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 2021春軟體工程實踐 | W班 (福州大學) |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 軟體評測 |
這個作業的目标 | 通過使用相關産品,進行相關分析 |
其他參考文獻 |
目錄
- 前言:評測等級、标準
- 1、使用體驗測試方式
- 2、BUG等級
- 3、體驗裝置
- 第一部分 調研,評測
- 一、CSDN問答
- 1、體驗描述
- (1)基本功能介紹和使用
- (2)優缺點分析
- (3)改進意見
- 2、BUG描述
- 3、結論
- 1、體驗描述
- 二、Stack Overflow
-
- 三、SegmentFault
-
- 一、CSDN問答
- 第二部分 分析
- 一、開發時間估計
- 二、同類産品對比排名
- 三、軟體工程方面的建議
- 四、BUG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三部分 建議和規劃
- 一、市場概況
- 二、市場現狀
- 三、市場與産品生态
- 四、産品規劃
- NABCD模型
- 分工
- 詳細規劃
(1)使用者體驗
- 界面UI的美觀、可用性、移動端、web端的适配情況
- 排版設計的個性化、體驗感
- 是否精準高效地篩選出使用者想要看到的内容
(2)内容分類
- 檢索到的結果是否有價值、符合需求
- 是否有分類顯示(篩選)問題,分類的方式如何
- 推薦内容的合理性,給出的問題清單是否給出足夠判斷問題價值的資訊
(3)内容品質
- 大多數問題的品質(是否是低級常見問題、是否重複等)
- 整體的使用者數量、品質
- 問題回答的品質
等級 | 描述 |
---|---|
★ | 主要在影響使用者體驗,使用者不易察覺或可以自行通過使用方式的改變繞過BUG |
★★ | 在資料方面沒有問題,但在使用方式上給使用者帶來一定困擾 |
★★★ | 有功能的缺陷,資料出現異常,比如使用者資訊、部落格資訊、關注資訊出現混亂等 |
★★★★ | 缺乏基本功能,導緻系統不穩定、子產品無法使用、資訊不安全等 |
- 基本功能:提出問題尋求解答;回答問題;通過熱度、時間、酬金、狀态篩選問題;檢視問題詳情及回答内容狀況;關注相應問題;基本使用md進行編輯。
- 使用情況:
- web端分為3欄:左側内容、功能的分類選擇;右側為提問、排行版、加急提等網站資訊顯示;中間主要内容區顯示問題;
- 問題的提出可以設定标簽、提問方式、是否懸賞等功能,标簽是對已有分類進行選擇,将作為分類标準;
- 首頁問題顯示突出:回答、浏覽數量,标題,标簽,摘要,采納率,時間等資訊;
- 有有問必答選項,回答問題可能獲得收益,問題加急等功能;
- 問題清單無限滾動;

- 優點:
- 分類較多且相應分類标準也多,有用過技術相關分類、問題性質分類、問題熱度、等分類,而且分類的顯示和使用也較為清晰簡單;增加使用者體驗、友善内容檢索;
- 問題可以請求有問必答,可以設定相應報酬,設定問題加急等;增強整體活躍程度,更加符合使用者多種需求;
- 移動端配适合理;
- 使用者數量較多,問題能及時得到有效回答;
- 缺點
- 首頁三欄清單顯示有點多了,顯得頁面有的亂;
- 問題顯示的标題字型不夠醒目;
- 沒有個人浏覽、回答的标記;
- 沒有針對問答的搜尋;
- 備援資訊相對較多;
- 問題的贊、踩為清晰顯示具體數目,不好判定品質;
- 整體來說有不少重複的問題與回答
-
可以通過顔色變化突出或區分功能塊:
網站整體設計為灰白背景,個人覺得可以有不同背景顔色,或者設定主題色等功能;
-
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多語言方式支援:
目前還不支援markdown(長得很像支援Markdown,但實際沒有支援),這個可以有。最好設定為可選擇編輯方式;
-
csdn移動端
問答部分上,浏覽器登入的使用體驗比app的使用體驗要好一些。考慮到csdn問答部分功能、分類很多,可以單獨推出問答app。
-
問答的個性化推薦
可以收集使用者技術方向資訊,收集問答資料,進行更個性化推薦
- 釋出問題圖像上傳格式問題
1.有提示可接受格式,但前、後端都未進行相應檢查;
- 可複現性:穩定複現
- 具體表現:前端未檢查上傳格式,允許錯誤格式上傳。後端也為進行資料檢查,接收錯誤格式資料。上傳錯誤檔案實際未産生資料錯誤等問題。但全程都未進行提示、報錯
