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樓蘭不光神秘,還是一個遭到憎惡的小國,國家雖小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一個當道小國,長期受到中原的憎恨,不滅樓蘭不罷休。樓蘭究竟做了什麼,為何招來如此多的敵意?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樓蘭的那些神操作。樓蘭經常出現在古人的詩詞中,以神秘著稱的樓蘭,在古詩詞中呢,卻是另一種描述都帶有非常強烈的敵意。王昌齡、辛棄疾和李白等詩人,都寫詩抒發心中的憤怒,衆多文人對樓蘭的看法都是一緻的。這個不起眼的小國為何招來如此多的敵意,這就要從西漢初開始說起。

樓蘭的地理位置和他展現出來的政治态度是他被敵對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樓蘭、匈奴和漢朝之間的牽扯。秦始皇時期,中原就不斷受匈奴到侵擾,嬴政派出大将蒙恬将匈奴趕出河套地區。從此匈奴實力大減,中原地區也得到短暫的安甯。秦末年間,長期内亂,長時間沒有得到制約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開始卷土重來。屢次侵犯西漢邊境,又導緻戰亂不斷,匈奴對西漢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肯定有人想問西漢和匈奴之間的沖突,和樓蘭國有什麼關系呢。這就要看一看樓蘭的地理位置,他位于羅布泊的西部,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袖珍小國。也是西域的重要樞紐,在西域樓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漢和匈奴打得不可開交,西域是他們争奪的重要地區。都想通過控制樓蘭來控制西域地區,樓蘭成了必争之地。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在兩強之間求生存實在太不容易了,劉邦統一天下後。西漢初期采用修養生息的政策,暫時停止和匈奴的對抗。也沒有和匈奴直接火拼的實力,劉邦通過和親的方式與匈奴暫且修戰。即使沒有戰亂,樓蘭也是在夾縫中生存。其實一般情況下,隻要樓蘭不惹事,西漢和匈奴不會無事生非找麻煩。它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他的尴尬處境,夾在兩國之間很是為難,于是當起了牆頭草,在西漢和匈奴之間搖擺不定。

在漢武帝劉徹時期,是絲綢之路開辟的出期。劉徹派史臣張骞出使西域,在這期間西漢收攏了一些西域小國,但是西域大部分對西漢不是特别了解。北方的匈奴太過兇猛,經常南下欺壓這些西域小國,西域很多國家不敢和西漢來往。這時的樓蘭國距離匈奴較近,相距西漢較遠,隻知道匈奴大哥的厲害,對西漢的實力模模糊糊自然沒有什麼敬畏感。樓蘭國主為了得到匈奴的庇佑,一個勁兒的幫助匈奴屢次充當耳目。

小小的樓蘭為何受到西漢和匈奴争搶?,這就要說到絲綢之路開通。西漢的使臣和商隊經常會路過樓蘭,匈奴要求樓蘭攔截漢使。樓蘭為了讨好匈奴對他們提出的要求那基本上是有求必應。樓蘭攻劫西漢的使者,漢使經常在樓蘭遭遇不測,這讓漢武帝非常氣憤。一個小小的樓蘭也敢蔑視我大漢的國威,為了出這口惡氣。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派出大将趙破奴和使者王輝律。率領騎兵數萬進攻西域,主要攻打為匈奴辦事的樓蘭和車師國。為了打敵人出其不意,将軍趙破奴率領騎兵七百人,連夜速趕到西域。帶兵攻入樓蘭城中,還在做美夢的樓蘭國主被趙破奴的鋼刀架在了脖子上最後被抓獲。樓蘭王心想這下小命不保了,可是漢軍根本不屑殺他。漢武帝此次派兵攻打樓蘭,隻是為了讓其徹底臣服,教訓一下這個無知小國。收拾完樓蘭後,趙破奴又帶軍攻打車師國,成功擊破車師後。趙破奴帶軍将樓蘭王抓回了都城長安,帶着他在西漢的城中轉上了一圈。

