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學員角度體驗教練技術之考駕照

從學員角度體驗教練技術之考駕照

當老師---特别是教授工科課程的老師---通過實踐,目前為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做教練。

如何做教練? 你可以先看看這部展示教練技術的電影《卡特教練》(去這裡看)。電影裡卡特教練除了傳授球技,還教會了球員怎麼做人,讓他們遠離毒品和暴力。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可以深刻體會“教練”如何影響學員的思維,促進學員成為深度學習者。

我認為老師"做教練”,通過與MOOC、翻轉課堂技術結合,可以“填鴨式”上課中解放從來。老師從花大量備課、上課中解放出來,就可以把時間花在了解學生、指導學生、檢查學習狀況、答疑上,在教學中就可以真正展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進而做到知識傳授循序漸進,教書育人因材施教。對學生而言,則可以通過做中學來建構自己的知識。

這篇文章我回憶一下我考駕照的過程,記錄自己的體會,從學員角度思考如何配合做教練的老師。

學習流水帳

20071027 報名

和同僚WX一起報名去東方時尚駕校學車,是在水木清華團購的,省了兩百塊錢。

20071110、20071111 法規教育訓練

遇到了一個好老師,不是枯燥的講法條,講了不少法條後的故事、案例,讓我想起讀大學時教我們《法律基礎》的屈崇麗老師。

20071120 法規考試

應試能力還是不足,很是慚愧,雖然法規教育訓練一次課沒有落,但沒考滿分。

20071126 模拟 4學時:丁會閣教練

模拟車比真車反應快,練習太認真反而會出現問題。模拟車方向盤是打滿兩圈,實訓車方向盤是打滿一圈半。這導緻很多人學完車打輪都不規範,打輪搓輪、遞輪的現象很普遍,一切憑感覺,需要快速打輪時容易出現問題。

20071130 康桂軍教練

教練經典語錄“别跟它(方向盤,刹車,檔)較勁”
各種基礎知識教的考都比較規範,符合手冊内容,第一天就加到了4檔,比較有成就感。輕擡離合做的不好。

20071203 MT教練

教練上車就不停的收發短信,睡覺,帶着跑了一圈就不管我了。最讨厭的是他的手機鈴聲和我的一樣,老是打擾我,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
差點想投訴,想想還是算了吧,寬容一點吧。

20071206 李國良教練

離合問題多次導緻熄火。

20071207 (劉雲桐教練)黃瑞教練替班

訓練内容:半關聯,靠邊停車,單邊橋,過井蓋。
教練經典語錄“開車就要快,快才舒服,否則開車幹什麼,走路就行了”
教練一眼看出我膽子比較小,不敢開快車,就專門幫我練膽。我看着前面馬上要撞上了,他還要我加檔、加油,然後他一腳下去急刹車,吓得我滿身大汗。不過,之後就覺得剛才還覺得很快的二檔是那麼的慢。

單邊橋要點

  1. 過左橋前,左車蓋線與左橋中心線處同一直線上;
  2. 上橋後,盡量減速(有必要踩一下腳刹);
  3. 當左後輪剛下時,方向立刻向右一圈;
  4. 當左車蓋線對住右橋左側邊緣時,方向立刻向左二圈;
  5. 當右前輪上橋後,方向立刻向右一圈;再進行方向小幅修整,直至車頭擺正(若車頭已正,就不必修整方向)。

起伏路要點:

此項最簡單。過起伏路前,踩一下刹車,盡量最慢速通過即可。

圓餅路要點:

  1. 過餅前調整方向,讓車能夠以一條直線方向駛過1、2餅(具體為要感覺圓餅在車蓋線兩側的中間位置);
  2. 車後輪剛過2餅;車窗左下角與3餅中心點對齊時,方向向左2圈,此時車頭駛向3餅;當右側車蓋頭上小後視鏡即将到4餅右側時,方向向右回正(身高175CM以上的可以過4餅右側後回正方向);
  3. 當車窗右下角與4餅中心點對齊時,方向向右打到底,此時車頭駛向4餅;當車窗左下角與5餅中心點對齊時,方向向左回正;
  4. 車窗左側後視鏡與5餅中心點對齊時,方向向左打到底,此時車頭駛向5餅;當右側車蓋頭上小後視鏡即将到6餅右側時,方向向右回正(身高175CM以上的可以過6餅右側後回正方向);
  5. 車窗右下角即将過6餅中心點時,方向向右打到底,此時車頭駛向6餅;車頭剛過6餅,方向向左回正。

