這樣的速度還是驚呆了一衆網友。

每當準媽媽們看到類似的新聞時,都免不了會擔憂:“萬一在去醫院的路上生下了孩子怎麼辦?會不會很危險?到底應該提前多長時間去醫院待産?”

其實像這位産婦的情況,屬于“急産”的範疇,從有産痛到完成分娩時間少于3小時在醫學上都被定義為“急産”,是一種特殊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從有規律的宮縮開始,一直到胎盤分娩結束,初産婦要經曆16-18個小時左右,經産婦也需要6-10小時。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這麼長的時間在醫院裡忍受煎熬肯定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那麼臨産前如何準确把握去醫院的時機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分娩過程的3個階段。

分娩過程分為3個階段

在臨床上,産婦分娩的總産程總體分為3個階段,分别是:

第一産程:宮頸擴張期

從規律宮縮開始,一直到宮口全部打開,被稱為“宮頸擴張期”,一般初産婦約持續12-16小時,經産婦約6-8小時。

通常我們會将第一産程分為三期:潛伏期、活躍期、過渡期,其中潛伏期持續時間最長,相對而言産婦的疼痛也最輕微。

此時宮頸不斷随着子宮的收縮而變薄,宮頸口逐漸擴張至3-4cm,初産婦此階段持續時間可達12小時以上,也是最煎熬的階段。

在來到活躍期後,宮縮間隙時間變短,強度逐漸增加,此時産婦的感受會更加強烈。

最後來到過渡期時,宮頸口會從8cm擴張至10cm,宮縮反應進一步加強,産婦會不自主地晃動身體,出現明顯的應激性反應。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第二産程:胎兒娩出期

指從宮口全開,到胎兒順利娩出的全過程,初産婦一般需要1-2小時。

第三産程:胎盤娩出期

指胎兒娩出後,胎盤排出的過程,一般不超過30分鐘。

是以從産婦分娩的總産程來看,在第一産程開始時,其實有充足的時間留給我們去醫院待産,準媽媽大可不必太着急。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去醫院待産宜早不宜晚?

越是臨近預産期,準媽媽們擔心的問題也就越多。

有準媽媽認為去醫院待産“宜早不宜晚”,一方面如果能早點住進醫院待産,萬一出現什麼緊急情況,可以及時處理,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事到臨頭手忙腳亂,到時候準備不夠充分。

事實上雖然提前住進醫院有好處,但壞處同樣不少。

有的醫院床位緊張,即便是去得早,醫院可能也并不一定會收,在路上白白折騰時間。

而且當産婦住進醫院後,面對陌生的環境,很容易出現緊張情緒,飲食上也難以習慣,每天看到、聽到周圍其他産婦生孩子的情況,心理上的負擔是比較大的。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是以如果産婦本身狀态良好,産檢結果一切正常,其實沒必要太早去醫院待産,在家裡準備充分,在家人的陪伴照料下,以更舒适的更放松的狀态度過了第一産程的潛伏期,等到活躍期之後再去醫院,反而更有利于順利分娩。

如何準确把握去醫院的時機?謹記511法則

在ICEA分娩導樂課中,提到了“511法則”,對準媽媽準确把握去醫院的時機,很有幫助。

所謂“511法則”,就是指當兩次宮縮間隙縮短到了5分鐘,每次宮縮持續時長達1分鐘,規律宮縮持續1小時以上時,代表準媽媽已經到了第一産程中的活躍階段,這時候就是去醫院的最好時機。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不過在數宮縮時,很多準媽媽可能經驗不足,一方面無法分辨宮縮是否規律,另一方面在疼痛的襲擾下精神狀态不佳,根本記不住宮縮的持續時間,容易“耽誤大事”。

針對類似于這樣的問題,我們在醫院往往會推薦準媽媽們利用網上一些專門“數宮縮”的小工具,通常使用起來都比較簡單,能幫助孕媽記錄宮縮,還能提醒什麼時候該去醫院了,孕媽們可以提前找一個好用的測試好,有備無患。

臨産前何時去醫院?太早太晚都不好,準媽媽這樣準确“拿捏”

老苗結語:

生兒育女這樣的大事絲毫馬虎不得,就連去醫院待産的時機其實也非常重要。如果準媽媽即将來到預産期,不妨提前做好準備,免得擔心去醫院待産太早或太晚。

今日話題:你當時是提前多久去醫院待産的?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紮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讨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