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遠端辦公、内部協作、線上獲客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本文内容提要:

對遠端辦公的企業和員工來說:

遠端辦公不僅必要,更是未來基本操作,以及一些突圍的機會

在家辦公,依然要制定和遵循規矩和約定,以及一份約定模闆

遠端辦公工具選型時,『積木型』和『All in one型』選型思路的對比;

辦公軟體的功能關注和價值觀關注

疫情期間無法見客戶,如何純線上引流和轉化,達成業務增長?

對SaaS廠商來說:

免費提供産品是小孩子玩的,規模效應如何挖掘?

大家都免費工具了,差異化怎麼搞?

無論你是否贊同遠端辦公,在接下來的1-2周時間内,你都需要通過這種看起來很時髦的方式來規避病毒的傳播,并持續和員工、下屬、上司或者合作夥伴進行遠端溝通和協作。

你别無選擇,甚至還需要逼迫自己成為遠端辦公的高手,而不是一個連遠端會議都不會開的菜鳥。因為遠端協作水準的高低,将直接影響公司的績效,當然還有你個人的績效。

遠端辦公對目前疫情的控制是極其必要的,甚至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完全通過遠端的方式解決工作問題,這不僅必要,反而可能會成為一種主流。

國外知名遠端辦公工具Basecamp的創始團隊曾經寫過一本相當受歡迎的書《Remote》(《遠端工作》),書中則有一個響亮的觀點是,“Telecommuting Isn't A Bad Thing. It's The Future”,“遠端工作并非壞事,而是未來的基本操作。”

一個聰明的企業家,此時不會過多的算計員工是否偷懶,他的注意力顯然應該放在如何讓員工舒服工作的同時,達到和面對面辦公同樣甚至更高的協作效率,以此來應對期限更長的遠端辦公可能性。

而一個聰明的員工,在享受在家躺着辦公的同時,也務必會琢磨如何在這場新型的職場競賽中如何有效的和同僚溝通,完成工作并受到上司和老闆的賞識和青睐...

你看,這場遠端辦公的博弈一定會為有心的員工和企業提供出格的機會。

新型肺炎對于很多實體經濟的沖擊是緻命的,但網際網路形态的中小企業幾乎沒有太大感覺,反而對于電商、線上教育、線上娛樂等平台是極大的利好。

當人們足不出戶,就意味着絕大多數的生活和工作場景都需要線上上完成,吃喝?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玩樂?王者榮耀和抖音快手;購物?淘寶京東和拼多多。那麼工作呢?

工作我們同樣需要國民級的應用。

但在此之前,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提及。阿裡的釘釘和騰訊的企業微信在這股遠端辦公的浪潮中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但遺憾的是,今天朋友圈充斥的是斷線和崩潰的抱怨聲音,顯然,這兩位還沒有做好應對這個舉國級别的遠端辦公盛會的準備。

而遠端會議不過是一個細小的工作場景之一,除此之外,市場部門可能還需要和同僚一起撰寫文稿,設計也可能需要溝通海報或者配圖的細節,來來回回的修改、疊代和定稿也同樣需要線上文檔協作的支援,而非一個又一個的doc檔案改來改去、傳來傳去;

此外,由于見不到部門的人,我們對彼此的工作狀态和日程安排并不知悉,是以如果有個線上的共享日程可能會更好?

當然最主要的,當我們無法去線下參會、去拜訪客戶,那麼引流和轉化的工作又該怎麼做呢?瘟疫時期,業務增長的問題才是最難解決的一個......

