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心安處是吾鄉!錫劇《蘇東坡》首演,看罷更懂“東坡先生”

作者:紫牛新聞

“蘇東坡,985歲生日快樂”,1月8日,“學霸”蘇東坡的985歲誕辰登上了各大社交媒體的話題熱搜,這位摩羯座的“寶藏男孩”以今天很多年輕人文化偶像的身份再度“出圈”。相隔5天,大型原創錫劇《蘇東坡》于1月13日晚在江蘇常州鳳凰谷大劇院驚豔首演,在戲劇舞台上再現其“蘇轼之是以成為蘇東坡”的傳奇故事,再次向這位千古文豪緻敬。

此心安處是吾鄉!錫劇《蘇東坡》首演,看罷更懂“東坡先生”

錫劇《蘇東坡》由江蘇省演藝集團錫劇團與江蘇常州市錫劇院聯合創排,由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副教授張泓擔任編劇,國家一級導演韓劍英執導,梅花獎、文華獎、上海白玉蘭主角獎獲得者、當代錫劇表演藝術家周東亮領銜主演,常州市錫劇院院長兼書記、國家一級演員孫薇擔任女一号,還有業界諸多大咖加盟,強強聯合。該劇得到了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州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援,并入選為2020年度江蘇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助項目。首演當晚,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演藝集團、常州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相關上司出席現場觀賞演出,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劇看懂:“蘇轼為何成為蘇東坡”

985歲的蘇東坡在網上收獲了若幹的慶生貼,其中有網友統計他所著文中“呵呵”共出現了四十多次。蘇轼的一生,坎坷而豐富,蹉跎而深情。然而他卻灑脫樂觀,即便人生實苦,卻每每付之“呵呵”一笑。錫劇《蘇東坡》截取的是從他44歲到54歲的人生經曆,其中被貶黃州的四年成為整個劇作的重中之重:元豐二年,蘇轼因批評新法,下獄烏台百餘日,被赦後流放黃州。在人生低潮蘇轼卻意外發現“不為人識”的自由和受民擁戴的快慰,安心做了躬耕田畝的農夫,自号“東坡”。此後親嘗稼穑甘苦,漸悟新法亦有可取之處。後神宗邀蘇轼重歸廟堂,兩難之中,蘇轼泛舟赤壁,入夢三國,悟出“風流英雄俱往矣、泱泱蒼生是永恒”,決意以天下百姓為重、以一己得失為輕,歸朝而去……

此心安處是吾鄉!錫劇《蘇東坡》首演,看罷更懂“東坡先生”

“這是很有味道的一部戲,需要慢慢品味”,正如導演韓劍英所言,錫劇《蘇東坡》并未選取極具戲劇沖突、兩派水火不容的“烏台詩案”作為主要劇情重心,而是重點描述蘇轼被貶黃州後的流放生活,通過在與當地百姓、太守、朝雲……甚至在與自己的對話相處中,逐漸悟出為人、為官、為政的諸多領悟,讓觀衆感同身受,在“看戲”之餘生出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蘇東坡》以蘇轼身陷囹圄到被貶黃州開篇,帶着觀衆一點點地去認知和感受,他是怎麼從過去的文人蘇轼,變成開墾十畝坡地過着種地、寫詩、做飯生活的‘蘇東坡’,以及這種身份的變化帶給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的深刻變化”,蘇東坡的扮演者、錫劇藝術家周東亮說。而這也是編劇張泓的創作初衷,“從烏台詩案到黃州十年,這段經曆是蘇轼的蛻變和涅槃。在這之前他是蘇轼,來到黃州他耕地種田自号東坡,也進入了更遼闊的人生境界”。

此心安處是吾鄉!錫劇《蘇東坡》首演,看罷更懂“東坡先生”

