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引讀:所謂的狀元,就是能在殿試上獲得第一名的人。是以狀元之名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想要得到的頭銜。獲得後就意味着自己和家族可以一飛沖天,成為人上人。可我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在相當一段時間内,真正可以一飛沖天的還是那些中探花的人。要問這是什麼原因,就要說說這背後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前三甲

我們都知道,古代文人參加科舉大緻分4-5個步驟。首先要獲得“童生”資格,然後參加縣試以及府試獲得秀才資格,之後參加鄉試擷取舉人資格。接下來就要進京趕考擷取進士資格,有了這個資格之後,就可以參加最後的殿試,來争奪前三甲。

不過許多人并不知道,我們熟知的“榜眼”以及“探花”這兩個頭銜,其實是從宋朝才正式開始的,也就是說在這之前,榜眼”“探花”隻是一種戲稱,和排名毫無關系。

既然如此,為何會出現中“探花”要比中“狀元”還要高興的情況呢?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探花使

唐朝時期,當進士考試結束之後,皇帝就會在皇宮之内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來宴請這些未來的官員,而這場宴會的名字就叫做“探花宴會”。

顧名思義,這種宴會就要将皇宮美好的一面展現給這些考中的進士,讓他們對未來有着很好的憧憬。是以宴會開始之前,皇帝會從所有的進士中挑選出兩到四名顔值擔當的人,封他們為“探花使”。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他們的工作也很簡單,就是在宴會的花園中采集各種美豔的鮮花,之後每個人在寫下一首表達心情和美好祝福的小詩。做完這些之後,宴會的焦點人物狀元就該出場了。

是以這幾位探花郎也可以看作是陪襯鮮花的綠葉,等到主角出場之後,他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不過被選為探花的這些人,他們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不成文的規定

前面說過,被挑選出來的人長得都很帥氣俊朗,加上他們能夠成為進士,肯定具有一定的才學,這就使得他們成為了京城内一些大家閨秀的擇偶對象,這其中不乏一些擁有高貴身份的女子。

也正因如此,每次的“探花宴”結束之後,京城之内的達官貴人們,就會開始上演一出出搶婿的戲碼,尤其是那些還沒有成家的探花郎,更是他們争搶的首選。

這裡或許會颠覆我們的認知,在古代重男輕女的情況下,我們一直認為争搶配偶的情況,一般是男人們争搶一位美貌的女子,比如三國時期被曹操和關羽争奪的杜氏,以及被五六個男子争搶的蕭皇後等。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但從唐朝開始,這種情況不僅發生了改變,而且非常普遍。比如這些探花郎,甚至還會被女子們争搶。

正所謂“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但凡被皇帝點中的探花郎,可以在幾天内成就兩件人生大事。當然,日後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也正是有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被皇帝點中的探花郎才會如此高興,甚至堪比中狀元。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改革

不過到了宋朝宋徽宗時期,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曾經的探花郎也就正式成為了納入了前三甲的第三名。

雖然宋朝之後的探花沒有了往日的風光,但這對國家社稷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選拔進士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國泰民安,為朝廷選官,不是為達官貴人們選婿。

也正因如此,日後的探花多是一些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比如明朝的陳瀾、蔡昂、高節,清朝的程元章等等。

他們都或多或少地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尤其是清朝的程元章,他曆經康雍乾三朝,不僅功績卓著,而且還留下了許多著作和書法。

這才是“探花”該有的樣子。

▲關注我,贈送高清中國和世界地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