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微信,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作者:王長勝
企業微信,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撰文|王長勝

1000萬+,這是企業微信已經服務的真實企業群組織;

1.8億,這是目前使用企業微信的活躍使用者;

5億+,這是企業通過企業微信服務的微信活躍使用者數;

1.4億,這是每1個小時,115萬企業員工通過企業微信與微信上的使用者進行服務互動的頻次。

1月11日,企業微信釋出4.0新版本,這是一次關于内外連接配接的全面進化更新。過去5年來,企業微信隻做了一件事——連接配接。尤其在全球大背景和疫情反複的當下,連接配接成為彌足珍貴的品質和能力。

衆所周知,自從企業微信釋出第一個版本開始,定位就從未變過,那就是要做“企業的連接配接器”。在1.0版本中,企業微信通過一個通訊錄和一個IM,完成了企業内部員工的連接配接。2.0版本,通過一個工作台開放接口的能力,把小程式和應用結合到企業微信裡,實作了企業内部軟硬體系統和資訊的連接配接。3.0版本,實作了與微信的互通,提出“人即服務”的理念,從此企業微信不再隻是連接配接企業内部的工具,還可以連接配接消費者,對于克制的微信文化,這被看做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而今天的4.0版本,企業微信再次突破自己,讓企業微信與企業微信,企業微信與騰訊文檔、騰訊會議實作了互聯,形成了企業之間、産業之間、上下遊之間的廣泛連接配接。

從最開始的連接配接企業内部、連接配接人、連接配接系統,到連接配接外部、連接配接産業,企業微信在一次次突破自己領域的同時,也成為了無處不在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微信,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企業微信,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人即服務”的再次進化

兩年前,企業微信首次實作了企業微信和微信互通,釋出了“人即服務”的一系列功能,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是對外服務的視窗。”

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離顧客越近,離增長越近,但是,顧客需要的時候才是服務,不需要的時候就是打擾。如何在不打擾使用者的前提下,又能做到使用者需要的時候随時出現呢?

通常情況下,企業有兩種情況會接觸到使用者,一是線上下門店面對面,通過掃碼添加成為了固定好友;二是使用者主動通路企業官網、視訊号或APP找到客服。

比如,在攜程上訂機票,使用者遇到問題可能會直接聯系客服人員,進行咨詢和解決。這個使用者通路完了,可能關掉視窗就不能二次聯系了,而且這個客服也不能聯系到這個使用者了。這個時候,企業微信就就提供了一種微信客服的能力,客服聯系完使用者之後,使用者所有的會話都會留存在微信聚合的一個會話裡面,以便于使用者二次翻閱,重新再發起服務需求,而微信客服又可以在接下來的服務中直接去觸達到使用者,這就是微信客服比以往其他客服更高效、更便利的地方。

微信客服是提供給企業的一種全新的、臨時連接配接消費者的能力。隻要企業選擇設定,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在微信内,如視訊号,公衆号,小程式、搜一搜、微信支付頁面等;也可以在微信外,如企業APP、官網等地方,都可以找到企業的客服。通過這樣一種連接配接架構,微信客服補全了一個企業能夠觸達到使用者的幾乎所有方式。并且,雙方會彙集到企業的服務中台上,保證了服務品質的統一和标準化。

以最近和未來都會很火很重要的視訊号為例,在新版本中,對于員工而言,不僅在企業微信的個人資料頁上可以關聯企業視訊号,也可以用企業微信轉發分享視訊号内容;對于顧客而言,看到視訊如果有了解興趣,可以在視訊号首頁選擇一鍵添加品牌的企業微信;如果在看直播有問題想咨詢,也不用打斷思維跳出直播間,頁面底部同樣一點可以添加專人服務。總之,通過微信客服,在顧客有需要的任何地方,都能售前找到人咨詢,售後能找到人服務。

微信客服還提供了一個更新服務的功能。如果顧客有購買意向,或是對産品滿意,客服可以一鍵發送企業微信名片,邀請加為好友,将臨時對話更新成“專員服務”,或者一鍵邀請顧客加入粉絲群,更新成“客戶群服務”。

有一句話描述微信客服很貼切:客服咨詢不再是一次咨詢的結束,而是品牌與使用者建立長期信任關系的開始。

企業微信,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打開“協同黑箱”,連接配接“上下遊”

在新版本中,企業微信通過後端首次實作了連接配接上下遊的能力,可以讓企業跟企業之間溝通,來完成企業間生産的協作。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件衣服,并不是由一家工廠來完成的。扣子是一家,布是一家,拉鍊又是另一家,他們之間的協作方式,很多還停留在十幾年前,比如紙筆、電話、個人微信等。不同工廠處理不同環節,某個環節到了什麼進度,需要挨個問詢記錄。是以,我們冬天穿的羽絨服,往往在夏天就已經開始了設計生産,因為其中涉及到的上下遊多家産業鍊上的公司,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最終傳遞,沒辦法,隻能提前半年就開始了溝通協調工作。

