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趙匡胤為何勃然大怒?

白起戰國時期的一位名将,在他的身上有諸多争議,有人把他奉為戰神,也有人稱他"人屠"。白起一生參與過無數場戰争,沒有一場戰争是失敗的,他戰功赫赫是戰國四大名将之首。他的名字甚至代表着死亡,提起他的名字人們都感到恐懼。白起的一生造了很多的孽,白起死前也說他本就該死,長平之戰中投降的那幾十萬俘虜,都被白起用欺騙的手段活埋了,光是這件事情就足夠讓他以死謝罪。

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趙匡胤為何勃然大怒?

宋太祖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頓時勃然大怒,并說道"起殺以降,不武之甚,何為享受于此?"趙匡胤之是以如此生氣,就是因為白起殺降。武廟是唐開元年間為了祭祀姜太公仿照文廟而建造的,那時的武廟被人稱之為太公尚父廟。唐肅宗時期的姜子牙被人尊稱為武成王,太公尚父廟更名為武成王廟!大宋建立之後,趙匡胤帶着大城門前往開封郊外的武廟祭祀。據史書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表彰曆代名将,将曆朝曆代十位名将的塑像置于廟宇之内,後人稱他們為"十哲"。

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趙匡胤為何勃然大怒?

右方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左方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趙匡胤進入武廟看到白起塑像後,說白起不配享受後人的香火,這時有大臣站出來表示反對,但趙匡胤執意要将白起請出去。除此之外,趙匡胤還決定重新對五廟的七十二将進行審定,而稽核的标準則是"取功業始終無瑕者"!趙匡胤說之是以要将武安軍白起移出五廟,是因為白起雖被封為戰神,但他德行有愧。

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趙匡胤為何勃然大怒?

白起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後被冊封為武安君。白起曾奉命帶兵進攻趙國,這場戰争持續了一年多,最終趙軍大敗,有足足40萬士兵投降。按照軍規,投降的士兵可以為己所用,不必将他們殘忍殺害,而白起卻随意找了一個理由将這40萬士兵坑埋了。理由是趙國的士兵反複無常,若将這些士兵留下還浪費糧食,白起告訴這些俘虜,讓他們去挖坑用來埋戰争中死去的士兵。當這些俘虜将坑挖好之後,白起立刻指令手下士兵将所有趙國士兵通通活埋了。俗話說"殺降不祥",白起居功自傲,戰後依舊如魔鬼一般,最終被别人用計斬殺,一代名将也身首異處。

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趙匡胤為何勃然大怒?

趙匡胤命人将白起的塑像撤出武廟其實還有一個原因,白起所殺的四十萬士兵大多都姓趙,趙匡胤也姓趙,趙匡胤認為那些是自己的祖宗,是以看到白起之後才會如此勃然大怒。是以有些人認為趙匡胤這麼做,實則是為了報仇。白起殺害俘虜這件事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了,趙匡胤看到白起如此生氣,若單單隻是因為那40萬俘虜的話有一些說不過去。俘虜投降之前是敵軍,白起帶兵與他們打了一年多的時間,雖最終趙國敗了,但雙方都損失慘重。人們常說人無完人,戰争剛結束的白起難免會有些許情緒,看到這些戰俘很生氣,并且依舊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敵軍,是以才會做出如此沖動的事情。

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趙匡胤為何勃然大怒?

趙匡胤出身武将,如今成為了開國皇帝,但卻不提倡殺戮實屬難得。趙匡胤一直以來都是以仁愛之國,并且此人非常的重情義,從杯酒釋兵權中也能夠看到,趙匡胤對于武将的看法與曆史上的其他皇帝有很大的不同。趙匡胤成長于将士之家,他對于戰争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深有體會,是以他對于白起曾經的做法非常不認同。

趙匡胤去武廟祭拜,看到白起時,趙匡胤為何勃然大怒?

其實被趙匡胤請出武廟的不僅僅隻有白起一人,一共被請出了二十二位武将,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孫膑、廉頗、韓信、關羽、張飛等。除此之外,還有二十三位武将被放進了武廟。被請出武廟的武将都有共同點,那就是不仁不義并且功業有所瑕疵。後人認為,這次武廟大洗牌,或許不像表面上的那麼簡單,當時的時代背景是趙匡胤剛奪了後周的江山,此時的趙匡胤壓力很大,他的這個做法可以間接的告訴他國,趙國是絕對不會殺害俘虜的,當趙國今後與他國發生戰争時,他國大可以放心的投降,大宋一定予以優待。如若趙匡胤不這麼做,那麼由于先前有了殺降的先例,今後發生戰争時,他國士兵極有可能甯願戰死在戰場上也不投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