20071210 郭小增教練:

訓練内容:側方位停車(Place of side parking);直角轉彎;起伏路.
自己最大的收獲是打方向盤,由于模拟車方向盤是兩圈,實際訓練車是一圈半,自己一直以來打方向盤都有問題,打方向盤一直憑感覺,沒有參考點,來來回回超過兩圈以上時就亂了。
在今天的側方位停車,直角轉彎中問題才特别嚴重的突出出來,自己沒有掌握好。當然有一些人開一輩子車還是搓輪、遞輪。
教練比較嚴格,講解很清楚。這個教練相對比較專業。

側方位停車(Place of side parking)要點:

  1. 沿停車位慢速平行前進,按照靠邊停車要求停車。
  2. 挂倒檔、準備倒車入位;
  3. 倒車時,當右後梯形車窗中心與1号杆平行時,向右打1圈半,随後回頭立刻看左側後視鏡;
  4. 左側後視鏡内出現4号杆後,方向向左到底,再看車頭;
  5. 車頭兩側位于1、2号杆中間,停車(方向不必回正,保持停車時的位置);
  6. 踩離合、挂入1檔、打左轉向燈、按一下喇叭,準備出車位;
  7. 車沿左側前進,當右側車蓋頭上的小後視鏡到1号杆時,方向向右3圈,駛出車位;
  8. 當車頭正時,方向向左回1圈,繼續前行。

直角轉彎要點:

進入直角前,讓車在路兩邊線内盡量遠離轉彎點的标志杆向前慢速行駛;當靠近轉彎點一側的前車窗上小三角窗中心與轉彎點重合時,向轉彎點一側打方向到底,通過後車頭正時回正方向。

20071212 遲廣霞教練

還是要積極主動的問

上坡定點停車與起步要點:

  1. 聽到“上坡定點停車”指令後,立刻打右轉向燈,方向向場地右側靠;
  2. 即将到達路邊時,方向向左回小半圈,再迅速向右回正,使車右側與路邊保持平行,并距離在50CM内(以前方停車點白線為參照物,不得越白線);
  3. 踩離合,慢速迫近停車點,當右車蓋頭小後視鏡到停車牌時踩腳刹,停車,拉手刹(聽到2響為止)、關轉向燈;
  4. 起步前,挂1檔、打左轉向燈、按一下喇叭;
  5. 慢擡離合,手握手刹柄随時準備起步;當車身有抖動感覺時或發出齒輪磨合聲音時,放手刹,車即向前行進;(在這裡,有的教練會采用慢擡離合配合踩油門起步的技術,在場地路考時結果一樣)。

    限寬門要點:

    要以二檔速度通過,當車頭經過第1門時,方向向左打1/4圈(口語“左打輪一刻”);過第2門時,方向向右打半圈;過第3門時,方向向左打半圈。整個過程中注意,不要讓車窗後視鏡碰到标志杆。

20071213 樁訓 陳紅豔教練

訓練内容:貼庫,移庫

20071214 樁訓 陳紅豔教練

訓練内容:倒庫

20071215 樁訓 陳紅豔教練

綜合訓練: 考場周末沒有考試,進行了一下考場演習,感覺不錯。

20071216 樁訓 陳紅豔教練

綜合訓練: 考場周末沒有考試,進行了一下考場演習,

20071217 樁訓 陳紅豔教練

綜合訓練,進行了一下考場演習,側方位停車看點有點問題,看來還得小心。

有的駕校先練樁(主要技術是半關聯和打輪),個人感覺這樣比較合理。

20071218 科目二考試

考試車與訓練車差别還是有的,雖然順利通過,還是有點問題,移庫的點跟訓練的有點不一樣,内路考試熄了一次火。看前面的人考試還是比較緊張,有的人忘了做什麼,有的人方向盤打反了,有的把技術要領忘了。
感覺這考試和我們改卷子差不多,挺松的,東方時尚與交管局的關系走的好。