這次讓樓蘭王是大開眼界,大汗的繁榮盡收眼底。和隻知縱馬劫掠的匈奴相比,那差距不是一點點。樓蘭王瞬間覺得自己以前是被豬油蒙了心,參觀完大漢的樓蘭王選擇歸降西漢。識時務者為俊傑,樓蘭王夠灑脫。漢武帝也沒有苛待他,派人将其送回,他可以繼續為王,對他隻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從此聽從大漢的指揮,果然是哪家實力更強,就跟着哪家跑。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樓蘭王回到西域後,也安分守己的确老實了一段時間。這時呢,匈奴大哥發現了異樣,樓蘭沒有再替他們辦事了。一番打聽之後得知,這樓蘭歸降了西漢。匈奴遭到背叛後非常的憤怒,匈奴單于派兵問候了樓蘭王。小小的樓蘭,根本抵不住匈奴的怒火。隻能拼命的陪笑臉,樓蘭王說:“我們小國寡民的西漢兵多馬多實在抵抗不住啊,是不得已才歸降的。我也很無奈。”樓蘭王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為了安撫匈奴,他将自己的兒子送給匈奴當人質,綁上西漢的同時,又向匈奴兩面稱臣。在夾縫中求得一線生機,好在西漢和匈奴雙方都答應了樓蘭王的不情之請,局勢又穩定了一段時間。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派出将軍李廣利出征大宛。路過樓蘭國時,遭到了樓蘭兵的偷襲,大幸的是漢軍提前警覺。成功反擊樓蘭,樓蘭王再次被漢軍抓住将他帶回長安請罪。一回生二回熟啊樓蘭王這回學乖了,他在漢武帝面前大吐苦水,樓蘭國小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生存太過艱難,不兩屬根本就沒辦法自安。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出爾反爾的樓蘭王,為何漢武帝屢次将其放回?樓蘭王此話一說,本來怒氣沖天的漢武帝居然被樓蘭王的煽情感動到了。漢武帝表示說:”你說的呢,也是實話,念在你不是本心想與大漢為敵,你回去吧,之後好自為之“。樓蘭王又被放回,回到樓蘭後,樓蘭王開始忐忑不安,他怕匈奴再次來襲。不知該如何交代,這次匈奴沒有派人前來,可能無暇顧及。也就沒有再逼迫樓蘭辦事,但是呢也沒有再給過一張好臉。這樣的局面至少免去了左右為難,樓蘭也可以專心為西漢辦事。就這樣,樓蘭平靜了幾年,直到公元前92年,平靜的局面發生了轉變。這一年,樓蘭國王駕鶴西去,王位不能一直空着,需要有人來繼承。

首想到的繼承人是他的兒子,但是他稍長的兒子統統不在樓蘭。其中,長子在匈奴為質,次子在西漢為質,相比之下呢。西漢更好說話,于是樓蘭派使節到大漢,想接質子尉屠耆回去。但卻不順利,質子尉屠耆得知父王去世的消息後,非常的悲痛。也不願卷入複雜的政治中,不願意回去。漢武帝也應允了他的請求,樓蘭使節無功而返,沒把人帶回去,無奈之下樓蘭隻好令擇他人為王。但是不久後這個樓蘭王去世了。匈奴得知消息後,近水樓台先得月,将質押在他們手中的安歸送回了樓蘭,安歸當上了樓蘭王。他對西漢很不友好,步上了老樓蘭王早期的後塵對西漢和出使西域的使者和商隊騷擾不斷,因為安歸在匈奴手下長大,坐上王位後自然倒向匈奴一邊。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恰巧這時漢武帝駕崩,年幼的劉弗陵接班,繼承了西漢的皇位。樓蘭屢次侵犯漢時,引起了西漢的強烈不滿。但是處于新老皇帝交替時期,年幼的劉弗陵不想對西域大動幹戈。隻是派使者帶領30人拿着诏書去譴責樓蘭和西域不聽話的小國。可能是懲罰的力度不夠,樓蘭對西漢的态度一直反反複複。

公元前77年,漢昭帝派傅介子前往樓蘭,将樓蘭王安歸刺殺,然後立尉屠耆為新王。又将樓蘭改名為鄯善,國都遷至泥城。公元448年,樓蘭被北魏滅國,前後一共600多年的曆史。自古以來,牆頭草都不是好當的,要想找到生存的機會,先要擺清楚自己的位置,要有堅定的立場,才可能從困境中脫身。樓蘭會招來如此多的憎恨,都是搖擺不定導緻的。在曆史長河中,樓蘭不僅籠罩着神秘,也有揮之不去的敗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