你看,每一個細分的協作或者業務需求,可能都需要一款企業服務工具的支援。

從這些真實的企業需求出發,我們會發現,釘釘和企業微信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

好在企業服務也是一個百花齊放的領域,無論是文檔協作、項目協作、視訊會議,還是月曆日程共享或者線上獲客,每個需求其實都已經有軟體可以完美支援。

如果說這次瘟疫特殊時期有什麼好的話,那無疑是給做企業服務的廠商一個露臉起飛的機會。事實上,我們也的确發現有很多企業服務,無論大廠還是小廠,都 開始提供免費的進階版應用供企業使用 ,提供工作場景中大家所需要的協作或者溝通服務。曆史上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能讓企業服務如此充分的參與到社會公益事件中,這對于整體的疫情傳播控制有極大的社會意義。

但如此衆多的免費企業協作工具哪怕是對個人以及中小企業都難以抉擇,企業不可能貿然啟用一款全公司級别使用的遠端辦公工具。

是以,本篇文章針對遠端辦公的群體以及廠商分别有一些提醒和建議:

Part 1、對于遠端辦公的企業和使用者的建議

01.即便在家辦公,也請明确遠端辦公的規矩和約定

明道雲創始人任向晖先生在他的文章《遠端辦公的約定》中有一個觀點令人深省:“自律的本質來自于【他律】,我們的自律很大程度上來自對他人态度的顧忌。”

這一點非常容易了解,如果不是設計等着我們的文案和創意,我們大概早已神遊四海;如果不是老闆急用PPT,我們也無需如此負責拼命。

遠端辦公需要明确章法規矩,這一點,任向晖先生已經在文章中闡述的很到位,他們甚至還整理出一份【約定文本範本】。

  1. 任何免費的協作工具,不要一股腦注冊、使用和公司内部推廣

遠端辦公當然需要專業的協作軟體。但除了考慮辦公軟體的場景功能,我們也同樣需要關注辦公工具的選型成本。

辦公軟體的選型成本,财務成本隻是一部分,團隊的試錯和機會成本是另外一部分。

以我們從業者的角度來看,市面上的辦公協作軟體多到你根本用不過來。但至少有兩種選型思路可以幫我們快速篩選。

積木型:

我們當然可以用Zoom或者企業微信開會,用石墨協作線上文檔,用釘釘走報帳審批打卡,用teambition管理項目,用自帶的系統月曆管理日程,用百度網盤去管理文檔,用企業微信跟進客戶...你需要疲于奔走于各個應用之間,如此衆多的SaaS應用(注意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雲計算的一種軟體形态,而不是Sars,請不用慌張)卻無法打通和連接配接資料,這對于員工來說也是一個認知和操作負擔,否則我們可能每天要打開n個标簽頁或者用戶端來同時使用這些SaaS。

積木型方案天然适合個體和極小規模的企業,因為足夠靈活而廣受歡迎,但如果企業組織需要更加專業的解決方案,則不妨考慮一體化的辦公平台。

All-in-one 型:

All-in-one 的思路,即把上述所有功能彙集到一起打包提供給企業員工使用,這仍然最符合中國企業的使用習慣。釘釘、企業微信以及位元組跳動旗下的飛書都是all-in-one的典型,這三者在功能層面是如此的類似,以至于我們隻能依據個人對品牌的喜好做出選擇和判斷。

但品牌的喜好又來自于什麼呢?來自于品牌和軟體本身的價值觀。

企業溝通和協作的邊界由個體的協作習慣決定的,而協作習慣則受協作軟體的價值觀影響。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角度,因為中國協作軟體的價值觀很明顯的可以分為兩派:

控制派和自由派。前者略顯自閉和侵入式,後者呈扁平式和開放式。

釘釘是控制派協作的集大成者。無論是其名噪天下的“釘一下”,還是以打卡考勤等中國企業極其喜歡的功能為切入,釘釘一向都以控制型的價值觀,保證企業在協作過程中的相對穩定表現,大家都規規矩矩,不會有什麼出格的事情也并非壞事。

但以今日頭條飛書為代表的扁平協作派也向我們充分展示了這類組織的作戰威力。據說Tiktok、抖音當年都是因為組織足夠扁平才能沖的那麼快,公司上下都知道張一鳴的OKR是什麼,也是以能夠上下同心、有的放矢。

控制派讓企業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慘烈的,因為中低層員工很可能隻能看到自己的崗位利益,卻無法将公司的大局使命放在眼裡。

一款真實驅動公司成長的協作軟體必然眼裡不能隻有打卡考勤,也同樣需要星辰大海。

扁平式的OKR協作風格被由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廣泛采用,是因為這些組織裡的人才素質足夠高,任何死闆和自閉的規定都有可能扼殺潛在的創新和能量。反過來,當全員采用如此扁平的溝通協作,人才之間的認知和協作水準的差距也會逐漸被抹平,想象一下哪怕是最基層的員工也可以随時可以看到公司大佬們的OKR,以及通過内部月曆檢視老總們的每日例行工作安排,這種沖擊對于基層人員的事業參與感和工作心态有非常正向的影響。

我們上面說到,自律的本質來自于他律。當周圍優秀的人都把工作安排的有條不紊、滿滿當當,誰還會有懈怠的理由呢?

