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始皇嬴政用了十年的時間,結束了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占據分裂的局面,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中國成為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

秦朝的統一很大程度上幫助百姓過上相對安穩的生活,人們可以使用統一的貨币和統一的文字,這對中國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秦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孤獨的國家,一步步蠶食掉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國家,這其中少不了絕對聰明的戰略手段以及謀臣武将之間的巧妙配合,當然更重要的是秦始皇嬴政的偉大戰略眼光,其實

秦國在統一六國的時候也非一帆風順,最難啃的兩根“骨頭”便是趙、楚兩國?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一、商鞅變法秦國起

秦國的一步步崛起離不開秦孝公時期對于人才的培養,他選賢舉能,禮賢下士,這也是商鞅變法能在秦國成功實施的主要因素。

此次變法使得秦國從最早的一個諸侯國逐漸成為一個可以和各國抗衡的國家

商鞅重刑、禁旅、弱民的變法思想得到認可之後,秦國的軍事實力、經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迅速得到提升,

從不被人看起到成為諸國都開始忌憚的軍事強國。秦國已經站在了列強的舞台上。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一直到

秦王嬴政即位之後,秦國已經逐漸強盛,公元前246嬴政即位之後,待其羽翼豐滿之後,

他鏟除了長期霸占朝廷政權的呂不韋等人,嬴政正式開啟了他的雄霸天下之旅。

嬴政在一衆謀臣的幫助下,看着日益強壯的秦國,開始謀生“一統天下,成就帝王”的念頭,于是在李斯等一衆謀臣的協助下,指定了滅六國的計劃

。說白了這個計劃就是先找軟柿子捏,先把比較瘦弱好打的國家滅了,而那些有些難啃的就留到最後。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六國之中最為孱弱的就是南韓,于是南韓便成了秦國第一個蠶食的目标,而較為難搞的以及距離遠的,秦王嬴政便提出拉攏的想法

,政治上的交涉無非就是金錢和美女,互相聯姻,以此來穩住他國,拉攏強國,遠交近攻的戰略在後世看來顯然是最為明智。

于是

嬴政便制定了周密的攻略計劃,而且已經把每個國家的滅亡時序都已經标注清楚,可見嬴政對于一統天下的決心和信念

,然而這注定是一場持久戰争,于是秦國便開始了他雄霸天下的步伐。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二、十年砺劍六國滅

公元前230年,秦國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步伐,秦王嬴政開始攻打南韓,其實這個時候的南韓已經是弱不禁風了,

疆域也較為狹小,況且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前,南韓已經就臣服秦國了,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南韓滅了。

要說這古人的智慧真的是無窮,他們在政治軍事戰争中所展現出來的謀略讓人歎為觀止,秦國吞并六國不單單要靠武力,還要靠謀略

,他們不單要在外部實施打擊,還要以金銀财寶賄賂内部人員,讓其内亂,挑撥離間

進而自己坐享漁翁之力。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吞滅了南韓之後,嬴政的下一個目标便是趙國,這

趙國地域遼闊,軍事也是幾個國家中最為強盛的,硬來肯定不行,于是嬴政以特殊的計策挑起了趙國和燕國之間的沖突,

因為之前秦國已經和燕國示好,燕、趙一打仗,秦國肯定是要幫助燕國的。

燕趙兩國正在酣戰之際,秦國出兵,打着支援燕國的旗号,占領了山西和順等地,這是秦國早已看中的戰略要地

,然而這一次攻打趙國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也是敗而歸,雖說大敗,但至此打開了滅趙的勢頭。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後來,

秦國又連續對趙國進行攻擊,然而趙國名将李牧作戰骁勇,指揮靈活,一次次将秦軍抵擋在趙國邊境之外

,雖說化解危機,但是每次戰争帶來的損耗讓趙國有些擔憂,于是便想着找其他國家聯合抗秦,但是縱觀下來僅存的幾個國家要麼和自己關系不好,要麼離的遠。

秦國也不會輕易放任趙國四處聯合,趙國在各國遊走期間,剛約定完,秦國就去破壞,大搞賄賂,導緻趙國被孤立。

秦國又收買趙國朝堂大臣,誣陷趙将李牧謀反,于是趙王殺了無辜的李牧,李牧一死,秦軍勢如破竹。于是建國兩百多年的趙國在秦軍的猛烈攻勢下滅亡。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趙國滅亡之後,秦國在戰場上更加順風順水,秦國滅了趙國之後本想直接滅楚

,可這中間夾着一個魏國,于是秦國順手把魏國滅了,滅了楚國之後,便開始着手攻打楚國,這楚國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楚國的國力雖不強,但他們的權力很分散,無法一次性消滅。

這就讓秦王嬴政很是頭疼,而且楚将項燕也是軍事天才,是以攻打楚國也是費了秦國很大的力氣,

但是軍事實力以及政治實力和秦國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楚國在抵抗了幾年之後也是不得已敗亡。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楚國滅亡之後下一個目标就是燕國,燕國的滅亡更是無法避免,因為當時秦國交好燕國,而燕趙大戰的時候,秦國打着支援燕國的名号,大批駐軍就在燕國周圍,是以在燕王派荊轲刺秦王失敗後,秦王嬴政一舉滅了燕國。

最後

隻剩下一個齊國,齊國就是一個典型的“宅男”他不參與六國之争,隻是作壁上觀,

自己也意識不到天下大勢,安逸的齊國最終不戰而降,至此,秦國曆時十年時間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真可謂十年磨一劍,成就帝王座。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三、趙楚兩國難下咽

秦王嬴政率領着他的大将橫掃六國的時候,也并非如此順利

,其中

最為難啃的就是趙國和楚國這兩塊“骨頭”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秦國滅六國的過程中不難看出,這兩次戰役耗費的精力最多,時間最長,這是為什麼?單單是因為兩國的強大嗎?

當然沒有那麼簡單,趙國難打的确是因為其國力以及軍事能力相較于其他國家很強

,而且趙國曾經是最大的諸侯國,國家曆史底蘊深遠,國力強盛

,趙國在

趙武靈王時期國力一度達到頂峰,

他們效仿胡人騎射,作戰能力十足,當時很多諸侯國都想拉攏趙國,也包括秦國。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再加上

大将軍李牧的軍事上司能力,這就使得秦國在攻打趙國的時候屢屢受挫,而且每次與趙國戰罷,秦軍的損耗都不小

,後來秦國依靠着從内部瓦解趙國,陷害大将李牧之後,才順利将趙國攻破。

而秦國統一過程中的另一塊硬骨頭就是楚國了,楚國相對其他幾個國家比較特殊,楚國的政治權利很分散,他們不是中央集權國家,意思就是老大管不了全國,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小王,就好比一個機關有好幾個副總,這種情況下,楚國的勢力是分散開來的。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難就難在秦國無法一次性打盡,好在這些地方分散的勢力彼此之間都不是很團結,這就給了秦國攻破的突破口

,地廣人多,資源豐富的楚國最後被秦國的60多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

總結

秦國滅了六國之後,嬴政自認為功高,将稱号改為始皇帝,也就是現在說的秦始皇嬴政

,他統一六國之後開始将國家的文字和貨币進行了統一,将文化習俗開始全國普及,改田造車,開始實行君主專制制度。

秦滅六國時,為什麼趙國和楚國最難打,他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除此之外,秦始皇嬴政還在不停地開疆擴土,那個時候的秦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疆域遼闊,邊境安防周全,

秦始皇統一六國為日後

中國

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