而位于廣州的智衣鍊服裝廠,規模100人,卻可以接一些時間要求特别急的訂單。從接單到出貨,隻需48小時。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沒錯,通過企業微信,智衣鍊打通了30多家代工廠的各個生産環節的資訊流和業務流。從定布料,到裁床(剪出形狀),再到車縫(縫接),再到品質檢測、入庫、發貨。所有環節的生産資料,都會同步到企業微信工作台的一個應用上,可以随時檢視每條生産線上每一張訂單的進度,如果節點有耽誤系統還能自動報警。通過企業微信新版本的上下遊連接配接賦能,智衣鍊的生産效率提升了35%,生産環節的損失率,下降了40%。

新版企業微信中,企業可以建一個上下遊的通訊錄,把所有供應商、經銷商都加到通訊錄裡。找上下遊聯系人,就像找公司同僚一樣簡單。在溝通環節,企業與上下遊間可以直發消息,同樣像和内部同僚溝通時一樣友善。任何緊急的通知、公告、方案要快速傳達,都可以一鍵群發給上下遊夥伴。

甚至,就連最重要的文檔、會議、日程、數字化應用都可以共享,隻要企業選擇一鍵共享,庫存管理、會員管理、教育訓練學習類等應用,就會出現在上下遊企業的工作台上,點開就能用。

當然,關于上下遊連接配接的所有功能,都會通過分類、分層管理功能,在保障溝通高效的同時,也實作了隐私維護。

如今,已經有超過1000萬家真實的企業群組織在使用企業微信,這就意味着企業微信有能力打破1000萬家企業間的“協同黑箱”,而這1000萬家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要真正實作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連接配接,企業微信還需面對更大的挑戰,以及更大的自我突破。

企業微信,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一門三傑”再聚首

在去年的騰訊年會中,馬化騰特别提到了一個詞叫“一門三傑”,指的是企業微信、騰訊文檔和騰訊會議。自2018年騰訊推出産業網際網路戰略以來,“三傑”均獲得了不過的發展,在各自領域獲得了使用者的廣泛認可。但是一直以來,“三傑”都各自獨立,互相隔閡,雖然企業微信提供了一些标準化的接口,但是使用者使用起來并不友善。

在企業微信2022新品釋出會上,這三款産品實作了真正的融合。融合後的“三傑”,以企業微信為連接配接平台,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的内部協同更加流暢順滑,更能安全可靠地支援多人跨企業、跨軟體地實時溝通與協作,給使用者打造了一個一體化自由協作的辦公體驗。

以往,一個員工要統籌開個會或者是要協作完成一個檔案,既要裝企業微信的APP,又要裝騰訊會議的APP,一個會議要兩邊切換。又或者,一個文檔發到群裡,群裡每個人還要點這個文檔去申請權限,發起方要挨個調權限。

為了完成“三傑”真正融合,并不容易,要知道,企業微信屬于WXG(微信事業群),騰訊會議屬于CSIG(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騰訊文檔則屬于PCG(平台與内容事業群)。要把産品融合在一起,首先要把人先融合在一起。為此,騰訊會議和騰訊文檔團隊拉了幾十人團隊,從9月份開始進駐到企業微信開發團隊的辦公室,臨時組建了一個新團隊共同閉門研發。

過了秋天,又過了冬天,融合版騰訊會議與企業微信終于打通,不僅讓企業内部員工更高效開會,也能幫助企業更友善地和企業以外人員的溝通。新上線的雲錄制與紀要功能,可以實作會議内容整理幾乎自動完成。

與企業微信功能無縫連接配接之後的融合版文檔,則成為了一個多人協作的新空間。在延續騰訊文檔優勢體驗的同時,企業協作的邊界也在不斷突破。企業内外的人都可以被邀請進來協作,從過去的“把文檔發出去”到現在的“把人加進來”,文檔真正成為溝通場所和協作空間。

至此,騰訊産業網際網路效率工具正式實作一體化。

企業微信,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寫在最後:

自2016年4月企業微信上線以來,尤其在2018年騰訊提出“産業網際網路”戰略以來,企業微信連接配接着12億微信使用者,幫助企業敏銳感覺消費需求變化,助力企業間組隊合作,為産業更新擴容,全力實作産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的融合。

正如在釋出會的開場演講中,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企業微信負責人黃鐵鳴所講的那樣:“未來,産業網際網路跟消費網際網路将呈現出一種融合的趨勢,企業微信願意在這個過程中跟大家一起的參與,共同建出一條條連接配接之路。我們修路、搭橋,幫助企業融入到社會價值網絡當中,一起共建出共生的生态。”

在産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大潮一步步融合、推進的過程中,企業微信正在努力突破自己的邊界,讓自己融入到這場大潮,連接配接、連接配接、再連接配接,将一個個浪頭連接配接成一條條海浪,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成了這場大潮的一部分。

在突破與連接配接中,“照見”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