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從炒基金到炒美股,年輕人的搞錢熱情高漲,恨不得在自己手機殼背面塞進發财符。而現在,熱衷搞錢的他們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個領域——潮玩。在圈外人看來平平無奇的潮流玩具,為何引得那麼多人紛紛一擲千金?它與消費是什麼關系?潮流玩具如何變成了新型投資産品?它提供了怎樣的價值,又暗藏着哪些危機?從炒鞋到炒熊,年輕人真的從潮流市場搞到錢了嗎?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天價玩具,如何成為當今頂流?

Kaws的玩偶、村上隆的太陽花、Bansky的塗鴉、草間彌生的波點、Kenny Wong的Molly……這些都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景觀,年輕人樂此不疲地享用着潮流藝術的成果,彰顯着自己的态度和審美。潮流藝術也已經從亞文化的地位逐漸走入主流市場,成為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潮流藝術原本是街頭藝術的一個分支。街頭藝術 (Street Art) 源于 60 年代紐約 Bronx 區的塗鴉 (Graffiti) 與藝術挑釁 (art provocation)。它曾在70 年代廣遭撻伐,又在80 年代得到認可。藝術家選擇以街頭做為發表藝術品的場所,不進入畫廊體制展示作品,更喜愛直接與公衆接觸與交流,挑戰正規藝術界的規範限制。同時,藝術家熱衷于使用形式簡單快速的創作方式如噴漆、模闆、貼紙、海報等,并延伸至城市藝術(Urban Art)、遊擊藝術(Guerrila Art)、後塗鴉(post-graffiti)和新塗鴉(neo-graffiti)以及近年的藝術焦點,潮流藝術。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自此,後現代藝術的帷幕便徐徐拉開。它打破了精英文化和大衆文化之間的壁壘,打破了原有的文化等級秩序,模糊了生活和藝術的界限,拼貼、挪用、塗鴉、複制、反諷、混搭、戲仿、行為……多元的藝術創作方式帶給人全新的藝術體驗和藝術觀賞模式,消費文化、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之間的緊密關聯也就此展開。消費者成為藝術中重要的參與者,甚至是内容的生産者。而潮流藝術也成為市場中的後起之秀,與消費主義緊密結合,在藝術市場中站穩腳跟。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以街頭為藝術生涯起點, 27 歲英年早逝的 Jean-Michael Basquiat 曾被譽為 “史上最貴美國藝術家”。他的作品《無題》在 2017 年蘇富比拍賣中以 1.105 億美金(約合 7.77 億人民币)落槌,創下當代藝術拍賣天價。街頭與潮流藝術俨然成為近來消費者目光聚焦的主力之一,此趨勢促使潮流藝術家在拍賣市場和消費市場都獲得巨大的認可。傑夫·昆斯的争議之作《兔子》在2019年5月15日佳士得紐約拍賣行中以9107.5萬美元成交。KAWS以《辛普森一家》為靈感創作的畫作《The KAWS Album》,則在2019年4月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上拍出了1.16億港币的高價。在與品牌聯名這一塊,“村上隆 x LV”“KAWS x 優衣庫”“傑夫·昆斯 x Supreme”“草間彌生 x LV”……拍賣市場與消費市場給予的熱烈回應,讓巨大的财富和關注向潮流藝術家湧來。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掌握流量密碼,潮流已成大勢

曾有潮流玩家指出,“很多潮流藝術是被市場所擁護的,已經成為經典而且被大量複制,但尚不被藝術史所接受,還需要經過時間來斷定未來是否能夠在藝術史的鴻溝留下一頁。”

即便如此,街頭潮流文化跟着 80 後出生的千禧世代與 90 後的 Z 世代一起成長,他們穿着 Nike & Adidas 的運動服、喝可樂、看漫威、遊迪士尼,吸收着一樣的養份長大,潮流成了一種時代的認同感。2019 年,滑闆藏家 Ryan Fuller 在蘇富比拍賣整套與衆多藝術家合作的 Supreme 滑闆收藏,最後由萬達集團藝術收藏機構負責人郭慶祥的兒子 —— 17 歲的 Carson Guo 以 80 萬美金(合約 563 萬人民币)納入庫中。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Phillips 拍賣行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國際專家李美玲分享,“潮流藝術在拍賣已成勢頭,特别是日本與美國在潮流藝術的産業鍊發展完整,有不同價格政策分部的區分,足以照顧到不同族群的藏家需求。”