是以中國的協作市場需要飛書這樣的辦公軟體來填補價值觀的另一面。表面上看起來很扁平、很透明,實際上反而創造了一個天然的“裸泳”條件,潮水無需褪去,大家也彼此心知肚明,不敢懈怠。

話說到這份上了,如果你酷愛控制,組織協作水準要求不高、人員素質相對不高,那麼采用釘釘無疑是比較穩妥的方式;

而如果你對組織的協作有更高的品味和追求,期待每一位員工成為戰士而非紳士,那麼今日頭條的飛書将成為首選。

要知道,飛書某種程度上是今日頭條這類協作要求極高的組織倒逼出來的産品,并經過這類大規模溝通和協作需求的每日錘煉,血液裡一定流淌着頭條系的要強和不安。

至于企業微信,由于它的步子比較慢,恰恰處于上述兩者極端的中間,是以竟然沒有特别的好,也沒有特别的不好。有時候,克制的确不是壞事,但慢恰恰是一種原罪。

關于遠端辦公、内部協作、線上獲客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飛書在疫情期間将進階商務版完全免費開放給公衆

  1. 疫情期間見不到客戶,如何遠端把單子簽掉,持續增長業務?

協作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内部團隊的戰鬥力。而這些戰鬥力将最終展現在獲客和業務的增長上。

獲客的話題永遠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别無他選的必然要采取純線上獲客的模式,大家開始死磕純線上的獲客和營運能力。

這對于擅長内部協作、内容營銷和線上SOP營運的公司并非難事,但很多傳統線下BD為主的公司就遭了殃。

倘若我們将獲客的流程簡化,簡化為『引流』、『轉化』兩個環節,來看看大家的操作空間有多大。

【引流】

無論我們的軟體對外宣布免費,還是捐贈物資,這些公關行為都能夠引起公衆的關注。可惜關注和曝光未必總能高效的轉化為線索,是以我們的對外内容仍然需要進一步場景化。

内容營銷是場景化内容的頂層政策。而這個政策的基本依據依然是客戶的需求本身。

何為内容營銷?美國權威的内容營銷協會(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曾經釋出過一個簡短精辟的定義:

Content marketing is a strategic marketing approach focused on creating and distributing valuable, relevant, and consistent content to attract and retain a clearly defined audience — and, ultimately, to drive profitable customer action.

内容營銷是一個市場戰略舉措,專注在創作和分發有價值的、相關的以及持續性的内容,去吸引和留存一組被清晰定義的使用者畫像群體,并最終通過内容産出能夠讓企業獲利的使用者活動(比如購買産品)。

簡單來講,我們的目标客戶需要什麼,想看什麼,我們内容營銷就要做什麼。劃重點,『目标客戶的需要』,以及對應的『有價值』、『相關的』、『持續的』内容。

實際上,你可以将本文視為内容營銷的一個範本。你,作為讀者,也就是我們的目标客戶群體,具有鮮明的畫像特征:處于遠端辦公狀态,急于尋找工具和方法論。

于是我們創作了一篇文章,用于詳細解釋遠端辦公的注意點,以此來吸引你閱讀,并為你提供認知。很快,我們就會讓你去做一些能夠讓我們受益的舉動,比如去注冊我們的産品并使用,或者就是簡單的轉發此篇文章,讓更多處于遠端辦公狀态并和你有同樣困惑的人去閱讀此文。