細節無敵:蘇字宋畫文人竹,皆入舞台

蘇轼曾雲: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為何?因為: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既代表了蘇轼一生的高潔品質,也與中國曆代文人有着不解之緣,文人愛竹,自古皆然。錫劇《蘇東坡》的匠心打造還展現在作品在諸多細節之處的用心打磨,比如首先進入觀衆視野的是懸于舞台正中一個巨大的圓形裝置:直徑長達十米,可旋轉、可升降,随着燈光、音樂的變幻,它可以配合舞台起到各種推動劇情的神奇作用。這是什麼?它是該劇的舞美設計倪放做出的一個精心又大膽的設計:一個竹子的斜剖面,“它代表蘇轼一生的追求,居不可無竹,劇也不可無竹”。除了意象作用,這個“竹幕”還可以實作分割時空、演繹“戲中戲”等舞台效果,“他代表的是蘇東坡的精神宇宙,而演出開始之後,這個舞台就是觀衆的了,你們還可以有更多的解釋和想象”。

此心安處是吾鄉!錫劇《蘇東坡》首演,看罷更懂“東坡先生”

錫劇《蘇東坡》,處處“蘇東坡”,該劇可謂細節滿滿。在看到“竹幕”這個巨大的驚喜之前,舞台的“二道幕”上緩緩呈現出“蘇體”的劇名“蘇東坡”,這三個字的确源自蘇東坡的真迹,劇組在多番的讨論後決定采用在蘇東坡的書法作品中“集字”的方式,找出最适合的三個字拼成這個最富“誠意”的劇名。除了蘇字更有蘇詞,蘇轼一生留下佳作衆多,劇中“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心安處是吾鄉”等著名蘇轼作品被融入到劇情當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是被作為主題曲重新譜曲演唱,旋律從清雅到婉轉,再到激昂放闊,既有戲味兒又頗具古風氣質,事先在“錫劇”公衆号平台劇透後,戲迷紛紛表示這首歌“極具爆款潛質”。

此外,宋畫被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個極簡美學的巅峰,在《蘇東坡》的舞台上,“夜遊赤壁”等重點劇情當中,恬淡詩意的宋畫被運用到舞台背景當中,一個個簡約、雅緻的宋代場景、市井躍然舞台。而作為宋畫中極為珍稀的傳世名作,蘇轼的《枯木怪石圖》也被做成道具出現在舞台之上,可見主創之用心。

圓夢常州:劇裡劇外,此心安處是吾鄉

“去紫绶,着布衣,晚景歲月常州享”,全劇尾聲處,常州山水之間,晚年蘇轼與百姓的聲聲唱酬,傳至天際……蘇東坡一生中最大的夢想便是晚年可以無憂無慮“終老常州”,因為這裡民風淳樸、山水秀麗、文氣蔚然。然而他的晚年雖終老常州卻不免颠沛,一生遍嘗困頓也看遍民生,最終成就了獨一無二的蘇東坡。舞台上,導演和編劇以這樣虛實結合的手法幫助他圓了一個圓滿的“常州夢”,蘇東坡發出了“吾心安處是家鄉”的感歎。

此心安處是吾鄉!錫劇《蘇東坡》首演,看罷更懂“東坡先生”

同時戲外,飾演蘇東坡的“錫劇王子”周東亮也圓了自己的“蘇東坡夢”。誰人不愛蘇東坡?蘇東坡作為家喻戶曉的千古文豪粉絲無數,但在舞台上如何呈現一個有血有肉讓觀衆認同的蘇東坡卻是件難事。創排《蘇東坡》一直是周東亮的一個舞台夢想,對于為何将錫劇團2022年的首場演出定為《蘇東坡》并在常州首演,周東亮表示,蘇東坡對江蘇常州鐘情有加,一生中13次經過常州,其中有史料明确記載的就有5次,留下了“出處窮達三十年,未嘗一日忘吾州”的感慨,并最終在常州終老。“錫劇舊稱灘簧,就是無錫、常州一帶起源的。用錫劇這個劇種來展現蘇轼的豁達、樂觀十分貼切。”錫劇《蘇東坡》的唱腔部分遵循傳統,呈現除了原汁原味的錫劇味道。人物塑造上,周東亮演活了才華橫溢又灑脫樂觀的蘇東坡。其實為了更好地走進蘇東坡,創排期間,周東亮閱讀了大量蘇東坡的作品和文字視訊資料,對蘇東坡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随遇而安是蘇東坡的人生态度。但是應該看到,他走到哪裡都能在那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爆發出新的火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