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0年前,古人如何将40噸鐵鍊搭建在大渡河之上,一年建成泸定橋

盧溝橋一直被人所歌頌,國小的課本中就不斷的出現它的名字,飛奪泸定橋的故事傳頌着紅軍的英勇無畏。這個泸定橋可不單單是一座橋,它除了曆史的承重外,他本身也很沉重,總的重量達到了40噸。

300年前,古人如何将40噸鐵鍊搭建在大渡河之上,一年建成泸定橋

在封建社會中,科技力量薄弱,很難想象以當時的水準能将40噸的鐵放在河上。 其中的智慧并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哪怕是落寞的清朝也是不缺乏能工巧匠的。公元1705年,朝廷欲要解決漢藏交通問題,軍隊的輸送也将因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更加的友善,最後康熙決定修建“盧溝橋”也有着“平定”的意識。

300年前,古人如何将40噸鐵鍊搭建在大渡河之上,一年建成泸定橋

原先計劃的是木橋,經過多年的發展,木橋建造技術很成熟,但是天不遂人願。剛打好地基,就被洪水沖走,沒有辦法又想要建造石橋,奈何土質松軟,根本受不了沉重的地基。是以最終決定了建造鐵橋,可品質問題是一大重要問題,最後隻能和南京建造城牆一樣,每一個鐵環對于每一個鐵匠。哪怕再有問題,也能找到鐵匠的子孫後代,這還不是最難的問題,最難的是如何建出來,有巧匠終于想出辦法,利用索渡的原理把一根足夠粗的繩子連接配接對岸,再穿上短竹筒,依次把鐵鎖送入竹筒内,對岸拉動繩子鐵鎖自然就劃到對岸去了。

在鐵鎖被拉到對岸之後,工匠又花費大力氣把鐵鎖拉緊并且錨固牢靠。這麼大的工程量,可是在清朝,僅僅在一年的時間内,就将其建成。泸定橋的建造意義非凡,疏通了道路,對于商業對于軍事都有莫大的作用。

300年前,古人如何将40噸鐵鍊搭建在大渡河之上,一年建成泸定橋

在曆史的長河中,盧溝橋面對這麼多的磨難也一直堅持的伫立在大渡河之上。依舊閃爍着,華夏曆史長河中先人的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