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溫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數共3085個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前言:

我們知道在漫漫曆史長河中,任何一個國家,都像一個機器一樣,其産生之初都是嶄新的,但随着時代的發展,國家機器就會不斷的展現出其漏洞和弊端,當這些漏洞和弊端積累到一定量而産生質變的時候,這個國家便氣數已盡,按照今天馬克思主義史觀來看的話,這是曆史發展的規律,即任何一種政治制度都有其興盛的時候,也都有其滅亡的時候。

對于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來說,他是不願意看到國家走向衰亡的,是以每當國家開始走下坡路時,統治者通常就會采取政治改革以此來挽救國家,熟悉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發展至萬曆皇帝時,國家機器已經出現了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明朝大臣張居正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萬曆新政”,那麼萬曆新政為何而産生?又有哪些内容呢?并且又産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背景——帝國的弊病

1、強盛中隐藏的危機

自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王朝之後,經數代大明皇帝的發展,到萬曆皇帝時,此時整個明朝的封建制度已經達到頂峰,但同時制度表面上的完善,卻掩蓋了本質上的弊端。此時的大明王朝看上去表面是風平浪靜,實際暗地裡則是暗潮洶湧。首先從明朝内部來看,此時的明朝,封建制度的弊端已經開始展現,最集中的展現就是,明朝的許多貴族和世族家庭開始不斷的兼并土地,這一兼并土地的結果就是民不聊生,要知道,其實縱觀元朝的滅亡過程,就會發現,元朝滅亡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貴族瘋狂的掠奪土地,導緻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起義。而此時明朝内部幾乎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這些貴族貪婪地掠奪着百姓的土地,并逐漸發展壯大,非但如此,他們還互相聯合,勾結朝廷官員。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2、問題頻發

明朝邊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由于A錢腐敗嚴重,導緻軍饷時常不能夠按時發放,另一類則是北部遊牧民族逐漸開始悄悄的崛起,時常騷擾邊疆,更可怕的是此時的明朝軍隊中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榮光,那個由朱元璋朱棣所經營起來的強大明軍,此時面對蒙古人,并無戰鬥意志。其實這也不難了解,作為軍人來說,他們首先考慮的是養家糊口的問題,一方面自己家的田地已經被貴族所掠奪,而自己的軍饷又不能按時得到發放,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軍人何來戰鬥力呢?

改革的内容——張居正的政治理想

關于萬曆新政,首先我們要明确的是這一次政治改革的主導者,并不是萬曆皇帝本人,而是張居正。可以這麼說,如果要選出明朝曆史上最偉大的幾位大臣的話,那麼張居正是必定位列其中的,熟悉明朝曆史的人都知道萬曆皇帝号稱30年不上朝,其背後原因也就是因為有張居正在,由此也可以發現,張居正在治國理政方面,至少從勤勞程度上來說,絕不亞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這次萬曆新政的改革上面,張居正主要做了如下幾面功夫:首先是在政治方面,張居正認為,此時明朝政治的諸多問題,源于法紀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尤其是貴族擁有越來越多的特權。于是張居正認為一定要嚴明法紀,并且嚴格處罰破壞法紀的貴族。其次是在軍事方面,張居正認為要恢複朱元璋和朱棣時代的民軍,戰鬥力就必定要在軍隊中實行改革,首先他建議修建明長城,鞏固邊防,其次,他建議應當加強軍隊的操練,他認為隻有提高明軍的作戰素質,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威懾到北部的遊牧民族,一支強大的軍隊之是以強大,是因為其強大的戰鬥力,而不是衆多的人數。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最後是經濟方面,張居正認為經濟是國家的根本,明朝諸多國家經濟問題是由于不正确的賦稅和徭役政策所帶來的,為此他建議嚴查貴族兼并農民土地的問題,防止百姓人口流失。通過張居正的一項政治措施,我們可以看出張居正确實敏銳的發現了明朝在萬曆時期的根本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他有着自己的解決方案,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些解決方案大多是比較正确的,但張居正忽略的是,這是一個他終身都無法完成的政治改革。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改革失敗的原因

