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潔甘孜·康巴悅讀|牛圈邊上的支委會

深入貫徹落實

州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

創新理論學習形式

推動國家通用語言規範使用

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朗讀欄目

「“聖潔甘孜·康巴悅讀”」

悅耳開播

已經上線

點選聆聽

聖潔甘孜·康巴悅讀|牛圈邊上的支委會

牛圈邊上的支委會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紅軍戰士克服千難萬險,踏遍千山萬水,最終取得了長征偉大的勝利,長征途中得榮縣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1936年5月,紅二軍團在賀龍、任弼時的率領下,渡過金沙江,翻越紮拉雅山口,到達得榮縣境内。然而此時,作為後衛部隊的紅二軍團二連已斷糧幾日,大多數戰士渾身開始浮腫,饑餓把戰士們帶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聖潔甘孜·康巴悅讀|牛圈邊上的支委會

“為了革命、為了勝利,忍受着饑餓,繼續前進”。這是所有二連紅軍官兵的口号。村子裡也不見一個老鄉,指導員和連長急得在那幾間破房子裡直打轉,突然,上士從一家牛圈裡跑了出來,他發現了一大缸青稞。

上士想把埋在土裡的青稞挖出來,指導員随即制止了他。“我看,還是開個支委會讨論一下吧”。連長同意了指導員的意見。

一次緊急的黨支部委員會就在牛圈旁邊召開了。聽說有了糧食,大家都很高興,可是聽指導員把群衆紀律一講,卻又沉思起來。一邊是紅軍不拿群衆一針一線鐵的紀律,一邊是因饑餓随時會犧牲的紅軍戰友,讨論了很久,支委會最終通過了以白洋購買糧食的決定。

聖潔甘孜·康巴悅讀|牛圈邊上的支委會

于是,大家動手把埋在地下的四百來斤青稞挖了出來。有了糧,傷員就有救了,全連隊就有救了。

清點了人數以後,支委會決定:傷員每人分八小碗,戰士每人五小碗,幹部每人三小碗。

聖潔甘孜·康巴悅讀|牛圈邊上的支委會

在埋下白洋時,文書寫了一張紙條。大意是:老鄉,實在對不起,我們挖了您的青稞。現将青稞折合五十塊白洋留給您,請收下。落款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二連全體。

上士怕五十塊不夠,又添了十二塊雲南小銀币。

牛圈邊上的支委會作為民主集中制的典範,在生死攸關之際,紅軍戰士仍然把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幹部更是沖鋒在前,分糧在後,靠着鐵一般的理想信仰,鐵一般的組織紀律,取得了中國革命偉大勝利。

閱讀,具有一種持久的力量

閱讀不僅關系着個人的精神成長

更豐滿着一個城市的靈魂

影響着一個地區的氣質

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

甘孜不僅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更是孕育出相容并蓄的多元文化

書香的芬芳

一直在這片土地飄散

動聽的歌謠

亘古便在這方天地流傳

孜孜甘語表初心,同聲共築中國夢

傾聽前行的聲音

講述我們的故事

期待

在康巴悅讀聽見你的聲音

聖潔甘孜·康巴悅讀|牛圈邊上的支委會

本欄目由甘孜州委宣傳部 、甘孜日報社 、甘孜州文聯 、甘孜州圖書館主辦

記者:白馬

編輯:毛莉泓

責編:肖宵

稽核:黃良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