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于傑
編輯 | 楊光
出品|汽車産經
“對傳統汽車行業來說,(接受這項技術)意味着一些利益方面的挑戰。希望傳統車企能夠不要保守在自己原來的領域裡。”
1月11日悠跑UP DAY産品釋出會上,悠跑科技創始人、CEO李鵬一上來就對傳統造車理念提出了挑戰。
李鵬指出,滑闆底盤在降低造車門檻、實作“造車自由”的同時,也對傳統造車方式及其商業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舉個例子,把底盤這樣核心的部件承包給第三方,又是一個“靈魂”問題。
不過,也恰因為現實的局促,留給了未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悠跑選擇搶占這個風口。
悠跑的路徑
滑闆底盤有幾個公認的特征:
首先,底盤子產品化。
滑闆底盤由機械結構件、電子結構件組成,可劃分為前橋、中橋、後橋三部分。
前橋包括前懸架、副車架、電機、轉向機;中橋包括電池、防撞結構、熱管理系統;後橋包括後懸架、副車架、電機。
第二是線控。
線控就是電信号控制,取代了傳統的機械或液壓驅動。是以可以更靈活的布置車内空間。線控技術也是智能駕駛趨勢下很多車企在自研的核心技術之一。
在前兩點實作的基礎上,滑闆底盤可以實作“上下車身分離接耦”。
差別于“整車一體化開發”平台,上下分體式開發的造車模式,可以降低造車門檻、周期和成本。

最後,通常意義上,滑闆底盤被歸類為“非承載式車身”。是以更适用于皮卡、越野車這種對舒适性要求不高的硬派車型。
但李鵬在釋出會以及媒體溝通會中多次辯駁了這個觀點。
他說,大家了解的滑闆底盤的概念可能不盡相同。悠跑的UP超級底盤“既能上下分離解耦,又能上下共同承載”。
“我們的專利既然已經申請了,等專利能夠公開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UP超級底盤既然是上下車體共同受力的結合。”
相比很多滑闆底盤賽道上的企業專注于皮卡、物流車等,悠跑強調可以實作轎車、跑車、SUV、商用車等各種車身的适配。
悠跑UP超級底盤強調了四大技術,除了可實作整車全線控,還有可插拔環網電子電器架構、CTC電池系統和高內建熱管理系統。
其中,CTC(Cell to Chassis)技術通過直接将電芯內建在底盤架構内部,與底盤一體化設計,可以實作高度內建化和子產品化,電池艙空間使用率可提升10%。
跟同等長度的車型相比,續航也能增加10%,最長續航可達到1000公裡。
從官方宣傳的資料看,基于悠跑UP超級底盤進行研發,可比傳統同平台全新車型開發周期縮短6-12個月。
UP 超級艙體family
二十年前的概念,翻紅了
2021年是滑闆底盤概念翻紅的一年。
美東時間2021年11月10日,Rivian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其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上市第5個交易日,Rivian股價達到179.47美元的高點,市值高達1615.23億美元,位列全球市值前三車企。
為什麼資本對Rivian如此狂熱?
Rivian作為電動皮卡生産商,進入了一個具備稀缺特性的藍海市場,也是以被譽為“特斯拉殺手”。而Rivian造車的核心武器,就是自研的Skateboard滑闆底盤。
基于這個平台,Rivian可以快速打造不同的車型,還可以将其開放授權給第三方制造商使用。
由于Rivian的知名度,滑闆底盤概念火遍全球。去年的電動車百人會上,歐陽明高院士還将其列為未來電動車技術的兩大方向之一。
Rivian的Skateboard底盤
不過,滑闆底盤這個概念最早其實是通用汽車在2002年提出來的。隻不過當時通用是在一款氫動力概念車上應用了滑闆底盤的理念。
20年後,沒有了傳統的發動機、變速箱結構的電動車,又給了滑闆底盤重生的機會。
如今國内外入局滑闆底盤賽道的企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關注。
除了造皮卡的Rivian,美國另一家電動車公司Canoo則造各種車:商用物流車、乘用車、皮卡。另外Canoo還推出了别出心裁的電動車“訂閱”。據說蘋果還曾對Canoo提出過收購請求,但被無情拒絕了。
而國内的PIX Moving已經在去年11月釋出了第二代滑闆底盤,其産品主要專注于商用場景物流小車。
Canoo定義的車上空間
理想與現實
“我們的邊界是悠跑不做C端的品牌。C端的車還是會有自己的合作夥伴,由他們去定義和經營自己的客戶。目前我們的夥伴當中會有類比于Rivian和福特類的客戶、Rivian和亞馬遜的客戶。”
李鵬這樣界定悠跑的業務範圍。
Rivian和亞馬遜的合作方式,就是前者造車,後者買車的關系——作為Rivian最大的支援者,亞馬遜曾和Rivian簽訂了10萬量電動貨車的合同。
但最新消息是,上周Stellantis宣布将從2023年起向亞馬遜出售自己的電動Ram ProMaster貨車,消息一出,引發投資者抛售Rivian。
截止美東時間2022年1月6日,Rivian股價已較最高點時跌去51.34%。而且,在傳遞方面Rivian也正在踩過特斯拉曾經踩過的坑:
且不說連年巨虧,目前為止Rivian僅傳遞了幾百輛車,在全球晶片危機疊加的背景下,其生産、傳遞能力受到加倍的考驗。
如果悠跑要幫其它品牌造車,也将面臨同樣的風險。而在此之前更緊迫的問題是,悠跑要找到像亞馬遜這樣願意伸出橄榄枝,能讓悠跑的理想落地的車企。
目前,悠跑公布的與車企的戰略合作隻有凱翼,合作内容是一攬子架構協定,第一個階段工作已經開展,是聯合開發和代工。
但關于願意使用滑闆底盤造車的客戶,還沒有公布。
此外,悠跑的底盤産品計劃明年量産,但整車方面的産品計劃尚不明朗。
寫在最後
“今天仍把底盤當作看家本領的主機廠,未來将被智能電動車時代淘汰。”這這句話也曾讓李鵬一鳴驚人。
而這一次滑闆底盤能否在Rivian、Canoo、悠跑的推崇下走向時代的主流?可能需要全行業的時間和耐心,但更需要入局者們走出PPT,證明自己。
但願滑闆底盤這條賽道,以及Rivian、悠跑們,能成為時代的選擇,而不是時代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