要知道,對于政治改革來說,它雖然表面上不用像革命一樣,需要流血犧牲,但其實它又與革命劇有着相似之處,這種相似之處就在于它同樣是一場無硝煙的戰争,在這種戰争中依然會有人流血,依然會有人犧牲。萬曆十年,張居正由于多年的操勞而病重,此時朝中反對張居正改革的人開始趁機攻擊張居正,最終張居正的這次改革也以失敗告終。那麼張居正的這種改革為什麼會失敗呢?這是因為,張居正的改革,動了明朝的另一個根本,這個根本就是貴族的根本。要知道,任何一個朝代的貴族産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曆數代人的積累而産生的,這些貴族世世代代享有特權,已經習慣了擁有特權的生活,而張居正在此時希望用改革來奪取他們的特權,這是他們絕對不能允許的。

是以,曆史上的每一次政治改革,都會有反對派,都會有守舊派,并且這些反對派和守舊派會瘋狂的攻擊改革派,其原因也就在于改革派動了守舊派的利益。例如張居正禁止貴族兼并農民的土地,這一措施雖然對于明朝整個國家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但對于明朝内部的貴族來說卻是緻命的,因為土地作為封建社會重要的财産,正是貴族們畢其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再比如張居正希望加強邊疆的軍事防務,希望重修明長城,這些措施其實也是動了貴族的利益的,要知道軍隊作為國家重要的統治工具,軍隊内部是滲透着非常多的貴族的,這些貴族長期吃着空饷,占用着軍隊中的進階職位而無任何貢獻,如果張居正此時前來改革,那麼革掉的将是他們的命。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明朝的百姓來說,張居正的這次改革有利也有弊,例如張居正禁止貴族兼并農民的土地,這一點對于農民來說他們得支援,但是張居正主張大興土木修建長城,這是農民們所排斥的,畢竟大修長城就意味着更重的徭役,是以從這點來說,張居正的此次改革,無論是明朝的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有人在反對着他。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改革意義

對于張居正的這次改革,我們要以一個客觀的态度去看待他,首先站在張居正的角度來說,他是為了維護明朝的統治才發起了這次改革,從其本心來說是好的,并且由于這次改革在明朝萬曆年間,明朝也短暫的出現了“中興”,比如明朝的财政收入确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軍隊戰鬥力也确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此次改革引起了以貴族為代表的守舊派的強烈反撲,最終此次改革以失敗告終。但同時我們要清楚的是,在張居正的這次改革中也有着一些不利之處,例如他為了維護明朝統治,加強程朱理學在思想意識界的上司地位,下令廢除許多書院,這在一定意義上對明朝文化帶來了十分消極的影響,比如由于大量焚毀書院,使得明朝中期著名哲學家王守仁所創立的陽明心學受到很大的破壞,要知道,縱觀整個世界史,王陽明所創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都享有十分高的地位,但由于張居正的改革使得陽明心學在中國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不得不說,這是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的一種損失。是以對于張居正的這次改革,我們要以一個客觀的态度去評價它。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總結: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有其強盛之勢,也有其衰敗之時,這是曆史發展的規律。對于任何一個朝代來說,也都有其自己的命數。可以說,曆史有曆史本身的發展規律,這種規律不是能靠某一個人的努力而改變的。但同時我們又不得不相信這樣一個真理:改革确實能夠給國家的發展帶來新鮮的血液。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雖然改革必定會面對來自守舊力量的反對和阻力,但同時改革也能夠為國家提供強大的前進動力,縱觀中外曆史,我們會發現,能夠為曆史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的無非是兩種東西,一種東西是戰争,而另外一種東西是改革,并且這兩種東西具有的相似之處,那就是無論是戰争還是改革,都意味着流血和犧牲。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新政:其中内容與其産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萬曆皇帝》《明實錄》《明朝那些事兒》

繼續閱讀