内容營銷是疫情期間絕佳的引流方案,如果你想知道具體怎麼一步步進行,請移步閱讀我之前的文章 《内容營銷的8200字指南》。

線索引流的問題解決了,緊接着,我們就需要關注『轉化』了。

【轉化】

轉化之前,我們需要充分培育和孵化客戶的意向。很顯然,每日在微信裡和你閑聊和噓寒問暖的确有一定的幾率讓你付費,但大規模轉化效果而言,這可能是最糟糕的單體政策。

你不過是我們萬千讀者中的一員,為了同時應對、孵化和轉化成千上萬的線索,我們需要采用SOP的轉化方法論。

SOP,顧名思義,标準轉化流程,這種方法論最有魅力的一面在于,我們總是可以找到那些轉化率最高的銷售話術、資料展示和客戶案例,并在一個合适的時機分發給你。比如:

在你與我們的首次接觸,你讀到了這篇文章;

第2天,我們的銷售撥通了你的電話,介紹了我們公司的基本情況,交代了我們捐了多少款,軟體為何對你免費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術;

然後你添加了我們的微信,索取了我們的産品資料,要看一看,順帶和同僚探讨一下;

第4天,我們給你發送了你的同行的一個使用案例,期待對你的業務有所幫助,并适時邀約了遠端産品示範,向你詳細展示産品價值;

第5天,我們給你發送了報價單。

我們将這些流程和話術形成SOP,并針對所有線索進行自動化分發,達到批量培育和轉化的目的,市面上已經有包括鲸奇SCRM在内的SOP自動化落地軟體,如果你想繼續學習借鑒,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套SOP模闆和某線上教育的微信營運SOP執行個體(包含話術),請在文末掃碼擷取。

Part 2、對于SaaS廠商的建議

01.請不要僅限于捐錢和物資,開放産品免費使用時盡可能挖掘規模傳播效應

從我們以上列舉的使用者需求來看,開會、聊天、文檔、協作、任務、項目、财務、銷售管理等等每一個工作場景基本都需要SaaS軟體支援,請明确你的軟體産品定位,盡可能将原本負責的to B接洽流程簡化,盡可能做到讓使用者自助開通和使用,能免費就免費,将産品中具有傳播和連接配接屬性的功能盡可能的引導使用者傳播。

就算你的産品真的沒有任何連接配接屬性的場景,那麼加一條“推薦同僚使用,共同抵抗疫情傳播”這樣的智語也能夠彰顯你的社會責任心,并引起使用者共鳴。

02.請不要僅僅一股腦的把軟體和服務免費,更應該提供方法論和實操案例指導

我們往往高估了企業和員工們遠端協作的動力和适應能力,相信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什麼是OKR、視訊會議怎麼設定主持人的大有人在,我們作為軟體廠商,非常有義務讓終端使用者了解我們倡導的協作理念,并用好我們的軟體。

将軟體的進階版免費開放是一件不需要動腦子的事情。你出門瞅瞅,你的競品已經都在這麼做了。

此時最能差異化的點不在于向世間宣告免費,而是應該作為業内最懂的軟體專家指導場景。

你是做線上文檔協作的,那麼就告訴企業和使用者們,為什麼一個個word文檔在微信裡傳來傳去是令人發指的,以及如何通過線上文檔同時收集返勞工員的健康資訊等等非常具體且實用的場景;

你是做視訊會議的,那麼就多設想一些除了基本的開會功能,當有人無法參加如何錄制會議用于回放、如何遠端share螢幕或者檔案宣講ppt等協作互動性更高的場景...當然,以及如何解決卡頓和掉線問題。

你是做CRM客戶管理軟體的,那麼就告訴老闆,銷售和客服在家,你的軟體是如何幫助他們監控、接管和考核客戶跟進的,每天聊了幾個客戶、回複速度如何、誰聊天最活躍等等......

是以讓你的市場部同僚或者内容負責人抓緊時間做白皮書、做使用者手冊、做客戶案例、做上手指南吧,使用者很懶,市場很恐慌,一切不對使用者認知和上手負責的SaaS免費産品都是耍流氓,别人哪來的那麼多心思去琢磨你晦澀難懂的SaaS産品呢?

寫在最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