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華為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你們就應該為特斯拉捏把汗

當華為也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所有人都應該為EV産品而捏把汗。

有人說,增程式是技術形态不夠完善,退而求其次的産物,依據是這是燒油發電,用電驅動的技術,相當于脫褲子放x。

而且,電動車還要燒油,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對電動車了解有偏差。

當華為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你們就應該為特斯拉捏把汗

沒錯,使用内燃機發電,然後發出來的電驅動車輛,理論是沒有錯,多了一道流程,但從理性角度分析,充電和裝内燃機發電,嚴格意義上都是補能的一種方式。

我們的純電動車需要的電從哪裡來?按照現在的電量擷取方式,一大部分還是火力發電,不說火力發電産生的污染以及廢料污染,運轉過程中能産生的浪費又有多少。

如果直接把發電機搬到車上,從整個電量生産流程上來說,是不是浪費更少一些?

當華為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你們就應該為特斯拉捏把汗

而且,傳統發動機工作效率并不高,一個是極限熱效率很低,另一個是高熱效率運轉區間較窄,為了應對不同的路況和駕駛需求,大多數情況下,發動機的效率是很低的。

但增程式結構的内燃機,熱效率是很高的,比如說理想ONE的這台,雖然是國産1.2T小三缸,但發動機綜合熱效率已經接近35%,而發電效率超過90%,非常不低。

客觀來說,這台發動機不算很強,但狀态已經很好,如果換成日産、豐田的小排量發動機,效率還可以更好。

當華為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你們就應該為特斯拉捏把汗

比如說日産的e-Power架構專屬發動機,因為實作了熱效率和輸出功率恒定運轉的目标,極限熱效率有50%,普通情況下也有40%。

這意味着,這種技術架構是可行的,綜合污染最少,沒有直接意義上的充電煩惱,而根據能量守恒定律,純電動車的電,還得是通過其它管道轉化,那麼其他管道産生的污染又有多少呢?

華為早早就入局了增程市場。

當華為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你們就應該為特斯拉捏把汗

無論是當年的SF5還是今天登場的M5,都是一套闆闆正正的增程架構,一台高熱效率内燃機,一套電池組,内燃機的主要作用是驅動發電機發電,發出的電供給電機驅動車輛用。

這種架構的優勢就是,發動機持續處于穩定高效率狀态,任何東西講的都是效率,這樣的結構狀态并不差。

比燃油車更省油,從電動車大體結構上來說也不用給外界電能增加負擔,同時還能省去無充電樁的煩惱。

當華為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你們就應該為特斯拉捏把汗

目前的新能源方向結構已經非常明顯。

一個是純電動車領域,絕對的王道技術方向,一個則是插電混動架構,以比亞迪DM-i為技術代表,插電用油政策,油耗低續航長,另一個則是增程架構,其實增程就是插電的一種,不同的是,内燃機充當發電機的角色,燒油發電,讓電機工作。

抱着一個關鍵的态度看新鮮事物,總能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當華為把籌碼放在增程式上的時候,你們就應該為特斯拉捏把汗

增程式的結果和插混車型一樣,雖然技術形态更容易懂,但是想要做好每一個步驟的可靠性以及穩定性,同時保證更低的油耗更高的發電效率,還是需要技術推動,而不是鍵盤打打字就能完成的。

那些說增程架構是雞肋的,知道怎麼把熱效率從40%提升到41%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