20071226 科目三訓練和考試

我是同車三個人中的第二個,實質考試内容過一個人行橫道和一個紅綠燈,然後靠邊停車。這樣還出現了失誤,并線後忘了關轉向燈:)。

20080102:領取駕照

感悟

自己又當了一會兒學生,對自己的教學還是有些作用,可以讓我以學生的視角看問題。

研究實踐了“老師要做教練”的理念後,有更多的感悟。

教學要循序漸進

我們的課程按學期進行的,隻要你考及格了,下學期就要學下一門課了。理論上考試及格代表了學生具備繼續學習下一門的基礎,實際上是不是老師沒法關注的。

我的觀察,由于要求太低,學生很多課考及格了也沒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老師(What the Best College Teachers Do) 中說,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導緻一個問題,很多基礎的東西不少人學很多遍都沒有掌握,老師了解了情況,就要一遍一遍的補基礎,然後掌握了的學生就覺得課程内容重複。是以老師簡單粗暴的做法是預設你掌握了,是以導緻一些工科課程的考試也必須通過死記硬背來完成了。

學車(還有遊泳等也是)是性命攸關的事,教練不會讓你還沒有掌握低級内容而學習進階内容,最簡單的是從一檔開始轉,然後慢慢提速。是以有很多學員學了一次車之後過很久再繼續學,原來學的基本上都忘了,然後教練還是重新教過,不會說訓練手冊上該教百米加減速了,不管學員以前學的怎麼樣,我就教百米加減速。

這裡面的問題是教練和學員是一對一的,教練了解學員的基礎。而我們的課堂上,老師是一對多的,無法具體了解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無法因材施教。這個問題其實可以通過MOOC和翻轉課堂解決,必要時候還要幾個助教。

《程式員的思維訓練(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中提到的Dreyfus模型中,學習過程分為五個不同的階段:

  • 新手(Novice)
  • 進階初學者(Advaned Beginnner)
  • 勝任(Competent)
  • 精通(Proficient)
  • 專家(Expert)

其中新手的學習需要Step by Step的詳細指令的。學車時,駕校在車上貼了很多标簽,把駕駛技能都轉化成什麼時候看什麼标簽上的點,比如東方時尚駕校移庫倒樁技巧如下:

倒樁乙庫:對角重齊,右到底。中杆近時,回一圈。車尾平齊,輪回正,把車倒入,庫底中。

倒樁移庫:一進向右,轉到底。先沖右杆,回中杆。一退向右,再到底。沖上左杆,向左轉。車尾平齊,輪回正。二進先看,車位置。向右移車,再回正。二退車尾,進甲庫。左轉車正,把車停。

倒樁甲庫:對角提前,左到底。看到中杆,回一圈。車尾平齊,輪回正。車頭進杆,把車停。

到什麼時候停,杆子上都有标記的。這種step by step 教程對初學者意義最大。

學車時移庫倒樁他們好像标準化了,教練們講的都差不多。基礎訓練遇到不同的教練,同一個知識點,有的這麼說,有的那麼說,很容易讓人無可适從的,隻是後來想想,他們說的都有道理,隻是針對不同情況。

對學生來講,就要多思考,了解老師所講内容的适用條件;給老師的啟發是學生的學習是有層次的,不要期望太高,老師需要花更多時間了解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對于計算機和資訊安全類知識,中文網絡上step by step的教程最多,也就是說,你想學什麼東西,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于旸(tombkeeper,TK教主)(微網誌,知乎)說,如果不能通過網絡找到想要的學習内容,你真的不适合搞資訊安全。對此我深表同意。但是,深入的、進階的學習内容需要你好好學習英語了,一旦深入了,中文資料就少很多了,這也顯示了我們和國外的技術差距。

學習要主動

訓練手冊上有,而最終考試不考的内容,教練都不上心教,不少教練偷懶就不教了。我都是拿着訓練手冊跟教練說,這個是不是教一下,那個我練練行不行。

自己主動要求一下,就可以多學一些。像侯捷老師文章中說的那樣要喚山不來,就向山走去。

上課能不能挑戰一下老師?其實很多課,你把教材學透了,就超過了糊弄事的老師,你挑戰一下老師,如果老師有回應,這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你提出過什麼老師無法解答的問題嗎?如果有,那你一定很優秀。

