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提起朱元璋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随他經曆了困苦時期的馬皇後,在他心中占據着獨一無二的位置。正是因為這份愛屋及烏之情,朱元璋所選的皇位繼承人才必須是由馬皇後所生的才行。朱棣是不是馬皇後所生,如今的史學家們還衆說紛纭。

在一本北韓使官所著的書籍《奉使錄》裡面,記載道:使臣在請求進見朱棣時,遭到了朱棣的拒絕。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朱棣給出的理由是:當天是自己母親的忌日,然而那天卻并非是馬皇後的忌日。由此可見朱棣有很大可能并非是馬皇後所生。即使沒有太子朱标,朱棣的前面還有兩位兄長,也就是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 的存在。

雖然這兩位皇子在朱元璋死前,就已經故去了,但兩位皇子的後人再加上朱标的後人,才能算是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嫡系血脈。是以朱元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朱棣成為自己皇位繼承人的。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自幼喪母的朱棣,被抱養于馬皇後膝下。正是因為馬皇後養子的身份,才讓朱棣看到了希望,他認為在朱标以及兩位兄長離世以後,自己就是當之無愧的大皇子,理所當然的也就會成為太子。讓朱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所選的皇位繼承人竟然是性格懦弱的大侄子——朱允炆,這讓朱棣非常惱火。

朱元璋去世以後成為新皇的朱允炆皇位并不好坐,因為他的叔叔們都成為了勢力很大的藩王。這對于朱允炆的統治來說是很不利的。于是朱允炆就有了大肆削藩的舉動。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朱棣親眼見證了好幾位兄弟的藩王之位被奪,甚至還有兄弟因藩王之位被奪而選擇了自盡。是以朱棣決定先下手為強起兵造反,後來朱棣成功的攻入了南京城,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事後朱棣在清理建文朝檔案的時候,他發現了一道聖旨。聖旨大緻所要表達的意思為:雖然朕的四叔選擇了起兵謀反,但朕相信這并非出自四叔的本意,而是被身邊的人慫恿。是以在兩軍交戰時,将士們盡量不要傷害朕的四叔。由這道聖旨便可看出,朱允炆是一位性格比較和善的人。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朱棣也心知肚明,自己的侄子非常仁善,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你死我活的,皇權争奪中,侄子竟然還能如此對待自己。

想着想着,朱棣便開始埋怨起朱元璋:父皇你把我害得好苦啊,你為何要如此偏愛大哥的兒子,怎麼說我也是你所生呀。我之是以會選擇造反,也是拜你所賜。現如今這樣的結果,都是因為你的固執,才釀下朱家同室操戈的慘劇。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一路殺伐走來的朱元璋,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比較希望皇位由性格寬仁的皇子來繼承,這樣的皇子才能緩和明朝内部的沖突。

随着朱标身死,性格寬仁、純孝的朱允炆在朝中文臣的幫助下被朱元璋選中。但朱元璋并不知道,也正是因為性格寬仁再加上身邊一衆文臣的影響,才讓朱允炆失去了皇位。

朱棣反叛之初,朱允炆與朝中一衆文臣并沒有将他放在眼裡。他們認為朱棣憑借一地之兵如何能夠對抗整個大明帝國。作為文人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優柔寡斷。

站在強勢一方的朱允炆,也具備着文人優柔寡斷的缺點。以為鎮壓朱棣,不過是舉手之勞的朱允炆特意給明軍統帥下了一道聖旨,軍中所有将士都不準傷害自己四叔。正是這道聖旨,才讓朱棣在靖難之役的過程中,敢于以身犯險,身先士卒。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兩軍作戰最是忌諱猶豫不決,得到朱允炆如此指令的李景隆,在與朱棣的交鋒中自然就有些縮手縮腳。一邊是縮手縮腳的李景隆,一邊是放開手腳打的朱棣,結果可想而知。李景隆打了敗仗後,擔心朱允炆會怪罪自己,于是他便選擇了打開金川門投降朱棣。當時朝中已經有人提醒朱允炆,李景隆可能會投降。

但朱允炆卻說道:李景隆是方孝孺舉薦的,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今後衆臣子不要非議李景隆了,以免誤國。就這樣朱棣統帥着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兵臨南京城下。

朱棣造反成功後,發現一道聖旨,朱棣:父皇你害的我好苦

南京城即将城破之際,有人勸朱允炆先行逃到南方集結兵力,然後再與朱棣争鋒。但是文臣方孝孺卻從旁說道:陛下不必憂懼,固守南京城,必會有勤王之師趕來,即使事有不濟,作為君王的您也應當以身殉國。就這樣朱允炆聽信了方孝孺的話,最終南京城破,朱允炆葬身于大火之中。

性格仁善的朱允炆,始終不明白皇權的争奪不是鬧着玩的,而是要下死手的。在這一點上後來的朱瞻基,就吸取了朱允炆的教訓。

參考資料《明史》《奉使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