- 嚴重性:★★
- 成因分析:即使是顯示上傳錯誤檔案成功,但也沒有造成資料錯誤,說明實際上背景有一些相應判斷,但背景傳回200的成功資訊,未提示錯誤,前端也未進行相應判斷。有可能是前後端未正确互動。
- 改進意見:前後端都應進行相應的判斷阻攔,并給出正确的錯誤提示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在一次未選擇檔案點選上傳後,關閉再次上傳,還是會提示錯誤資訊:
- 可複現性:偶爾出現
- 嚴重性:★
- 成因分析:主要猜測是前端判斷的問題,可能是使用了全局變量,沒有及時修改,導緻一次錯誤後再次的正确操作仍然會報錯
- 改進意見:完善資料判斷邏輯,多次測試
軟體評測 - 删除的資訊不會及時删除
1.收藏的文章删除後,依舊在收藏欄當中,點選後顯示404
- 成因分析:猜測是後端資料庫未關聯,使用者部落格清單和收藏部落格清單兩者分開,沒有關聯和及時判斷
- 改進意見:完善資料庫邏輯
軟體評測 2.搜尋到的資訊點選進去是404狀态,資訊未及時更新。
- 可複現性:偶爾出現(巧合下遇到)
- 成因分析:有些使用者設定為僅個人可見或者删除的文章、問題,也可以通過搜尋擷取,但點選進去顯示不存在或404
- 改進意見:無
C級一般推薦
問答分類詳細、提問回答的相關設定較多,使用使用者數量較多,問題能得到較快切正确的回答;
但功能有點太冗雜,重點不夠突出,頁面可以更加簡潔一些;
個人體驗感覺表:
類别 | 評分(10) | |
---|---|---|
顔色有些單調、功能它繁雜了些、web端尺寸固定最小值,不是很适配,有移動端樣式尺寸适配 | 7 | |
排版比較正常,重點不夠突出 | ||
分類方式、種類較多,但沒有針對性的搜尋。 | 8 | |
沒有針對問答子產品的搜尋,主要是進行類别、tag的選擇和固定條件篩選 | 6 | |
有很多分類:技術領域、熱度、是否懸賞、時間等多種分類篩選功能 | 10 | |
沒有太多的個性化判斷,問題清單給出的資訊較為基礎,可以對問題價值簡單判斷,但不夠準确 | ||
相對有較多的低級問題與重複問題,尤其是重複問題和重複回答 | ||
有高品質使用者與問題,也有重複、低級的問題和初級使用者 | ||
大多問題品質和數量都比較一般 |
鄒欣老師表格:
評分 | ||
---|---|---|
核心功能 | 分析三個核心功能,功能設計和品質。 | 9 |
細節 | 有什麼為使用者考慮的細節? | |
使用者體驗 | 當使用者完成功能時,不幹擾使用者 | |
輔助功能 | 一些輔助功能如皮膚等 | |
差異化功能 | 這個軟體獨特的功能. 它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 |
軟體的效能 | 占用記憶體, 啟動速度, 記憶體洩漏情況 | |
軟體的适應性 | 在聯網/斷網, 大小螢幕, 沒有滑鼠的情況下都可以順暢操作. 和不同平台的軟體能流暢協作 | |
成長性 | 記住使用者的選擇, 适應使用者的特點,使用者越用越友善 | |
使用者有控制權 | 系統狀态有回報,等待時間要合适。關鍵操作有确認提示,有明确的錯誤資訊。 讓使用者友善地從錯誤中恢複工作, 快捷操作鍵可調整。 | |
内容品質與社群繁榮度 | 問答話題的平均品質,每個問題的平均響應時間,總的浏覽量等 | |
總分 | 79 |
-
基本功能:
問題的提出、回答、搜尋、篩選等;工作的尋找、釋出
- 使用介紹:
- 可用google、github、facebook賬号登入,第一次注冊進入收集使用者感興趣領域、是否需要工作咨詢等個性化資訊;
- 可以個性化設定主題(theme);
- 可以通過标簽、時間、熱度等篩選問題,可進行問題搜尋;
- 全英文操作,有一定的門檻;
- 問題整體品質較高,低級問題會收到較多的踩,可以較快判斷問題品質;
- 提問、回答使用markdown文法,快捷鍵較多;
- 會比較嚴格的稽核問題品質;
-
- 使用者群體大且廣,問題可以有較為有效率和品質的回答;
- 整體提出的問題有品質;問題中顯示提出者與回答者的reputation score、badges,可以顯示出相關使用者的水準,進而判斷問題價值;
- 問題清單會有黃色背景與白色背景差別,差別的标準是:剛注冊時選擇的偏好領域tag,若問題中包含使用者選擇的tag,則會标黃顯示;
- 使用md文法,且快捷鍵、輸入功能較多;
