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遇到趙雲以後,為什麼讓張郃和徐晃兩人一起上呢?

兩人一起上,恐怕也不是子龍哥哥的對手。

事情發生在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北逃的路上。曹操北逃,先是遭遇到東吳大将甘甯、呂蒙等人的埋伏,損兵折将,狼狽不堪。我們看《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卻說當日滿江火滾,喊聲震地。左邊是韓當、蔣欽兩軍從赤壁西邊殺來;右邊是周泰、陳武從赤壁東邊殺來;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隊船隻都到。火須兵應,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軍着槍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計其數。

曹操倉皇失措,就向北逃竄。首先遭遇的是東吳大将呂蒙和淩統的埋伏。徐晃奮力拼殺,保護曹操;張遼負責斷後。雙方混戰了一場,曹操繼續北逃。

曹操遇到趙雲以後,為什麼讓張郃和徐晃兩人一起上呢?

曹操又遭遇到甘甯的埋伏。曹将馬延和張凱迎戰甘甯,兩人都被甘甯斬殺于馬下。

曹操又遇到了東吳大将太史慈和陸遜的埋伏,隻得望夷陵而走。走到五更時,到了烏林之西,宜都之北的一條小路。烏林小路樹木叢生,山川險峻,曹操正得意忘形大笑周瑜不會用兵,諸葛亮缺少計謀,趙雲殺了出來。曹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趙雲也沒有追趕,隻是搶奪旗幟、軍械等戰利品。

徐晃号稱《三國演義》中的“豬隊友”。隻要徐晃和别人聯手,就沒有打過勝仗。自己單挑,反而有所建樹。

我們看徐晃聯手别人的幾次戰況:

第一次、土山之戰,聯手許褚大戰關羽。

這次徐晃的隊友許褚可以說是很厲害的了,兩人聯手竟然被關羽殺退。這是《三國演義》中兩人聯手品質第二高的一次。第一次是關羽和張飛聯手夾攻呂布,是品質最高的。許褚聯手徐晃,竟然被關羽殺退。要知道關羽當時還沒有赤兔馬。

第二次、徐晃聯手張遼夾攻文醜。

延津渡,徐晃和張遼不約而同地向文醜發起進攻。結果,張遼被文醜一箭射中坐騎,摔落馬下。徐晃戰了二三十合,也自料不敵而主動退走。

曹操遇到趙雲以後,為什麼讓張郃和徐晃兩人一起上呢?

第三次、聯手張郃。

就是這一次,聯手張郃,和趙雲大戰,勝負未果,估計也是處于下風。

第四次、聯手曹洪大戰馬超。

兩人聯手鎮守潼關,被馬超殺敗。曹操要求他們守住十天就可以了。結果,第九天失守了。曹操對徐晃說:

“曹洪魯莽沖動,你應該是個懂事的人哪,怎麼就沒有完成任務呢?”

我們再看徐晃的單打獨鬥戰況如何?

第一、隻一合斬殺崔勇。

第二、不三個斬殺李樂。

第三、一刀斬汪昭于馬下。

第四、大戰許褚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

第五、大戰顔良二十合敗退。

這是徐晃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單挑也是唯一一次單打獨鬥的失敗。

第六、大戰關羽八十多回合不分勝負。

書中交代,因為關羽右臂受傷少力。

總結出來,徐晃的聯手沒有一次取勝的;而單挑卻隻有一次沒有取勝的。

我們再看張郃。張郃曾經斬殺張魯的部下楊昆和張飛的副将雷同。然後就是一些列的失敗,一連串的逃跑。堪稱《三國演義》跑路大王。

第一、大戰馬超二十合,見狀不妙,掉頭就走。

人家曹洪都堅持下去四五十合。

第二、大戰張遼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第三、大戰趙雲三十合退走。

第四、大戰龐德才三合就撤退。

就算是車輪戰,你多堅持幾合,給别人省點勁不行嗎?

第五、大戰張飛五六十合,敗了以後就藏起頭來,堅決不出。

第六、大戰黃忠二十合不分勝負,也及時退走。

統觀張郃的單挑,除了和張遼像模像樣地大戰了一場,其它數次單挑,都是發現自己不敵,立即逃跑。張郃為什麼這樣做呢?

“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

是以說,張郃的高明的君子。

張郃和徐晃都是曹操的愛将,跟随曹操身經百戰。曹操明知道他們一個是“豬隊友”,一個是“跑路王”,為什麼還讓他們聯手夾攻趙雲呢?

曹操遇到趙雲以後,為什麼讓張郃和徐晃兩人一起上呢?

第一、曹操當時是别無選擇。

許褚要貼身保護他,張遼不在身邊。身邊的大将隻有張郃和徐晃了。倉促之間,曹操也顧不得了,讓他們出去抵擋一陣是一陣,隻要擋個十幾合,曹操就有足夠的時間逃跑。

第二、遇到超一流高手,曹操自知手下大将難以獨自抵擋,是以采取了“人多力量大”戰術。

這也是曹操比較務實的一面。濮陽城,許褚一人難敵呂布,曹操立即派典韋、夏侯惇等五将上去協助許褚;潼關許褚裸衣鬥馬超,曹操發現許褚有危險,立即指揮夏侯淵和曹洪一哄而上等等。

第三、曹操擔心徐晃或者張郃一人抵擋趙雲有失。

當時曹操已經潰不成軍了,估計鑼鼓類的指揮用的器械也都丢失了,是以一旦愛将有失,無法鳴金收兵。于是,曹操就派他們二人齊上,以互相有個照應。至于戰鬥的勝負,他也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綜上所述,曹操當時的所有戰術都是以逃命為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曹操的思路就是:無論如何,大家都要提高生存下去的機會。至于名譽啊,排名啊,打鬥的是否精彩啊什麼的,曹操都抛到腦後。這其實也是曹操當時的最佳選擇。

曹操遇到趙雲以後,為什麼讓張郃和徐晃兩人一起上呢?

每逢戰敗之際,把損失降到最低,如何及時止損,是曹操的一貫作風;也是一個高明的指揮者應有的基本素質。諸葛亮指揮打仗,往往也是這樣。像有些大将一旦失敗,就“破罐子破摔”或者是要求屬下“不成功,便成仁”,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做法。

俗話說得好:

“勝敗乃兵家常事!”

隻有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和打擊,才能使一個指揮者思想更加成熟、作風更加穩健、信念更加堅定,更加百折不撓,最後的勝利才屬于這樣的優秀大将。大家說,是不是這樣的?

無論對手是誰,也無論隊友有多麼的厲害,徐晃隻要一和别人聯手,就都能把仗打輸了。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高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