而為潮流藝術鋪路的先鋒,如 Basquiat、Keith Haring,以及21世紀潮流藝術績優股,如村上隆、KAWS、Banksy,皆于金字塔頂端流通。繪畫或雕塑技巧的高明與否早就不再重要,潮流藝術家以自我為中心打造出了一個醒目的IP和一個互動的生态圈,這個話語體系在強大消費能力的支撐下,影響力逐漸破圈。鮑德裡亞指出,“消費社會的特點在于,在空洞的大量的消費符号的基礎上,否定真相”。然而,潮流藝術家最擅長的便是制造強有力的消費符号,為這些符号賦予潮流的意義,進而在市場的流通中捕獲彼此認可的同類。獨特的符号、有故事的IP、強大的可複制性、高辨識度的視覺形象、純粹的色彩使用、緊密的群體互動……這些都是潮流藝術占領市場的财富密碼。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正如上世紀紐約布魯克林的街頭,藝術家們要使用一些心照不宣的“暗語”來彰顯身份,如今的消費社會仍然延續了這樣的規則。潮流藝術家借由社交網站,與畫廊、品牌的合作,加強作品的曝光,塑造出一種理想的潮流生活圖景,吸引粉絲和關注者。粉絲通過對潮流藝術家創造的符号的使用,完成自我身份的标榜,并參與到這個群體互動的遊戲中來。

當潮流藝術擁抱消費主義

潮流藝術,以及最初的波普藝術,從誕生起就與消費主義密不可分,以極其熱情的态度擁抱着消費文化,并借助消費的力量來完成自身的塑造和推廣。是以,對消費主義的批判幾乎都可以挪用到對潮流藝術的批判中,從商品拜物教到精神生态的危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懸挂在潮流藝術的上方。

潮流藝術本身作為一種藝術現象,有其内在的文化價值、較為明确的藝術創作和表達的規律,以實作對藝術自身的限制。例如,村上隆的“太陽花”來自對二次元和超扁平的思考,奈良美智的“小孩”透露出成人社會的孤獨與敏感,傑夫·昆斯對欲望和窺視的挖掘,Daniel Arsham從未來時空審視當下生活……這些藝術作品實力證明了,潮流藝術也可以很有張力。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而在藝術背後,越來越多的頂級藝術家、設計師和潮流玩具進行合作,持續拉高了它本就不菲的售價,這些聚乙烯開始變得高不可攀。

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與香港玩具公司how2work合作的失眠夜娃娃Sleepless Night。蔡康永曾花7千港币入手,如今在巴黎的蘇富比拍賣行,價格已經飙到了12萬港币。

在天貓公布的資料裡,潮玩已經躍升成為年輕一代燒錢最大頭的愛好,把視線從動辄成千上萬的“小型藝術品”中轉向更平易近人的盲盒,如POPMART身上:開心抽盲盒,不開心抽個盲盒開心一下,不僅讓Molly、DIMOO這些指高小人的始作俑者年獲上億利潤,也讓一部分抽中隐藏的天選之子獲得自行溢價100%的特權。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與傳統量販玩具相比,潮流玩具手工制作的發售形式,配合限量的噱頭,注定了它不高的市場保有量。并且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一定的門檻:時間、知識,也為它早早劃定了閱聽人群體。

盲盒利用未知和收集的瞬時快感狙擊收藏愛好者的軟肋;Designer Toy用名家背書,既降低了知識的準入門檻,又讓高不可攀的藝術家作品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畢竟無論怎樣比起畫廊裡的陳列品潮玩更平易近人。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潮玩

盡管有人說潮玩就像當代藝術是一場騙局,但存在即合理,就像球鞋制造商最初大概也沒想到如今球鞋市場的火熱,市場的自我調節似乎也已經讓潮玩成為了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