- 螢幕自适應良好,縮小後調整顯示,有移動端單獨界面;
- 搜尋方式較多
- 缺點:
- 全英文界面,對中文使用者不是很友好;
- 問題清單UI配色較淺,标題不是很突出,可以加粗加深顔色;
- 整體環境對新手不是很友好,對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品質和正确性要求
- 将來可以支援多語言,僅操作部分的多語言即可;
- 界面樣式可以更加優化一下,重點不夠突出,可以更加簡潔;
暫未發現有BUG
E級非常推薦
功能專一、使用者基數大、問題品質高、問題與回答都有經過稽核判定;
顔色有些單調、web端有根據螢幕大小調整,有移動端樣式尺寸适配 | ||
有問題搜尋,而且搜尋方式較多 | ||
比較有價值、符合需求 | ||
有分類,主要是通過tag和使用者選擇的tag分類 | ||
有進行個性化資訊的手機,但主要就隻收集了感興趣的tag | ||
問題品質較高,重複率低。問題和回答有經過稽核,使用者的評價也較為嚴格 | ||
使用者數量龐大,品質較高(有進行提問和回答的使用者品質較高,因為稽核嚴) | ||
答案數量和品質都相對較高 | ||
總分(90) | 81 |
93 |
-
基本功能
提問、回答、标簽篩選、問題榜單
- 使用介紹
- 使用md文法提問與回答;
- 根據使用者關注标簽進行推送(同so);
- 有熱門标簽和熱門問答;
- 可以關注相關标簽、問題;
- 有聲望機制;
首頁有兩欄,中間是問題的标題以及問題的部分介紹。最右側為我關注的标簽、熱門标簽等資訊推送;
- 優點
- 界面簡潔清爽;
- 提問實時預覽,提供提問模闆;
- 有相關問題推送;
-
- 問題清單顯示的提問者資訊較少;
- 對問題的篩選、排序方式較少;
- 使用者回答界面的UI不夠直覺;
- 提問和回答清單顯示的有關可以判斷問題品質的資訊不足;
- 注冊後登入要求關注至少3位使用者,但在不了解的情況下,這一點很莫名其妙
收藏文章問題
重複收藏文章時未進行報錯;可以同時收藏同一篇文章到不同收藏夾
- 具體表現:重複收藏文章時未進行報錯;可以同時收藏同一篇文章到不同收藏夾
- 成因分析:實際邏輯沒有錯誤,但沒有進行相應的報錯。文章可收藏到不同收藏夾的原因或許是需求分析的差別,我個人覺得不行;
- 改進意見:添加相應的錯誤提示
界面簡潔、
界面有一種不夠進階的感覺,web端有根據尺寸适配,有移動端适配 | ||
排版簡潔,但個人覺得字号有點大了 | ||
搜尋也是網站整體的搜尋,沒有針對問答的搜尋 | ||
比較有價值 | ||
有分類,主要是通過tag和使用者選擇的tag分類類似so | 7.5 | |
使用者資訊有點莫名其妙,不是很能解決個人問題 | ||
問題不錯,有高品質也有低品質 | ||
使用者數量相對少了不少,知名度也低一些 | ||
品質一般 | ||
67.5 |
75 |
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并有專業UI支援
-
CSDN問答部分
時間3個月左右
是3個産品中功能最多的,有較多的分類,問題還可以選擇懸賞等
-
Stack Overflow
時間2個半月左右
主要專注于問答的網站,功能和需求分析相對容易,具有一定難度但都是可解決的
-
segmentfault
時間1個半月左右
界面最為簡潔、功能和Stack Overflow相似;但功能少于so
CSDN問答 | segmentfault問答 | ||
---|---|---|---|
UI界面 | 整體不錯,有一些冗雜,顔色略單調 | 界面好看,但重點不夠突出 | 界面簡潔清楚,但有一點粗糙感 |
問題檢索 | 分類很多很細,但沒有針對問答的搜尋 | 主要按tag分類,搜尋方式很豐富 | 主要按tag分類,檢索也是針對整個社群網站的 |
使用者基數 | 使用者較多,本身附屬于一個IT的綜合性的社群、教育平台,有較多使用者主要為中國使用者 | 使用者數量最多,且使用者國際化 | 使用者數量相對較少,但也是适用于中國人的大型IT交流社群 |
分類真的很多,可以進行各種篩選。 | 由于是英文界面,且對問題與回答的品質要求較高,有稽核,對初級的使用者不是很友好 | 界面簡潔,可以專注問答,但有一些些粗糙 | |
問題解決 | 可以選擇進行懸賞問題或解答擷取懸賞,刺激活力,也對問題解答給了一定保障 | 作為使用者量最大、品質最高、認可度最高的問答網站,問題可以順利被解答,但需要是有一點品質的問題 | 相對來說使用者量較小,但也囊括了初級到進階的諸多問題,适合初級開始使用 |
