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年,什麼讓普陀這裡從“城中村”變成了“十億園”→

作者:上觀新聞

邁入新世紀之前的桃浦鎮綏德路一帶,這裡還是阡陌交錯,小足浴店、小旅館、小雜貨店、小餐飲這樣的“四小髒亂差”讓這裡集聚了來來往往的外來務勞工員。“環境差、治安也不好。”——這是居住在這裡的原真建村民們的印象。

如今,再走進綏德路時,已絲毫窺不見“城中村”的痕迹。林蔭道的兩側研發、商辦樓宇林立,這裡是上海未來島高新技術産業園(後簡稱“未來島園區”),每走一段就可以看見一些耳熟能詳的企業logo掩映其中:施耐德、科尼、索雷博、上藥物流、航天電器……這些中外企業紛紛在這裡安了家。

直到去年,這裡的産稅能級已經突破了13億元。20年的光景,這裡如何從“城中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十億園”?

20年,什麼讓普陀這裡從“城中村”變成了“十億園”→

未來島園區

本着“服務”的一顆初心

留下了第一家企業

2000年,原真建村動遷後,未來島園區開始逐漸建設。有了載體,如何吸引企業來?是未來島園區正式營運面臨的首要難題。“服務——幫助未來島園區實作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未來島園區黨委書記錢世嵘回憶道:“我們迎來了第一位住戶——艾佩達電子通信裝置(上海)有限公司。”

記者了解到,艾佩達原在桃浦鎮李子園辦公,因企業發展需要正在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當時的李子園村沒有空間可以承接,就通過鎮裡協調到了未來島,本着這樣的服務初心,桃浦留下了一家企業,而我們,迎來了第一位住戶。”錢世嵘介紹說。

2001年,艾佩達正式入駐未來島園區,給這裡帶來了新的希望,緊接着,施耐德工控也“聞風而來”,還在這裡建造了其國内最大物流中心,吞吐着企業全國60%以上的業務,“剛來未來島時,周邊的環境配套遠不如今,說實話,我們是沖着艾佩達落戶在這裡,我們就來了。”施耐德工控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但最終讓我們留在這裡、紮根這裡的原因還是園區貼心的服務。”

20年,什麼讓普陀這裡從“城中村”變成了“十億園”→

園區第一家落戶企業——艾佩達

2021年春節期間,施耐德工控的業務量提升,訂單來不及做,工廠中的房間操作工卻有一大批要回家過年,一時間,企業的短時用工需求驟增。“園區主動幫我們聯絡了多個職所中介機構,征集工廠中的房間操作工,為我們輸送了不少緊缺勞動力,特别暖心。”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慢慢地,索雷博光電、達科電子、航天電器、普實醫療等行業領軍企業也紛紛進駐。截至今日,園區已經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文化為三大主導産業,同時積極拓展擴大生命健康和數字供應鍊兩大新興産業的發展格局。

揚起“服務”的金字招牌

讓企業近悅遠來

“服務,是桃浦的第一資源。”這是桃浦鎮黨委書記吳晨海每每提及經濟發展時,必然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鎮域内載體空間有限,服務的精神卻可以無限創新。”

而在未來島,“服務”更是成為了園區經濟發展的“不二法寶”。在地圖上搜尋未來島園區,不難發現這裡被鐵路京滬線、滬昆線、南何支線分隔成了好幾塊。“實體空間載體上有限制,我們唯有提升服務、盤活資源,才能引進好企業,留住大企業。”錢世嵘告訴記者,如今,0.97平方公裡的園區面積内,産稅企業已經突破800家。

20年,什麼讓普陀這裡從“城中村”變成了“十億園”→

地圖搜尋:清晰可見三條鐵路線貫穿園區

“雲未來”的線上服務平台就是疫情期間園區為打破時空限制,提升服務能級的一次創新:圍繞“雲招商”“雲政策”“雲論壇”三個主題每月開展線上活動。“線上收集的需求,線上能解決的,立馬解決,線上不能解決的,線下我們再去一一跟進落實。”錢世嵘告訴記者,這樣的服務精神也為園區招來了不少優質“潛力股”企業。

20年,什麼讓普陀這裡從“城中村”變成了“十億園”→

上海綠芸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典型代表。“疫情期間,我們在一次線上路演中提到了選址的需求,園區的從業人員在年後開工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我們,進一步了解具體需求。”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企業注冊、辦公租賃等一系列手續辦理上,園區的從業人員都響應迅速,這樣的服務讓我們落戶很安心,準備将另一家關聯公司也遷過來。”

據介紹,不僅如此,園區還對“雲未來”的線上服務平台做了進一步延伸,成立了“炬未來”服務聯盟,以線下整合的形式為企業開展創業、科技金融、人才、技術、市場營銷、政務等多元服務。

記者:丁婉星

編輯:尉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