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數字經濟規劃》檔案,都有什麼大投資機會?

作者 | 深鵬

今天的盤面,再一次呈現概念切換,新能源繼續大跌,而最火的,除了預制菜,就是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上午一開盤,已經有了一波狂躁。

在數字化越來越深入,同時高科技不斷被定位為經濟轉型更新方向的今天,這份規劃,無疑分量十足,同時也蘊含着未來5年的投資機會。

但是,短期的熱鬧過後,還得細看一下,究竟哪裡是寶藏?哪裡是坑?

01

目标很宏大

先看看這份規劃的總目标。

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準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争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規劃還提出,加大6G技術研發支援力度,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絡等;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強化算力統籌和智能排程;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智能經濟,培育智慧銷售、無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長點等。

如果按照4%的年均GDP增速,2025年中國GDP為131萬億,10%就等于13萬億,目标宏大,體量也足夠大,增長還很可觀,等于說在宏觀層面定了調,未來5年數字化相關賽道,不怕沒有生意。

不過,從細分領域去看,也有不少差别。

從增長上看,最大的千兆寬帶使用者數,翻了差不多10倍,但這個6000萬的寬帶使用者數和全國寬帶使用者數比起來,還不算很大。

第二個增長極,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應用普及率從14.7%升上到45%,翻了2倍多,這個的看頭就相對多一點。如果說4G網絡的應用主要是C端,那5G甚至後面的6G,主要應用就在B端,這也是産業界的共識,而作為B端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工業制造領域可做的文章就很多,比如現在說得最多的智能制造、無人作業,如果真能夠實作嚴格意義上的智能制造,那創造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就非常大,這也是中國從“中國制造”走向的“中國智造”最關鍵的一步棋。

除了這兩個翻倍細分領域,其他的增長都在1倍或以下,相比而言,增長幅度就比較小了。不過也可以了解,像全國網上零售總額、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本身的基數已經非常大,尤其是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占GDP的比重已經高達37%,高基數下增長放緩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這兩個産業的發展已經到了成熟期甚至飽和期,能夠有增長,已屬不易,這兩個領域也是2021年被監管重錘的行業,很難再要求其他。

總的來說,這份規劃,最有看點的,我認為還是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

02

應該炒什麼?

規劃昨天出來,緊跟着的,就是鋪天蓋地的研究報告、投資政策。

不過,經過今天的市場檢驗,不少的所謂受益标的,并沒有兌現。比如有不少投資報告說到光纖廠商會直接受益于千兆寬帶使用者數的增長,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因為光纖網絡這種基建其實已經完成得七七八八,尤其是2013年國家提出過“寬帶中國”戰略,規劃了後面8年的寬帶建設任務,最重要的是,寬帶建設被首次提升到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的高度,具體實施上,強制性地要求開發商的建立樓盤,預先将入戶光纜布到位,哪個沒做這項工作的,不得驗收通過;而老舊小區、城中村這些也在三大營運商以及廣電的“深度覆寫”、“村村通”工程中一步步完善。

也正是因為這種強推式的戰略,使得中國的寬帶網絡建設走在是全世界的前列。是以,如果還以為這份規劃,能讓光纖廠商來一波利好,明顯是YY過度了。别的不說,直接上圖,作為最大的光纖制造商,亨通光電的走勢,高開低走,典型的消息面炒作,最能夠說明問題了吧。

當然,從百兆更新到千兆,并非不需要基礎設施的投入,隻不過線路方面的投資會相對少,主要集中點還在裝置層面,比如營運商側的傳輸裝置、交換裝置以及核心網,即使不需要新增,擴容也是免不了的。隻是,能夠吃到裝置層面的利好,絕對的大頭肯定是華為和中興,可惜最強的華為,不是上市公司。而在客戶終端上,寬帶更新了,至少“貓”得換一個吧,這也是概念股創維數字漲停的原因。

說到今天炒作比較熱的,還是集中在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概念,理由很簡單,工業網際網路具體到産業上,最能夠從中獲益的,是大資料、雲計算、資訊安全、人工智能這樣的領域,相關的标的也不少。

技術含量較高的,有科技巨頭,像雲計算,阿裡、華為、騰訊就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佔有率,再加上三大電信營運商,以及金蝶、用友這些SaaS廠商,格局基本就這樣了;大資料、人工智能這些,基本也都在巨頭們的“射程”範圍。

是以,中長線上看,押注這些巨頭廠商,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于被重錘了一年多的網際網路巨頭,這份規劃可能算不上反轉,但多少有點雪中送炭的意味,因為不管從國家層面還是從産業落地層面,要真的實作這個規劃目标,還得依靠這些巨頭們去開疆辟土,總不能政府躬親入局吧,當然前提是這些巨頭要“會做人”。

或許這正是這段時間,網際網路迎來了一個小高潮的原因吧。市場上有流傳國家對網際網路巨頭的重錘有些許放松的意味,投資大佬也在喊話抄底。巨頭們估計也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像騰訊的小馬哥就很識相:騰訊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時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

重磅《數字經濟規劃》檔案,都有什麼大投資機會?

當然,網際網路的大漲,還有跌得太慘的原因。

至于其他的中發票,因為規劃釋出炒一波,會比較猛,但後續能夠持續,就不好說了,資金去拉,有蹭概念的因素,還有盤子小的因素,小部分資金就随便拉個漲停。但是,被遊資盯上的,不少就真的是蹭概念,缺乏底層邏輯的支撐,通常是來得快,去得快,不出意外,炒個一兩天就會回落。

是以,炒可以,但千萬别上頭。

03

結語

年終歲末,通常都是行情比較清淡的,主力機構的人,不是在準備年終總結,就是在想放假去哪玩,無心戀戰了,加上一年下來,該賺的也賺了,KPI完成,bonus到手,這個時候還出手,萬一有啥差錯,那不是直接影響過年心情。是以還在裡面樂此不疲的,大概就是遊資和散戶了。

這種資金通常都是醉心于消息面的炒作,特别是政策相關的,像數字經濟五年規劃這類重磅規劃檔案,怎能不趁機收割一波?

何況,近期的新能源持續回調,作為去年最大的“吸金獸”,持續釋放出來的資金,也需要新的承接地,從資金面上看,也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兩天預制菜可以炒一波。與其不斷地強調預制菜的星辰大海,倒不如說隻是錢沒地去,要知道資本的脾性,就是這樣:有概念要上,沒概念造概念也要上,最終的目的就是炒一波,賺一波,至于後事如何,重要嗎?

最近的行情,除了風格高地切換,最明顯的還是消息面、政策面,炒中藥如此,炒預制菜如此,炒數字規劃還是如此。不過,正如前文所說,這類炒作必定是來得快,去得快,因為規劃對上市公司的真正利好,是長期的,是潤物細無聲似的,你很難說一個規劃,就能夠讓相關上市公司明年的業績翻一倍,是以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行情不是一日遊,就是兩日遊,頂多再撐一天,差不多了。

要真的比較好的布局時間點,得推到3、4月份了,那個時候,既有兩會,又有年報,前者讓你明白今年的國家經濟該怎麼幹,後者讓你看看哪家公司成績單好,更重要的是,這個時點也是機構們調倉、加倉的時刻。

是以,對于近期的行情,還是那句話,炒歸炒,别上頭,懂得落袋為安,才是正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