- 功能多是好事,但相對太過備援,界面有一點亂。可以嘗試分離獨立出問答的功能,加強子產品的分離度,界面和功能更專注于問答交流;
- BUG影響較小,在特定的使用方式下才會出現。可以通過改變使用方式等做法忽略BUG。這樣子BUG可能沒别發現或者修改的優先級靠後;
- 使用者需求和産品需求設計的不一緻,有的BUG是在使用者不一樣的需求下産生的;
- 存粹的技術問題,沒有正确的編碼導緻;
- 開發成本,适當放棄部分功能,比如報錯提醒等,在明顯錯誤處,可能是沒有及時開發出來。
直接使用者有:計算機相關學生、IT從業人員、對IT知識感興趣的愛好者
潛在、間接使用者:有學習相關計算機課程的學生(計算機等級、C語言、python等課程逐漸變公共課)、有意選擇IT事業的人員和初高中生;
前景:T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社會認可度高,需求量大,現在以逐漸變得大衆化。而IT學習中理論和實踐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意想不到問題,IT問答網站的市場是很大的。
已有相關産品:CSDN問答、部落格園、開源中國社群、segmentfault、V2EX、掘金社群、Code4App、Chinaunix、ITPub、IT擺渡網、51cto 等。
其中有獨立子產品專注于IT問答的主要産品為:CSDN問答、Stack Overflow、segmentfault這三個;
- CSDN體量龐大,有綜合性的功能,為中國軟體開發者提供知識傳播、線上學習、職業發展等全生命周期服務。在中國,占據較大市場,有較高認可度。
- stackoverflow的主要使用者為國外的IT工作者,是全英文網站,相對來說國内使用者還是較少,但使用者數量,問題和解答的品質都比較高,優勢劣勢都很明顯
- segmentfault相較于前面兩個網站的優勢就比較少了,綜合性比不過CSDN,問答的功能性比不過Stack Overflow,但其對中國使用者比較友好,比較有針對性。界面也簡潔好看,劣勢明顯,但還是有一定優勢。
核心使用者:IT從業人員
典型使用者畫像:
學曆:大專、大學及以上學曆(相關專業或相關從業者)
年齡:18-45歲之間
專業:計算機相關專業
愛好:放假
收入:收入較高
表面需求:解決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潛在需求: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能力、展現自身能力
使用者群體:本身就和計算機相關,分享、學習技術,可以避免開發過程中常見問題的發生。可以在上面找到問題解決方式,或者通過解答加強能力和自身聲望。
-
N(需求)
加強使用者的個性化。樣式主題個性化、問題搜尋個性化、問題顯示個性化
-
A(做法)
個功能很依賴算法實作智能推薦,可以預先收集使用者的資訊。
-
B(好處)
提高使用者活躍度與粘性,增加社群産出,提高問答的品質,通過這個功能使用者能更快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内容避免在海量問題中尋找。如果能實作這個功能應該會極大的提高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
C(競争)
其他平台的個性化主要展現在tag和模糊搜尋上不是很智能
-
D(傳遞)
放在平台首頁推薦,實行内側,添加引導讓新老使用者使用。
- 美工1人
- 算法2人
- 前端1人
- 後端1人
時間 | 任務規劃 |
---|---|
第一周 | 讨論,尋找需求 |
第二周 | 市場調研,确認需求可行性 |
第三周 | 确認開始開發,确立團隊各階段規劃 |
第四周 | 根據需求制定開發計劃 |
第五周 | 完成原型制作、前後端商定接口文檔等 |
第六周 | 前端、後端以及算法開發 |
第七周 | |
第八周 | |
第九周 | |
第十周 | |
第十一周 | 測試算法 |
第十二周 | |
第十三周 | 使用者測試以及完善 |
第十四周 | 進行内測、推廣 |
第十五周 | |
第十六周 | 釋出公測版本 |
我不是冰皮越餅,但我很喜歡很喜歡冰皮越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