學習中要有回報

異類(電子版)裡面提到的“成為專家要刻意訓練一萬小時”的理論。學車進行的訓練就是刻意訓練,集中一段時間讓你具備一定的駕駛技能,合格拿到駕照,不當馬路殺手。

刻意訓練需要回報,沒有回報,訓練很長時間都可能沒有效果。學打乒乓球、練習書法、看公開課(網易,新浪,搜狐,騰訊,鳳凰,TED,中國公開課,好課網,多貝)學習時都遭遇沒有回報的問題。

有教練回報很重要。你有什麼問題,好的教練一指點你就有很大提高。比如,很多教練訓練時就讓你挂二檔練習,黃瑞教練看出我的問題,在我其他技術掌握比較好的前提下,讓我練習百米加減速。吓出一身汗之後,水準大增。後來買車拉高速後又有了類似的體會。

暗時間中說“困難的事情越做越容易,容易的事情越做越困難”,《如何在大學裡脫穎而出(How to Win at College)》裡面講"盡早選擇難度更大的課程"要求學習注重“刻意訓練”,最終你就能體會到“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體會到“衆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法則30 盡早選擇難度更大的課程:標明的課程名稱中應當有一半左右包含“入門”二字,但過多的入門課程反而會阻礙你的發展,讓你對原本饒有趣味的學科反感麻木。還是選學難度更高的課程吧!你越早沉浸在複雜的學習中,你就越能從這種經曆中受益。”

嚴師出高徒

人不熟練時就會緊張,我第一天上車死死抓住方向盤,感覺害怕它跑了似的。康桂軍教練常說的就是“别跟它(方向盤)較勁”,我現在用一兩個手指也可以轉方向盤。刻意學打乒乓球開始也遇到這個問題,教練一直說我手臂太僵硬,太較勁。

我想起來有的學生找我驗收程式代碼,即使會也緊張得手打哆嗦。嚴格不一定要嚴厲,對學生還是少批評,多鼓勵。

對于我來講,還是喜歡比較嚴格、認真、有水準的教練,能學到東西,即使被吼兩聲也沒有什麼。是以對自己的期望還是做嚴格、認真、有水準的老師。

結對學習

鄒欣老師的《現代軟體工程講義》提倡通過結對程式設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并在要會做漢堡包給出了人際交往最重要的原則“對事不對人”。

我一直認為結對學習是個不錯的方式。我考研考的不錯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和大學同學YQG結對複習。當年不考研的同學們天天租連續劇看(那時候網絡還沒法看視訊)。有時候自己也想偷個懶,跟着看個電影什麼的,被YQG同學一拉就去學習了。

這次學車,我和WX老師一起報名,我們在一個小區住,然後一起按部就班兩個月左右考下了駕照。

學習有個一起學習的小組很不錯,QQ群,微信群是個很好的工具。

推薦閱讀:一個學生在一堆不學習的人中怎麼保持自己的自律做到不受外界影響。?.

應對不負責的教練

有教練實在不像話,我當時都想投訴了。按東方時尚駕校的規定學員投訴,教練就下崗。當時覺得大家都不容易,算了。

我是常被發好人卡的,後來在知乎看了自己太善良,總覺得别人犯錯是有原因可以被原諒的,怎麼辦?,我現在的做法應該是,不投訴也要告訴教練我的不滿的。

參考資料

建構之法(電子版)

如何在大學裡脫穎而出(How to Win at College)

迷時師渡 悟了自渡

歡迎關注“rocedu”微信公衆号(手機上長按二維碼)

做中教,做中學,實踐中共同進步!

  • 原文位址:http://www.cnblogs.com/rocedu/p/4981360.html
  • 推薦網站:部落格園、新浪微網誌、扇貝背單詞、DKY背單詞小組、有道雲筆記、豆瓣讀書
  • 版權聲明:自由轉載-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估計完成時間:2 小時

實際完成時間:2 小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